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与李”和青蛙漫画

2013-12-29 00:00:00宁雨
当代人 2013年11期

一个盛夏的黄昏,忽然接到邱县漫画家李青艾的电话。几年没有联系,老人的声音依然那么亮堂而温厚。电话中,她高兴地告诉我,《陈与李漫画集》和《青蛙漫画集》,已经由珠江文艺出版社正式出版了。

不久,我便收到了陈玉理、李青艾夫妇(二人联合创作署名:陈与李)的赠书。手抚两册沉甸甸的画卷,我的心情不由有些激动。因为我知道,对于这对名满中外的伉俪漫画家,两册书,无疑是对他们艺术生涯的一次最重要的总结和归纳。正如李青艾所言:“书出了,这辈子总算有个交代了。”

访识陈与李,是在四年多以前。

2009年2月18日(己丑年正月二十四),雨水,填仓节。焦渴了100多天的河北大地,终于有一场像样的雪惠临。

雪霰纷纷洒洒的时候,已是黄昏。我们刚刚结束了对邱县“青蛙漫画组”7名漫画家的采访,步出那间有点凌乱的画室,准备去县城一个叫“蓬莱”的小饭馆吃饭。年近古稀的李青艾老师,拿着一条长围巾从后边赶上来,非要我围上,她说我穿得太单薄了。

其实,我还真的有点冷。这样的雪天,气温早跌破冰点。“青蛙漫画组”创始人陈玉理和李青艾老夫妇的画室,只有两组从旁边生火做饭的厨房里引出的“土暖气”,室温超不过十一二度。在这间屋子里连续采访五六个小时,身上的皮肤都有点紧了。只是一直在谈话,精神亢奋,才没有感觉。神经松弛下来,冷意阵阵袭来。

李青艾告诉我们,青蛙漫画组的小楼,是当年在高占祥同志关怀下盖成的,2008年邯郸市又下拨10万元资金进行装修,门窗地面和外墙都修葺过。她话里话外,透着对政府和各级领导的感激,透着知足和欣慰。

事实上,一间靠煤炉取暖的工作室,对于两位年逾古稀、身体衰弱的老艺术家,实在是艰苦的。但接下来的采访,很快让我们读懂了李青艾的情感。

自诩漫画疯子的陈跛子,23岁开始漫画生涯,“文革”前已经在全国小有名气。为了心爱的漫画事业,在那些特殊年代他数度辞去公职,受过常人难以忍受的磨难。改革开放后,县里安排他到文化馆主管群众美术工作,著名漫画家方成鼓励他,“你要带一帮徒弟”。在方成的启发下,陈跛子、李青艾夫妇发起成立了邱县青蛙漫画组。

漫画组成立之初,在领导支持下,文化馆腾出两间房子,找来两张条桌、四条长凳当“课堂”。陈跛子夫妇又让学生各带一捆干草,打起地铺做“宿舍”,再在门口垒上一个火炉、用几块废木板搭成碗橱做伙房。很多青年学生,家住几十里开外的村子,他们带来干粮、米面,李青艾在指导学生的同时,还兼起大家的“火头军”。

就这样,没有国家一分拨款的青蛙漫画组,却办得红红火火。到1993年,漫画组成员由初期的14人发展到169人。谈起1985年开始跟着陈与李两位老师艰苦求学的岁月,青年漫画家张爱学说,我那时才13岁,是在蝌蚪班学习,但小时候两位老师教的基本功,受用无穷。他回忆说,青艾老师经常边辅导学生边做饭,讲课精神高度集中、兴奋,往往忘掉做饭的事,烧坏过好几口钢精锅呢。

漫画组组长兼辅导老师陈跛子,几乎把全部的心思都放在了学生身上。他宁可自己不创作,也要给学生足够的指导。漫画组里大半是农民,也有工人和学生,学画的时间是一大难题。为此,他和学生们商定了到文化馆集中学习的时间:每周三和周日。其他时间,他另办起“星星”“月亮”“太阳”学习班,为不同岗位的学生分别开小灶讲课。农忙时,他跛着腿走乡串户,送教到田间地头,土地做画页,一根小木棍就当画笔。有时候,他半夜突然想起某个学生创作草图修改的好点子,会马上起床记下来,不等天亮就把学生叫起来一块儿修改。

在陈跛子看来,农村生活的底层,就是农民漫画爱好者最优质的创作素材库。他启发学生学会从土坷垃缝里找幽默!“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必须在某个角落里,对,别人的眼睛和心灵都没抵达的角落,将其以某种合适的艺术形象画出来,这才有意义。”这是陈跛子自己的艺术体验、艺术主张,也是带徒授业的基本理念。

农村人画农民漫画,20多年来形成邱县青蛙漫画的特色。国内漫画界一致的评价是:青蛙漫画为中国漫画带来一股清新的田野风尚,这是一支深蕴泥土和麦香的力量。从陈跛子的成名作《大丰收》,到陈与李夫妇及徒弟们创作、发表、获奖的上万幅(组)漫画作品,包括《春回大地》、《找小牛》、《棉铃虫》、《贴上财神戴上花》、《增收》、《弥勒佛减肥》等等,都取材于农村生活,取材于改革开放30年来农村深刻的变革、丰富的生活,因鲜活而生动,因真实而打动人心。华君武、方成、英韬、詹同、韩羽等画界前辈,都对邱县农民漫画现象给予过极高的评价,华君武等还多次莅临邱县给青蛙学员讲课、指导。

如今,邱县青蛙漫画组在国内甚至国际上都有了名气。漫画改变了许多农村青年的命运,成为一门怡养精神、发财致富的特殊手艺。农民漫画专业户、职业漫画家、漫画夫妻、漫画父子纷纷出现。画漫画,资金投入小,却有物质、精神双重高回报的魅力。一幅漫画作品,笔墨纸张的消耗可以控制在几角到几元钱,而在南方的一些报刊杂志发表,就有几十元几百元的收入。大部分的青蛙漫画成员,都是白天种地或务工,晚上构思创作,作品一旦“卖”出去,就能有一笔可观的额外收入。

画漫画,成了邱县独特的文化产业。可以说,陈与李夫妇居功至伟。他们的爱徒张爱学说:“俺一个农民,作品能在北京的大报纸上发,能进国家美术馆展览,要不是俺老师,连想都不敢想。咱们国家的神舟可以载人上天,俺老师也带着上千人上了天啊!”

李青艾认为,青蛙漫画作为一种地域民俗文化,其启蒙与普及将是一个薪火传承的长期过程,以其对邱县大众文化的深刻影响,传承将是可期的、乐观的;但作为文化产业来看,目前尚处于专业户模式的初级阶段,其发展、提升的路径选择,应该提上日程。

从这个角度说,我希望《陈与李漫画集》和《青蛙漫画集》的出版,只是一个总结和归纳,而不是一个句号。(文中漫画作品,除署名外,均为陈玉理和李青艾作)

(责编:郭文岭 刘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