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县长阳捧起文化“金饭碗”

2013-12-29 00:00:00李晓菲
支点 2013年3期

核心提示:既无地理之便,又无产业之优的长阳自治县,近些年发挥资源优势,抢抓湖北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建设机遇,把文化“软实力”转换成发展“正能量”。

清江天下秀,长阳歌舞乡。位于鄂西南山区、清江中下游的长阳自治县,是湖北省唯一集老、少、山、穷、库于一体的特殊县。

既无地理之便,又无产业之优的长阳,近些年发挥资源优势,抢抓湖北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建设机遇,以“文化崛起”的方式走入人们的视野。

复活“千年古城”

1月30日,宜昌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县城下起了蒙蒙细雨,薄雾笼罩着整个古城,显得愈加静谧而神秘。

走在古城新建的小道上,举目远望,一座座具有浓郁巴土韵味建筑依山而建,傍水而依,青瓦、白墙、花格窗、吊脚楼无不透着土家族的气息。

“正是巴土文化和清江山水这两座‘金矿’,萌生了我们充分利用这一独特资源,并赋予文化之魂,开发建设清江古城的想法。”清江古城文化旅游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小明告诉记者,清江古城文化旅游度假区是长阳在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过程中兴建的一个文化旅游产业项目。

北距长江三峡风景区60公里,南距张家界风景区180公里,清江古城正好成为连接两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纽带,是湖北省“一江两山”黄金旅游线路的延伸点,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

4000多年前,古代巴人在鄂西南建立了“夷城”,开创了巴国文化的先河。长阳自此成了长江流域古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是 “长阳人”的故乡、巴人故里和土家族的发祥地,素有“佷阳古地、夷水名疆”之称。

重温当年土家族农耕文明的史诗,将古城遗迹从“地下”搬到“地上”,成为人们的千年梦想。如今,长阳土家人正用行动实现这个梦想。

武陵山下,清江河畔,历经3年的筹划建设,一座古香古色的清江古城拔地而起。她背靠青龙岭,面对凤凰山,怀抱清江水,坐拥鲤鱼洲,毗邻观音寺,将巴土文化展现得淋漓尽致。

站在古城文化广场上,刘小明指着不远处正在施工的建筑介绍,清江古城规划面积1000亩,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总投资达5亿元。在布局上分为“两园一岛”,即文化产业园、总部经济园和鲤鱼洲休闲岛。“用巴文化的光芒感染世界,将土家族的艺术奉献人民是我们的梦想。但目前梦只圆了一半,我们的战略是将古城的硬件和文化产品做起来后,经过3到5年的奋斗,力争在深圳创业板上市。”

作为湖北省唯一集老、少、山、穷、库于一体的特殊县,长阳正在构筑一个以清江古城为核心的文化产业集群,打破“文化是自娱自乐、文化没有经济效益”的传统思维,把长阳富集的文化资源优势转变成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使文化力成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打磨“江山美人”

20年前,在1994年8月于兰州举行第四届艺术节上,一台舞蹈剧的演出让当时的全国舞蹈家协会主席资华筠、全国戏曲家协会主席贾作光激动不已。

演出结束后,资华筠当场下跪给宜昌人民行大礼并激动地说:“感谢宜昌人民把中国的舞蹈事业推向了一个新的绿洲。”贾作光更是泪流满面,连声说“谢谢你们,谢谢你们编织了一种文化,推出了一个民族。”

引起如此轰动的舞蹈剧,便是由宜昌市和长阳自治县联手打造的反映土家族奇特婚姻习俗的《土里巴人》。同年,《土里巴人》荣获文化部“文华大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随后,该剧在全国各地巡演170多场,所到之处人声鼎沸。

《土里巴人》把长阳土家人的民俗风情推向了全国,更是打开了土家人以文化转型发展的“机会之窗”。

“巴土文化源远流长,只要同现代科技、同旅游结合,就可以大有作为。”清江古城文化旅游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念国信心满满,“每个人都有梦想,清江古城人的梦想是打造一个集思想性、艺术性、时尚性于一身,既给清江古城带来社会效益又带来经济效益的艺术精品。”

说到梦,如今,长阳土家人有两个梦想:一个是要将“夷城”(巴国的第一个都城)从“地下”搬到“地上”;一个是要将土家人的先祖向王天子与盐水女神的爱情故事从远古搬上舞台。

从这两个梦想出发,长阳人提出了两个大胆的设想:建一座城,搭一台戏。

一座城,即清江古城;一台戏,即《江山美人》。

《江山美人》是由清江古城文化旅游有限公司历时近两年,耗资1300多万打造的第一部土家族创世史诗歌舞剧,首次把《山海经》中记载的土家族聚集区广为流传的土家族先祖巴人第一君廪君与盐水神女的爱情故事搬上舞台,用歌舞剧的艺术形式全过程地展现了巴人先祖开疆拓土建立巴国的艰难历程。

“2010年到2011年,我们先后考察了云南的《丽水金沙》、广西的《印象刘三姐》、宋城的《宋城千古情》、河南的《风中少林》、陕西的《梦回大唐》等10多台大戏。八易其稿,多次打磨,才有了一剧之本。”同时作为该剧编剧的张念国谈起这部戏的创作时,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这部由国家一级舞剧编导大师门文元亲手打造的歌舞剧,将现代舞台表现手段和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巧妙地合二为一,打造出如梦如幻的意境和美轮美奂的立体全景式舞台,舞蹈、音乐、灯光、剧情带来了超乎想象的全新视觉震撼,让人身临其境。

