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的一次门诊,我为一位患者仔细望、闻、问、切后,告诉他患了“血虚证”。患者立即不解地说: “不可能,我前两天刚做了化验,红细胞及血红蛋白数均在正常范围。”看来,这位把血虚等同于贫血了。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贫血”是西医的概念,是建立在具体的血液分析数据上;“血虚”属于中医概念,是指机体内血液循环失常的一种表现。两者根本不是一回事。很多人将二者混淆,盲目补血,反而给机体添乱。
血虚和贫血是两码事
中医所称的血虚,是指血液灌注不足,导致细胞组织缺血、缺氧,或血的濡养功能减退所致的一种病理状态。症状为面色苍白或萎黄无华、皮肤粗糙、形瘦萎糜、嘴唇淡无血色、头昏眼花、心慌失眠、手足麻木、舌淡、脉细无力,以及妇女月经量少色淡,经期延后或闭经等。这些症状虽然是贫血的常见表现,但并非只有贫血才会出现,其他疾病也可出现,所以验血结果不一定是贫血。
一般认为,引起血虚的病因有脾胃虚弱、饮食不足、失血过多、肾气亏虚、劳作过度等。生成血液的基本物质主要来源于脾胃所化生的水谷精微,脾胃功能减弱,精微不足,生化无源,久则出现血虚;饮食数量不足,长期饥饿,气血生化无源,势必导致血虚;外伤失血过多,月经过多,或其他慢性失血证皆可造成血虚证;肾藏精,精生髓,精髓可以化血,肾虚则精少,精亏则血虚;强力劳作能耗伤气血,久之则气虚血亏。
西医说的贫血,是指单位容积血液中的红细胞、血色素、血细胞比容低于正常人数值。贫血患者在中医辨证也不一定就是血虚,不少患者属于气血两虚、心脾两虚、脾气虚弱、肝肾阴虚、脾肾阳虚。个别贫血患者还属于血热或血淤。当然,也有一部分贫血患者(如某些失血性贫血)辨证就是属于血虚。
引起贫血病因很多,但大部分为缺铁性贫血(占30%~40%),其他一部分常见于失血性、外伤性和骨髓造血功能异常性以及肾性、肝性、胃性、多种慢性病等所致的贫血。
防治各有要点
中医的血虚与西医的贫血虽症状有相似之处,但在临床辨证诊治方面是截然不同的。
谈到血虚,必须联系到气虚。因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气能生血,血随气行,气统血,是人体活动的动力,气与血两者有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关系。气血通过经络营养脏腑全身;在病理情况下,气血亦相互影响,出现气血两虚、气不摄血、气随血脱、气滞血淤等病证,因此,常需采取气血同治的方法。具体的辨证请参照上表。
贫血的治疗,也需看具体情况。如果属缺铁性贫血,则以病因治疗为基础,对症治疗为辅,施以铁制剂(硫酸亚铁、右旋糖酐铁、琥珀酸亚铁)、维生素C、叶酸、中成药补血剂(如血康、血尔口服液)、促红细胞生成素、输血(全血、红血球、血小板、血浆)等。如果属失血性、外伤性、骨髓造血功能异常性以及慢性病等所致的贫血,则以激素、免疫制剂、干细胞治疗为主或骨髓移植等方法,使病情得以改善或治愈。
【案例】
章某,女,22岁,已婚。患者自述婚前月经正常,婚后因病服药不慎,导致月经长期失调。初起月经2~3月1次,经量或多或少,一年后闭经,自以为有孕,所以未治。后经检查诊断为贫血、闭经,但治疗无效,遂来我院诊治。临证:面色苍白萎黄、口唇和指甲苍白无光、舌质淡白、体大苔白、双眼睑苍白无神、脉细弱无力;血检,红细胞、血色素、血细胞比容偏低,白细胞总数和中性偏高;子宫附件彩超无异常。诊断:①原发性不孕,②气血两虚,③闭经。
本例婚后月经紊乱(闭经)两年未孕,后因服药不慎,导致肝、肾、心等脏腑功能减退,而致气血两虚,血气循行不足,不能濡养全身,以致气滞血瘀等症。故本例以调气精血,益气养血,安神补心为主,辅以滋阴补肾,活血祛淤之法。方剂:采用人参养荣汤加减。方药:当归、白芍、熟地、何首乌、党参、黄芪、丹参、红花、泽兰、甘草等。服上方两疗程(14天)后,病情转机,失眠、胸闷、心悸、头昏等症状得以改善,月经来潮(色浓量少)。复诊后拟“四物汤”(熟地、当归、白芍、川芎)加味,继服两疗程,月经按时来潮(色、量、持续时间如常),半年后受孕,生一子。
点评:本案系已婚少妇,由于婚后因病服药不慎等,导致机体脏腑功能衰弱,进而使免疫功能下降,引发了气血两虚,气不统血,血不滋养脏腑而罹病,从而导致气血两亏,气不摄血,气随血脱,临证引发了血淤证(闭经)、月经紊乱(或多或少),头昏耳鸣,胸闷心悸,失眠多梦等一系列气血两虚的症候群,故采用气血同治的方法,使其获效得子。
由上案例可见,血虚与贫血在概念、检查、诊断、治疗等方面是截然不同的,绝不能混为一谈。除此之外,两者在防治方面亦有差异,中医以营养脏腑与食物补养为主,常用食物有鸡、鸭、猪血、猪肝、鱼类、瘦肉、红枣、桂圆、红糖等;西医则以基础治疗为主,并加以补血制剂。
有些人过度补铁,导致腹痛或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而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若乱服当归、阿胶一类的补血药,有可能加重原有疾病。因此,身体不舒服时,不要盲目乱补,一定要正确判断自己到底是血虚还是贫血,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