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的主要需求来自珠宝、实物黄金投资、交易所买卖基金及央行买入,工业方面的需求相对较低。在全球一体化背景下,由于各类需求不断上升和供应持续停滞,预计金价在2013年以及未来更长时间内将继续受压,呈现有一定波动但最终向上的趋势。
受负实际利率、通胀、货币贬值和分散投资等因素的影响,市场上的金条、金币等个人需求一直在大幅上升。对个人投资者而言,黄金的额外优势是方便与其他货币兑换,违约风险低,不容易变质。印度对投资黄金一向有高需求,而中国的需求也在高速增长,现已占全球需求的18%,成为全球第二大黄金消费国。
中国在2011年开放黄金市场,废除对私人拥有黄金投资产品的禁令,但这个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随着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加,预期投资者出于习惯偏好和缺乏其他投资选择等因素,还会有更多人考虑投资黄金。这与两国传统文化将黄金视为财富象征有关,故而在宗教仪式、婚嫁及许多节庆中不可或缺。
各国央行的黄金持有率约占全球黄金储备的15%,这决定了央行政策调整将对金价有显著影响。1990年代金价低迷,很多工业国家央行减持黄金,令金价受压。在几次未公布的销售之后,1999年美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欧盟、瑞士及瑞典签订央行黄金销售协议,以稳定央行的黄金销售。
这一协议在2009年终止,销售终止时,买入亦开始。新兴经济体的黄金持有量一直较低,考虑到信用问题及两种主要储备货币贬值,新兴经济体央行包括韩国、新加坡、俄罗斯及墨西哥,正增持黄金,2011年买入数字达到了440吨,是1964年以来的最高值。黄金是对冲货币贬值的重要工具,加上新兴经济体获分配的数量不多,这一趋势有望持续。
对于中国央行会否大量买入黄金,各方有不同意见,但中国央行频繁的买入动作将力挺金价。一直以来,中国都致力增加黄金供应以迎合本土需求。2007年,中国取代南非成为黄金生产的领先国,其生产目标定为维持每年5%的增长幅度。然而,即使现在供应已增加,每年355吨的产量仍不能满足每年811吨的珠宝及实物需求,也就是说,供应以每年5%增长,不能满足每年增长15%的珠宝需求及每年增长75%的实物需求。因此,中国需要不断购入黄金。
虽然黄金需求量不断增加,但黄金供应量将保持平稳,这将支持未来至少5至10年的金价。黄金供应来自新采黄金,金屑或回收黄金,及从市场上赎回过往的投资。金矿供应在过去10年相对维持平稳,2008年稍有回落,然后在2011年回升至历史高位。这一段时间的金矿供应都缺乏短期灵活性,新矿只足够取代耗尽的供应,并不是整体供应水平大幅上升。
随着新矿不断被发现,加之新项目的投产,黄金产量有望保持上升趋势至2015年。可是,这段时间之后,预期缺乏新矿将导致产量回稳。即使全球黄金勘探预算达每年54亿美元,仍不能在符合经济效益的情况下探得足够黄金,来替代现有的黄金产量。
(澳洲墨尔本EMR资本弗勒·格罗斯对此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