“剧中不仅有大段精美绝伦、极具民族风格的独舞和双人舞表演,而且还将有音乐活化石之誉的‘长阳南曲’和最具巴人特色的‘跳丧鼓’等素材融入乐曲当中。”刘小明介绍,《江山美人》是清江古城重点策划的三台民俗风情歌舞剧之一,今年将演出400场,预计会带来1000万元的收入,并会带动古城周边产业的发展。

一部气壮山河的民族史诗,一个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一台气势磅礴的动人音乐,一幅神奇瑰丽的壮美画卷,《江山美人》完美体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达到了双赢的效果。更重要的是,“它承载着如今土家人借文化之翼的寻梦之旅”。

拉伸戏剧产业链

2012年12月29日,《江山美人》在耗资4000万打造的清江古城剧院一经推出,便引得众多游客慕名而来。

“以前到长阳的游客只为游览清江画廊。如今,看过清江画廊,他们必然会来清江古城看看《江山美人》,该剧已经连演了12场。”张念国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每年到清江旅游的游客都在150万人次左右,如果有三分之一的游客来看《江山美人》,将会是一笔颇丰的收入。

剧院的演出必定会带来丰厚的收益,但清江古城人更看重的是其对周边产业的“蝴蝶效应”。

与清江古城剧院一街之隔有一条休闲美食街。在一家“长阳健康食品营销中心”的店铺里,一楼的两间门面里摆满了长阳当地的特产,“一致魔芋”、“清江碰柑”、“艮山贡茶”……

“公司一直没有合适的办公地点,得知古城建有商铺,就在2011年买下了三层商铺。” 拥有近400名员工的家政物业公司的老板朱琼英说,一楼主要是以销售长阳的土特产为主,二楼三楼主要作为公司的培训基地和办公室。

2012年年中装修完毕,朱琼英就赶紧把公司搬了过来。问起这半年的生意,朱琼英高兴得合不拢嘴:“刚开始时不景气,不过,自打清江古城剧院开业以来,一台《江山美人》改变了这里的人气,这个月仅清江碰柑就卖了四五千箱,大多是来这里旅游的公司和企业购买的。”

仅有一台戏还不足以撑起古城的“文化味儿”,为了让游客能更身临其境地了解巴人的文化和精神,清江古城更是在园区内建造了弥漫着浓郁巴土文化气息的“三楼四街五馆”。

“三楼”即戏楼、酒楼、吊脚楼;“四街”即文化街、美食街、休闲街、奇石街;“五馆”即巴人展览馆、汪国新书画馆、彭秋潭纪念馆、清江奇石馆、巴土书院。

清江古城文化旅游有限公司总顾问刘宗发介绍,除此之外,临江而建的总部经济园,也吸引了不少来自长阳、武汉甚至是千里迢迢从福建、新疆赶来的企业家。

企业总部经济是企业把总部放在发达的中心城市或城区,而将生产加工基地设在欠发达的郊区,由此使企业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取得中心城市或城区的战略资源以及郊区的常规资源。总部经济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城市竞争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清江古城总部经济园建成后,所形成的企业集群将更加快速发展,年销售收入总额将过100亿元,其产生的聚合效应不可估量。”刘小明说。

文化捧起“金饭碗”

“加点文化,山水涨价”。清江河畔的长阳把民族文化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载体和内生动力,坚持走文化强县之路,以巴土文化为灵魂,积极探索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的深度嫁接,把文化“软实力”转换成扶贫“正能量”。

3年的发展,长阳巴土文化产业园初步形成了“以清江古城为核心,以中心城区为主体,以清江画廊、北纬三十度岛为依托”的文化产业园区空间布局。

清江古城文化旅游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胡晓玲介绍,目前,园区初步形成了三条产业链条,即巴土文化产业链、奇石文化产业链和休闲文化产业链,三年来总营业额达到5000多万元,力争打造成为一个文化、旅游和生态相结合的特色古城。

依托当地的巴土文化资源,清江古城提升了长阳旅游的接待能力,长阳旅游业也发展迅猛。2012年,该县共接待中外游客30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8.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3.5%和41.8%,各项主要指标连续8年实现大幅增长。如今,旅游服务产业对全县人均纯收入提升的贡献率已超过40%,带动境内近10万人直接或间接就业创富。

龙头点睛,产业集群。长阳不仅打造出了以清江画廊为龙头的旅游文化产业集群,通过培育一批有较强实力和竞争力的文化企业,还打造出了清江古城为龙头的巴土文化产业集群、以北纬30°岛为龙头的生态文化产业集群、以龙舟坪镇为龙头的奇石文化产业集群、以高家堰镇为龙头的根艺文化产业集群和以愚人岛为龙头的农耕文化产业集群,六大产业集群相互辉映,成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一个新亮点。

“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发展环境!”县政府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要重复强调这一理念。近年来,当地抢抓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战略机遇,倾力打造“清江水,土家源”文化旅游品牌,先后引进鄂西圈投公司、香港致诚公司、湖北致远集团、湖北稻花香集团等客商来长阳投资开发文化旅游产业,初步形成了百里清江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带。

生态文化旅游业日渐成为长阳人民的“金饭碗”。长阳土家人离他们的梦也越来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