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如今城市里都可以在家洗澡,但还有不少人,尤其是老年人(嫌家中不够热或没氛围)喜欢大冷天上公共浴室,既暖和又不寂寞。但医生提醒,身体虚弱的老年人及心脑血管病人,上浴室要十分小心。
一对老夫妻洗澡一死一伤
家住某小区年逾七旬的王老伯独自上一家公共浴室洗澡。从浴池起身后突感一阵头晕目眩,瘫倒在地,众人忙将他送往医院。了解病史发现,王老伯患有心脏病,由于及时发现到医院治疗而无大碍。
并非都有王老伯这样幸运,另一对老夫妻洗澡就洗成一死一伤。就在王老伯事发的前二天,一个80岁,一个77岁都姓周的老夫妻被送到浙江省人民医院。急诊室医生说,周婆婆送来时就被确诊死亡,周大爷经过抢救苏醒过来了。
据浴室的老板说,下午3点半时,这对老夫妻到他开的浴室里洗澡。“他们进了一个单独的包厢,里面是长1.5米的木桶澡盆,选的是牛奶浴,放两包牛奶,加热水。热水兑好了,我老婆问他们烫不烫?冷不冷?他们说可以的,我老婆就走了。”
老板烧了阵子锅炉,特意到老两口包厢门口敲了敲门。“我知道他们年纪大了,每隔十分钟要看看他们有没有动静。第一次敲,老头子答应我的,我就走了。又隔了十分钟去敲,没人答应我,我赶紧开门,就看到老头子坐在浴盆的这一头,老太太坐在那一头,两个人都昏迷了。”老板当场就报警,并呼叫了120。
当日急诊医生沈晔说,根据检查报告分析,考虑周婆婆有基础疾病,是心脏不大好。
有心脑血管病别单独上浴室
据临床医学统计资料,约有10%的老年人在冬浴过程中会有不同程度地出现头晕、目眩、心悸、胸闷、口渴、恶心,四肢无力、呼吸急促、眼前发黑等一系列症状,严重时会出现突然晕倒,造成摔伤,也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病。
浙江省人民医院心内科屈百鸣主任医师介绍,因为冬季天气寒冷,浴室往往门窗紧闭,这样室内温度高、湿度大、氧气少,空气污浊,而老年人体质一般较为虚弱、耐受力和应激性比较差,再加上在热水中浸泡,水温使老年人的毛细血管扩张,致使大量血液淤积在体表,循环、回心血量减少,心输出血量不足,造成血压下降,使脑组织发生一时性缺血、缺氧,有心脑血管病的老年人更容易发生意外。此外,洗澡要损耗很多能量,这些能量都是由糖直接“燃烧”而来。糖耐量下降的人和糖尿病人对血糖的高低变化最为敏感,容易出现低血糖。
屈百鸣主任建议,对室内闷热、湿度大等环境比较敏感及有心脑血管病的老年人最好不要去公共浴室洗澡,特别喜欢者得有人陪伴。此外,老年人洗澡的水温应控制在37至39摄氏度。洗浴时浸泡时间一般15至20分钟为宜。洗澡前不要饮酒,进餐不宜过饱,不宜过度疲劳或精神紧张,有饥饿感时不要入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