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过后,身边的一些朋友回家后不是感冒就是发烧。大人还撑得过去,若是体弱的老人和小孩就惨了,没来得及进家门就进了医院。医生提醒,虽然已经是初春,但乍暖乍寒,感冒让人防不胜防。
春季,内热让感冒找上门
中医一般将感冒分为“风热”、“风寒”两大类。中医认为,“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春天自然界万物复苏、阳气上升,易扰动人体肝、胆、胃肠蓄积的内热,出现春燥;春天风多雨少气候干燥,人体的水分容易通过出汗、呼吸而大量丢失,过年时很多人又大量喝酒、吃肉,活动频繁的同时还经常熬夜,这些都会导致内热加剧,最终引起上火症状。
治疗应以降火为主
春季人体内热较旺。再加上外界环境的变换,容易使人体受到各种病毒侵害,最常见的疾病就是感冒。平素有内热的人,多表现为口舌生疮、口干咽痛、面部痤疮、便秘尿黄、眼角红赤、鼻子出血、食欲下降、心烦易怒等症。此时的感冒之所以难治愈,是因为并不是单纯的感染风寒引起的,体内的火气也起着一定的作用。因此在治疗上,应该以降火气为主。将旺盛的火气降下来,使身体恢复阴阳平衡状态,自然抵御疾病的能力就会增强。
日常饮食注意清热解毒
一般情形下,健康人并不需要通过服用药物来防止内热的产生,只需在日常生活中适当调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就可以及时清解内热,以预防感冒。
在饮食上,合理调配,春季可以多吃一些益气养阴的食品,如胡萝卜、豆腐、莲藕、百合、银耳、蘑菇、鸭蛋等,也可多食具有清理胃肠湿热功效的低脂肪、高纤维素、高矿物质的食物,比如新鲜的韭菜、芹菜、菠菜等。另外,绿豆芽、黄豆芽、黑豆芽、蚕豆芽、豌豆芽等豆类食品对肝气疏通、健脾和胃有较大的益处,日常可以坚持食用。同时不吃或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少吃肥甘厚味,食宜清淡,保护胃气;多饮白开水或浓淡适宜的茶水,不酗酒,不熬夜,适度锻炼等,就可起到增进健康、预防感冒的作用。
在流行性感冒来临之际,可用鲜茅根、鲜芦根、桑叶、菊花,煎汤代茶饮用,清热解毒,也有良好的预防效果。
宝宝吃七分饱最好
初春,很多宝宝被感冒所伤,但其实绝大多数的患儿都是被内热所伤。要解决孩子内热的问题,首先应改变家长的护养方式。不要给孩子吃得太饱,每顿饭七分饱最佳,少吃肥甘厚味的食物(高脂肪、高蛋白、高糖食物等),多吃清淡的食物,绿色蔬菜最佳,其含有的叶绿素可以起到很好的解毒去火功效。一旦孩子出现夜卧不宁、口中有异味、便干、趴着睡觉等内热症状,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
老人感冒别耽误治疗
老年人由于呼吸肌萎缩,肺通气功能降低,为细菌和病毒在肺内滞留繁殖提供了条件。这些因素决定了老年人一旦患感冒,很容易得支气管炎、肺炎等并发症,但因为老年人神经系统的反应却比较迟钝,炎症早期很少出现症状,出现了也就比较严重了。支气管炎可能被延误成慢性支气管炎,肺炎会演化成严重感染甚至呼吸衰竭,肺心病、心力衰竭等严重疾病。
预防感冒是老年保健的关键,老年人平时应注意收听气象预报,根据气温变化,适当增减衣服,减衣服不要太快;提高自身机体免疫力,应进行散步、慢跑和太极拳等运动量较小的项目,并以略感疲劳为度;多吃提高抵抗力的蔬菜和水果,如有感冒症状应适当休息,及时就医服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