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cm的身材,算不上高大,但很结实。额前浓密的黑发,却遮不住颗颗殷红饱满的青春活力痘,更遮不住那双熠熠发光的眼睛。这就是2012第四届鲁迅青少年文学奖初中组浙江赛区现场作文一等奖得主——绍兴县实验中学鲍越崎同学。
越崎出生于江南的一个风景秀美的小山村,美丽的家乡以江南古桂林闻名全国。幽雅的环境,滋养了他文静内秀的气质,也催生了他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我匆匆地拐过又一个街角,迎来一阵热闹繁华,深巷两边都摆着摊,形形色色的小玩意儿整齐地摆放着。接连不断的行人喜气洋洋地走过,与摊主们寒暄着、讨价还价着。深巷总是快乐地看着这一切,满足地笑着。我也幸福地笑着,怀揣着一份悠然与安适走过。”“老桂树曾在窗旁陪伴了我整整六年。秋天,它会开出一簇簇淡黄色的小花,芬芳了我的家,芬芳了一个个漫漫长夜。我也曾见秋夜摇曳的树影里,老桂树树梢上悬挂着的一弯皎月,寂寞而凄清,勾起了我无尽的诗情画意。在宁静的夜里,在醉人的幽香里,我的心总是得到无与伦比的放松。”这是他笔下童年时期的家乡生活。“我轻颤着身子,沉重地前行,来到一个路口,我停下了脚步。身后是老巷,前方是新街,两个极端的存在。老巷的老墙斑斑驳驳,佝偻着身子。惨白的脸上僵硬地附着成片的爬山虎——爬山虎褪去了绿色,枯黄而死气沉沉,如蛛网查封了过去。老墙的皮肤龟裂了,露出了红砖,那是他的血肉。缝隙处冒出片片青苔,犹如掩饰伤口的膏药。这苍凉的绿意却隔绝了城市的喧嚣与浮躁。而那些新墙却傲然屹立着,在明媚的阳光下展现出焕然一新的美丽,脚下踩着的,却是老墙的尸骨。”这是他时隔五年后再回家乡所见的别样景色,处在城市边缘的小山村无法抗拒城市化的进程,这样的变化让这个小小少年滋生出不少苦涩的怀旧感。这篇《时间的味道》写尽了一个离乡少年对家乡的热爱,对世事沧桑的迷惘:“时间的味道是那种清新甜蜜之后的微涩,那种平淡凉冽之后的怅惘,那种美酒的醇香与辛辣,那种五味陈杂的无奈,还有淡淡的、甜丝丝的怀念。”
家乡房前屋后,触目是葱郁的青山绿林。连绵高耸的群山培育了这方百姓。吃苦耐劳、坚毅顽强是家乡人的共性。小学四年级前,鲍越崎天天在母亲的带领下,沿着大山绕圈跑,长期的坚持不懈,跑出了他一块又一块的200m、400m的运动会金牌,练就了一副强健的体魄,也磨炼了他遇挫不弃的韧性。这段经历,在他的《我是山之子》一文中有着详细的描写。此文凭着真实细腻的情感、流畅自然的文风、精巧不俗的构思在学校现场作文比赛中荣获一等奖。正如鲍越崎自己所说:“我爱写作,把写作当成了一种享受。”然而写作这条路走得并不轻松。他也有屡战屡败的经历。不服输的他“突然想起了落第后的张继,想起他在‘月落乌啼霜满天’的月色里决定再度走进风雨,回乡苦读的勇气”, “直视挫折,自我反省、勇往直前,这才是我现在该做的”,“真正宁静的生活只会出现在精彩之后”。这个以“受伤的狼”自比的坚强男孩,对文学的追求从不止步,正如他在随笔中所写的:“谁不愿意/每天/都是一首诗/每一行都是一片云/每一字都是欢快的小溪……”
鲍越崎对文学的爱好除了美丽的家乡带给他灵感外,更多的离不开他温馨甜美的家。他的父亲是一名优秀的初中科学老师,从小就注重对儿子阅读兴趣的培养。从拼音读物到青少版的名著,再到厚厚的原著;从秦文君至三毛,从刘墉至周国平,从鲁迅到村上春树,鲍越崎在父亲的引领下,不断地汲取着丰富的人文养料,只待来日的厚积薄发。而他的母亲,则是一位勤劳善良、心灵手巧的个体经营者,以女性特有的慈爱教育儿子做人要真诚、做事要踏实。这个平凡而温馨的家,是鲍越崎写作取之不竭的源泉。秋风秋雨夜,妈妈骑着单车为住在大山里的奶奶去送药,“我”和父亲在县城明亮的客厅里听着窗外的风吼雨鸣,不断地祈祷着……《温暖的秋雨》被校报编辑董老师一眼相中。母亲对孩子的爱,每个孩子都能真切感受到吗?正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孩子是如何拿着“刀子”一刀一刀宰割母亲的心的?有着圣母情怀的母亲又是如何迎接这一切的?《没有人比你更疼我》在全班当范文讲评时狠狠赚取了同学们的良心泪。凭着这篇作文,鲍越崎闯进了2012第四届鲁迅青少年奖的初赛,而后一路冲关,直至登上现场作文大赛一等奖的领奖台。
漫漫文学路,鲍越崎才刚刚起步。我们愿他能如父母期望的那样,越过一条又一条崎岖小路。在这些路上,有爱相伴,有情相护,热爱文学的他,能随时撒种,能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