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惠,女,26岁,广告公司设计职员。因为最近几周发现自己身体不舒服,心理焦虑和纠结,失眠,不想上班,甚至不想联系任何朋友,走投无路的时候找到陈一进行心理咨询。经过深度交流,发现:小惠是个不折不扣的手机控。她早上真开眼睛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打开手机刷微博。上班的公交车上也是玩手机,看邮件,上QQ。找音乐听。上午上班时间也时不时看看自己手机上的各种微博QQ邮箱信息(不想被老板看到)。中午那就完全是玩手机了,下午下班之后,和朋友吃饭也好,自己坐公交车回家也好,都玩手机,会回家吃饭洗澡之后,干脆就是躺在沙发那玩微博,直到睡觉为止。最近几个月来发现自己脖子身体等不舒服,没有胃口吃什么东西了,手指有时候会抽筋痉挛,甚至最近发展到不想上班,不想见人,只想玩手机的地步。这当然是个典型的极端的案例,但从中我们大概也可以看得出手机控的人群的很多特征。
现代社会的进程越来越快,人们的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人际交往日益频繁,信息更新流通速度快,而手机的功能早已经超越打个电话那么简单,随着手机日新月异的各种功能的开发,让所有使用手机的人,在这些功能面前趋之若鹜,不能自拔,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还是学习,还是人际交往,还是感情处理,隐私的表达等,这些原因使得手机成为大多数人工作和生活的重心,手机无形中在这些人的心里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
某网站做了一项关于“你是否离不开手机”的调查,结果显示,超过九成的人离不开手机。其中,学生族和上班族是对手机最依赖的人群。而如果必须要在手机和钱包之间作出选择,选择手机的人占压倒性的多数。美国马里兰大学曾对10个国家的1000名学生做了一项名叫“无设备世界”的调查,让他们在一天之内不使用包括手机在内的任何多媒体设备。结果显示,离开了手机让他们“坐立难安”。一名参与项目的学生说:“过了一阵我就开始强烈想念我的手机。平时我会把它放在口袋里,手握住它,这样就能让我感到莫大的安慰。”
手机控在生理,心理,社会功能功能角度对人的影响:
生理上:智能手机的功能异常丰富,原本应该是睡觉的时间,但很多人可能玩兴正浓,还在不停地刷微博、聊天,打乱了正常的生活规律,导致第二天精神萎靡。有研究显示在床上使用1个多小时手机等会发光的电子产品,会阻碍人体生成褪黑素,生理周期将受到影响,并使睡眠处于浅状态。人体生物钟长期被打乱,则会影响新陈代谢、情绪、免疫力,导致疾病多发。
此外,人们在玩手机的过程中往往忽略了身体的疲劳感,事实上,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会造成眼疲劳;长时间低头使用手机会造成颈部、手臂肌肉疲劳;而长时间过度使用触屏手机,会导致手部关节、肌腱损伤性症状群,包括手指、手腕关节疼痛无力,动作不灵活等,形成所谓的“触屏手”。
英国特需理疗师协会日前专门发布报告称,智能手机在不知不觉中延长了使用者的工作时间,“无意识加班”时间平均达到2小时18分钟。该协会警告,智能手机等设备正将使用者变成 “屏幕奴隶”。超时工作的不良后果,除更易导致颈椎和背部疾病外,还在无形中增加了工作压力,由此导致更多的生理隐患。
心理上:‘手机依赖症’是一种心理疾病,多见于比较孤僻、自卑、相对缺乏自信的人。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这种心理不适应状况出现增多趋势,特别易发于白领人群。这些人在日常生活中频繁使用手机,无意识中手机成为其生活的一部分,在来电数量突然减少或手机丢失的情况下,通常会出现相关症状。“一旦没有人发短信或者打电话来,心里就会感觉很失落,产生自我挫败感。”人的注意力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思维不断被打断,这大大削减了思考的能力,让思维变得更难以深入。此外,过度关注手机还会让人处于应激状态。外间的一切变化,随时可以接收得到,让人难以安定。“即使是在休假的时间里,也与手机形影相伴,让自己的行踪时刻掌握在每一个想与你联络的人手里。其实这样做并不能得到真正的休息。
社会功能上:如果一味依赖手机,被其奴役的话,会给心理和社交带来严重影响。“朋友们在一起,全都低头不语,手机成精神寄托。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就这样疏远了。手机会让人陷入一种持续的“多任务”状态,长此以往甚至会让人们患上类似“注意力障碍”的心理问题。在这种情况下。
重建健康积极的心理:
一:学会删除:和其他类型的“上瘾”相比,手机上瘾的纠正更为容易些,最重要的是要意识到这是个问题,并删除一些“非必要”的软件。实际上,手机只是一个工具,人是否被其奴役,关键在于你能不能牢牢掌握主动权、选择权。不是所有的程序都适合你,也不是所有的软件开发都是你需要的,勇敢删除不需要的,从这一步开始调整心理状态。学会删除,学会做减法,这是最关键的心理重建的第一步。
二:对不同人群的强制措施:比如,中小学生自制力不强,家长应该加强监管。对于初中以下的孩子,家长最好不要给其配备手机;如果给孩子配了手机,应该严格控制其手机上网流量,并约法三章,如上课时间不许玩手机等。对于成年人,陈一建议应注意不要沉溺其中,通过自我约束逐渐减少不必要使用手机的次数,尝试着离手机远一点。比如,“很多人上车第一件事就是掏出手机来玩,这简直成了下意识的习惯了,其实完全可以静下心来,看看车外,放松一下身心。”
三:重建阳光心理:要舍弃手机基本是办不到的,解决“手机依赖症”的关键在于找到生活重心,从充实自己的生活开始,尽量避免把心思集中在手机上。“要多在现实生活中积极与人交流,尽量将生活的重心从手机上转移,可以多参加一些有益身心的活动,如听音乐、郊游、健身等。很多人甚至明明是朋友有聚会,一起吃饭,唱歌,旅游的时候,都各自在玩手机,通过微博或者QQ和对方说话,这其实就是对手机依赖过于严重,真的很严重的话就要去看心理医生,以免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以及人际交往了。”
四:多尝试学习一些减少手机上网的小窍门,比如: 预防过度依赖手机,有网友支招道,“拿在手上会让人时刻意识到手机的存在,不妨放在包里,调一个响亮些的铃声,这样既可以避免漏接电话,也可以减轻对手机的依赖。”类似的方法尝试断网、换一个功能单一的非智能手机,迫使自己减少花在手机上的时间等。
五:多健身,多运动,注意失眠和饮食,多吃蔬菜瓜果。不要赖床玩手机,这是早上一开始就要注意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