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女性:为何活得这样艰难?

2013-12-29 00:00:00板桥霜
廉政瞭望 2013年2期

前不久在印度首都新德里发生的黑公交轮奸案所引发的社会效应正在持续发酵,媒体和底层民众的持续抗议,以让政府焦头烂额。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据印度国家犯罪统计局数据显示,这个国家平均每23分钟就会发生一起强奸案,新德里更被媒体称为“强奸之都”,其实折射出的是印度女性极端低下的社会地位。

印度是一个很奇特的国家。有人说,这里有女性的党主席——国大党主席索尼娅·甘地,她曾被《福布斯》杂志评选为全球十大最有权力女性之一,同时也有因跟恋人私奔而被兄弟砍掉头颅的普通女孩。

如果索尼娅代表着印度女权的极致,那么这名被砍去头颅的女孩遭遇,背后却是数亿个底层女性的缩影,两者犹如天壤之别。

这里男人比女人多4000万

大约在公元前750年写成的印度教典籍规定,女子在世间唯一的神就是她们的丈夫,她们必须服侍好丈夫。延续到今天,这些习俗还是处处为难着女性,限制她们的自我发展。联合国儿童基金会2012年的一份报告显示,印度15~19岁的青少年中,有57%的男孩和53%的女孩认为家庭暴力是合乎情理的,更有相当比例的女性对于丈夫的殴打感到自责。

由于极端的重男轻女,印度男女比例严重失调。虽然印度总理辛格把至今还在印度普遍流行的“选择性堕胎”和“杀害女婴”现象称为“国耻”,但这一趋势却愈演愈烈。据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印度6岁以下男女儿童的比例为1000比914,同时,印度男性已经比女性整整多出4000万人。

印度的社会环境对强奸犯的宽容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据统计,印度有70%的强奸案是发生在相识的人之间,比如亲戚、朋友或邻居。对此类事件,人们习惯性地偏向施暴者,而对受害妇女的道德意识、着装打扮等吹毛求疵。即使强奸犯被判入狱,出狱后也不会承受太大的社会和经济压力,很容易再找到一份工作。

在最近这起公交车轮奸案发生后,印度一名所谓“宗教导师”,71岁的阿沙拉姆却对他的信徒称,这起轮奸案的发生不能只归咎于6名攻击者。他说:“如果她(受害女生)当时反复念诵上帝的名字,跪下来乞求袭击者,这场悲剧就不会发生,一个巴掌是拍不响的。”

阿沙拉姆发表讲话的录像已在互联网上广泛流传。印度主要反对党人民党发言人普拉萨德指出,这番言论令人“极度不安和难受”。甚至连《印度教徒报》也发表社论指出:“一个宗教导师竟无耻到如此地步,这是为人所不齿的……阿沙拉姆应受到最强烈的指责。”

这一次,印度人的愤怒情绪伴随此次事件中的受害女大学生之死而不断地升级,不仅在印度国内,而且在多个南亚国家抗议示威风起云涌,人们纷纷走上街头,抗议不安全的社会治安,抗议针对妇女的性暴力,要求印度政府严惩凶手,保护妇女的合法权益。

女性受侵害,是她们自己的错?

观察人士认为,印度这次的民意沸腾,主要因为过去政府与社会舆论对欺凌女性的行为过分容忍。新德里一年也不知道有几千次强奸案发生,但整个2012年只有600起强奸案受到法院审理,除一起外全部判了“无罪”。

更重要的是,印度对强奸犯罪的打击不力。一方面,审判时间长:法律条文中比较偏袒犯罪嫌疑人的取证和质证条款使得强奸犯罪的判决耗时良久。另一方面,量刑轻:印度许多强奸案在审理五六年后,案犯一般也就是判入狱2~3年。而在此期间,受害者及其家庭的工作、生活都受到极大影响,如受害人是未婚女性则多数会影响婚姻。所以,许多受害人无奈选择私了甚至忍气吞声。

而一些恶性治安实践的责任总是归咎于妇女,所以政府在事后要求雇主约束女性也是顺理成章,如女性不老老实实待在家里在外面溜达也成为女人自己的错误。

其实,印度各界也在寻找减少强奸案的良策,其中不乏让人啼笑皆非的奇谈怪论。比如有些人称那些强奸案受害者是自己惹祸上身的。印度的一次调查显示,68%的人认为具有挑逗性的服装是对强奸的一种邀请。在回应近期的强奸事件时,拉贾斯坦邦的一名立法委员提议禁止将裙子作为学校校服,以防性暴力事件的发生。

老人和家族委员会通常会劝说强奸受害者“妥协”并撤案,甚至嫁给强奸犯。这种妥协意在保持家族和团体之间的和平。女孩的婚姻前景甚至被认为比将一个强奸犯绳之以法更加重要。在最近的另外一起强奸案中,一个17岁的印度女孩在公交上遭到轮奸报警后,警察劝说她撤诉并劝说他嫁给其中一个强奸者,最后女孩选择了自杀。

甚至还有人提出,为有效减少强奸案,把女孩法定结婚年龄降低到16岁。这居然还得到一些印度官员的认同。最近又出现一种说法,说中式炒面是印度强奸案增多的因素,理由是炒面这样的快餐容易导致体内荷尔蒙失衡,引发众多强奸案。印度媒体对此辛辣地评论说,把强奸案的元凶定为面条难道不荒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