吴守明山水画集评

2013-12-29 00:00:00
当代人 2013年8期

天津美术学院终身教授孙其峰,1994年4月为吴守明《山水画构图》专著题词:“立意新颖,别开生面。”

孙其峰2000年9月为吴守明山水画展题词:“斟酌古法,取舍自然,独具匠心,自出手眼。”

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周韶华,2000年9月在山东烟台看了吴守明画展后现场题词:“水墨大观。”并说:“你画得很好,笔墨技巧够用了,也有生活基础,可以再强化个人感受,追求更大境界。”

天津美院教授、美术史论家周茂生,1997年9月在评介吴守明的文章中说:“凡是读过他的画作的人,都会发现他的艺术既有深厚的传统功力与生活根底,又能巧妙吸收西画因素,以景抒情,以意表象,显示出独特的审美追求,正如苏轼所说:‘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那一幅幅画作,好像一首首意境沉静、气势博大的诗章。”

天津美院教授、美术史论家王振德,1997年10月在吴守明画集序言中写道:“山水画家吴守明,以中国画家应有的民族气节和襟抱,面对当前纷纭万状的山水画坛,始终保持中华学人的良知与平和心态,踏实研究传统山水画,认真借鉴当代山水画,同时不断深入大自然的山水中写生,一直热衷于新时代山水画的创作事业,稳稳走着‘推陈出新’的艺术道路。”“吴守明的山水作品总是具有中华民族的博大气势和雄强骨力,用笔苍劲娴熟,墨韵畅快淋漓,色彩明丽典雅,格调清新隽逸,具有燕赵之地雄浑朴茂的风范。作品普遍得到国内外专家的认可与推崇,并赢得了国际性声誉。”

唐山市美术家协会顾问、美术评论家刘士裕,2002年12月在评介吴守明的文章里说:“吴守明是一位充满创作激情的画家,纵观他半个世纪的创作履迹,我们可以发现其山水画深远的义理和无穷的意趣。他从不单纯地摹写客观景物,而是以自身独特的视觉及精神风貌,谱写着对祖国山河深深的爱。他的作品是灵魂的契合,生命的转换。这一切,都能在他从儿童团到画家的经历中得到诠释,在燕赵大地古老深厚的艺术沃土中找到根基。”

美术史论家郎绍君,2003年5月在评论吴守明的文章中写道:“他笔下的漓江烟雨,峨眉奇观,能摄取南方山水的神韵,他描绘的黄河、长城、塞北高原,能表现北国山川的坚实。他是北方人,有北方人质朴执拗的气质,对北方自然所包蕴的文化风骨有切身的理解。其作品稳定雄阔的构图,生动真实的形象,有力的笔线和浓郁的墨E93YBcref1EHST+S0zrF1bClImDcG+ltUWWY5AWFgVk=色,都能体现这一点。”

河北省山水画研究会会长钟长生,2005年6月在评论吴守明的文章中说:“我细细品味了他近几年的每幅作品,使我想起石涛的一句话:‘笔非蒙养不灵,墨非生活不神。’我为他全面的艺术修养和深厚的生活基础以及扎实的笔墨功力所感动,守明的山水画题材广泛,艺术面貌多,表现技法丰富多变,每幅作品都有新的想法和新的追求,不断进行探索与出新,作品气韵生动,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充满着时代精神。”“守明的山水画特别注重生活感受,以情写景,以景抒情,追求‘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他善于在山水画中以诗意入境,以求画中有诗,并贯注音律,以求画面的节奏感。”

山水画家潘真,2009年4月23日在吴守明师生画展学术研讨会上说:“我与守明是同事,最近看了他的画册,很受感动,面貌有很大变化,很有新鲜感,他的画在出新的路子上走得很宽。”

原河北省美协副主席秘书长唐秀菊,2009年4月23日在吴守明师生画展学术研讨会上说:“吴守明的山水画有传统底蕴,又有鲜明的时代特点,构图美、意境美、笔墨美,笔墨酣畅,画得很到位,具有形式美感。他用北方的笔墨画我们南方的《武陵山乡之春》、《吴江同里退思园》,南方精致的园林建筑、郁郁葱葱的树木,使他在笔墨的表现方式上找到了新的感觉。”

(责编:刘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