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倪萍,走进《倪萍画日子》

2013-12-29 00:00:00陈涓张华娟
出版参考 2013年2期

2012年5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倪萍画日子》精装本、简装本,这是央视著名主持人倪萍的新作,也是人教社拓展大众图书领域的新产品。这本书将倪萍近两年画作和随笔文字的精品合而为一:她的画多借中国传统水墨画之写意,于平易中呈现人生感悟;她的文字幽默睿智,感染力极强,充满生活气息。这本书是倪萍老师对自己艺术人生的独特诠释,也是她对普通百姓追求美好生活的描摹和反映。

我们一直想赶在2012年银川书博会前出版这本《倪萍画日子》,但是一直到离开会还有短短一个月的时间时,我们都没见到这本书的书稿,心中的忐忑和急迫溢于言表。可是,倪萍老师却一直不着急,这更让我们如坐针毡。直到拿到书稿,我们一看文字,流畅至极,一块石头才落了地!其实,倪萍老师写作《倪萍画日子》文稿时只用了二十多天,成书如此之快的原因就在于,这些东西实际上在她的心中酝酿很久了。她说:“看到的这些小事,我经历过了就永生不忘,凡是我该记住的东西,就一定是进入生命的。融入生命的这些东西,不需要再结构,不需要再编。就想想那天是怎么发生的事,怎么感受的,就是一篇文章。”

所以,我们在编辑这本书的时候,也因循了倪萍追求自然文风的理念,把书稿分成了四个组成部分:日子,是熬一碗腊八粥;日子,是爱与被爱;日子,是那些人那些事儿;日子,是棉袄,有里儿也有面儿。每部分包括七八篇文章,多是倪萍近期写的人生感悟小品文。作为著名主持人和明星,倪萍在生活中有许多特别的经历,其文章和画作也多来自这些实际经历。倪萍虽然是大众人物,但是现实生活中的她却非常平易近人,她的文字也是如此。她擅长讲故事,文笔睿智,感染力极强,平实而充满温情,把场景写得让你感觉近在眼前。她的胶东方言给予她与众不同的幽默感:“达人秀总导演金磊半夜打来电话:‘倪姐,有一特好的想法!今年春节特别节目,把你们家九十九岁的姥姥请出来,你和她一块儿上,绝对牛!’我说:‘好哇,准备铁锨,拿个麻袋,把姥姥从坟墓里挖出来。’姥姥2008年就去世了。”

这就是倪萍的语言,温柔又犀利,笑与泪和在一起。当然,在《倪萍画日子》这本书中,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主题多与选录的精品画作有关,水墨画中充盈自然天趣。全书文字朴实却精致,配合绘画作品精华,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讲述了生命的过程和生活的道理,充满了人生哲理。读过这本书,你就会发现,全书文字因画作而升华,画作也因文字而鲜活,(《倪萍画日子》可以说是作者以极富生活气息的视角对身处世界的感悟和表达。

其实,在很多年前,倪萍创作的《日子》就一度受到过媒体和读者的热烈追捧,成为畅销书;2012年,倪萍的作品《姥姥语录》入选2011年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许多读者甚至能够背诵姥姥的不少经典语录。此次,我们人教社经过和倪萍的多次澎通,对选题进行深度打磨,推出了这本《倪萍画日子》。聊起书名的缘起,倪萍说:“说白了就是我为什么画这些画,怎么想起要画这些画了,这些画和我有什么关系,可以说就是一些日子的杂感吧。”

日子是什么?是我们每天身处的这个世界,是我们每日相伴的这些人,也是我们眼中所见、心中所感。日子多么细碎、多么抽象、多么难以描摹,但在倪萍老师的这本书中,日子就好像是再简单不过的一件事物,被她娓娓道来,被她细细描画。

书中的日子,是在熬一碗腊八粥,那些人那些事儿像五谷杂粮般地汇聚一锅,被倪萍老师这位大厨,熬出了香味、熬出了滋味、熬出了人生百味。这锅浓稠的腊八粥里,有爱,有被爱,有悲欢离合,有生死交替。所有的这一切,倪萍老师都用一支画笔,用一幅·幅的画作,一一记下。画作里,少女那婀娜的背影,让人看出了企盼;画作里,邪结满一树的柿子,蕴涵了几多的如意;画作里,振翅高飞的鸟儿。明明是向往自由的心;画作里,鲜活、灵动有如生命绽放的花草鸡鸭,是画者跟着日子写生的金色收获。这本书里的文字,不是写出来的,是像日子一样生发出来的;这本书里的画作,不是画出来的,是像日子一样流淌出来的。

那么,日子究竟能不能画出来呢?这是倪萍在书中留给读者的一个问题。对于这个问题,倪萍也有自己的看法,她说:画来画去才知道日子不好画,日子是需要沉淀的东西,除了技术之外,还因为生活有时候很复杂,不是色彩就能够表达出来的。读者能够产生共鸣,就是深者看深了,浅者看浅了。有时候你觉得你读懂了,这就是生活帮你升华了。

生活的升华和生命的沉淀实际上是每时每刻的。倪萍认为,只要拥有一双看得清的眼睛,拥有一颗不麻木的心,就有了写作的动力’和资本。所以她说:“我觉得我的眼睛和心灵还没有53岁,还有一点写东西的余地。”所以,《倪萍画日子》中这些从倪萍心里流淌出来的文字,不是编织出来的,而是顺理成章说出来的。

倪萍,你可以读一读,她的画,她的字,她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