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坛咨讯

2013-12-29 00:00:00
当代人 2013年2期

漆画前景看好

漆艺可谓中国最古老的艺术之一,但漆画却是一个年轻的画种。与书画、油画、瓷板画相比,同为平面艺术的漆画最为“小众”,价格最低,领军人物的作品价格也不过4万~5万元/平方尺。不过,在2011年底的广州艺博会上,融合艺术与科技的现代漆画有跻身国际当代艺术市场的趋势,海外市场上价格可达4万~5万美元/件。

目前浙江、福建、广东等地的画廊和拍卖机构已陆续加大对漆画的推动力度,据业内人士介绍,近两年漆画在拍卖市场上露脸的数量已经超过以往十余年的总和,而作为中国漆画“重镇”的广东市场,漆画也逐渐受到藏家青睐。

有机构投资者认为,目前各界的关注力度还不够,造成市场不温不火,“现在的情况是,不少有实力的买家对它有预期,希望提前介入,只是因为拿捏不好时机而持币观望。”

莫言获奖引发手稿收藏热

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由莫言获诺奖所引发的新一轮文学热,或将同时推动作家手稿的收藏热潮。

作家曾被称作“爬格子的”,在格子纸上进行写作,就像画家在画布上进行创作那样。不过在电脑写作时代,越来越多的作家改用计算机处理文字。“爬格子的”所剩无几,作家手稿越来越少。作家的手稿几乎不可能作伪,一望便知真假,作伪的成本和作伪的难度,都大得难以想象。而且在真伪的鉴定上也非常简单,与真迹稍一对比,便可水落石出。于是,手稿收买的风险就会小得多。

收藏名家手稿,其实就是在收藏历史、收藏文化。事实上,手稿收藏作为文化收藏的重要一项,早就得到很多有识之士的关注。刘半农、张元济、胡适、郁达夫等一大批文化名人的手稿在拍卖场频频以高价拍出,其中,以活跃于“五四”时期的民国文人手稿最受青睐,如鲁迅、胡适、梁启超、周作人等,他们的诗稿尺牍,乃至只字数语的便条,如今都已成了许多藏家和爱好者竞相追捧的佳品,其拍卖价格也是水涨船高。比如在2010年嘉德秋季拍卖会上,周作人的创作手稿就曾以358.4万元的天价成交。

宣纸成投资新宠

在艺术品收藏热的大环境下,“文房四宝”之一的宣纸价格一路上涨,据统计,从2009年底起,宣纸已经提价4次,每次的平均涨幅在20%以上。高端“老宣纸”,呈现出“纸比金贵”的现象。清末民初的老宣纸,四尺规格的,仅一张的价格就早已经过万。

宣纸被称为“千年寿纸”,由于宣纸的存在,我国大量的古籍珍本、名家书画才得以保存至今。一张宣纸可以保存800年至1000年,而且越老越适于书写。目前业内默认的期限是5年以上既可以称之为“陈纸”。

宣纸价格连年上涨的原因,业内人士认为,一方面是主要原料价格的上涨所致。宣纸的原料主要是青檀树皮和稻草纤维,制作宣纸对原材料十分考究,必须要二至三年的嫩枝条树皮表皮,在植物休眠时候采摘,与收割的季节也有关系。另外,技艺工人的严重匮乏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随着宣纸价格的上涨,老宣纸和具有特殊意义的纪念宣纸正在逐渐成为藏家的新宠。2012年,首届“中国陈年老宣纸专场拍卖会”上,150余刀以“红星牌”“红旗牌”等为代表的陈年老宣纸共拍得265.7万元,掀起了宣纸收藏新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