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爸乐当“精神保姆”

2013-12-29 00:00:00董成家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13年3期

老爸是一家医院的主治医师,从岗位上退下来后,本打算过上悠闲的养老生活。没想到,后来的一次“义举”,把他刚刚清闲下来的生活又打破了。

那是老爸在医院时接诊过的一位姓陈的病人。那天,陈先生因事约见老爸,他告诉老爸说,自己开办了一家公司,生意做得还不错,但内心却总有一种焦灼感。由于市场竞争相当激烈,他时刻都觉察到公司仿佛是大海中漂泊的一叶小舟。超负荷的心理负担,给他带来了极度的压抑,感到支持不住了,自己又无法调节,让他痛苦烦心。

老爸耐心听完陈先生的倾诉,当过医生的他知道,事业有成的男人更需要倾诉。接下来,老爸的一番慰藉使陈先生顿感愉悦轻松。随后,他很诚恳地说服了老爸当他的“精神保姆”,并答应支付每小时50元的报酬。老爸答应承担这份“工作”,但婉拒了报酬。

从那天起,老爸尽心当起了陈先生的“精神保姆”,每周两次陪他喝茶聊天,为他做些人生方面的指点和开导。

后来,老爸又帮陈先生妥善地处理了一段情感纠葛。

现在,陈先生的精神很好,心理也比较健康。他对人说:“请到一位好的‘精神保姆’,确实能给自己的精神生活带来一份轻松、舒缓、平静、激励,因为个人的认知能力毕竟有限,需要他人点拨开导。”

66岁的刘老伯是老爸服务的又一个对象。因老伴脑溢血不幸去世,刘老伯只身一人望着空落落的房间,满腹愁怨,异常孤寂。虽说他的子女每周都来看望他,但仍然无法排遣他的寂寞与忧郁。

曾经,刘老伯有写东西的习惯,但从不投稿,总爱把写下来的东西给自己的老伴看,老两口也由此增添了不少情趣。自老伴过世后,他把随意写写的爱好也放弃了。他总是想,写出来的东西给谁看呢?

应刘老伯的女儿之邀,老爸来到刘老伯身边。每周两次陪老人谈心,谈一些社会新闻话题,特别是与老人交流些写作上的技巧。发现刘老伯对写作格外感兴趣时,老爸终于找到了他忧郁的病根。

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写作知识,老爸上图书馆查了很多资料,还抽空请教我这个爱写些“豆腐块”的儿子。这样一来,在陪刘老伯聊天时,他的写作话题更详实、更生动、更专业、也更幽默了。

为使刘老伯的生活更加丰富,老爸还鼓励他把写出来的作品往报刊社投稿。不久前,刘老伯写的几篇文章还真的在报上发表了。虽然是些副刊的小文章,但老人乐坏了,逢人便说,想不到请来的“精神保姆”能让我有这么大的收获。时间久了,老人的心情渐渐舒展,他对儿女们说:“我现在内心很充实,不再孤独……”

渐渐地,来找老爸当“精神保姆”的人越来越多,他都来者不拒,也都婉拒了所有服务对象的报酬。最近一家民营医院要聘请老爸坐诊,开出不菲的固定工资,老爸也婉拒了。原来,他总结了当“精神保姆”的“三乐”:知足常乐、助人为乐、自得其乐。老爸说,这份退休后的“工作”既活动了筋骨和脑子,又怡情养性,比钱更值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