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看冯小刚贺岁片《天下无贼》时,片中开场那空旷辽阔的草原,金碧辉煌的寺院一下就吸引了我的目光,后来知道那是甘南,思绪便飘向了那片土地。假期里,毫不犹豫地选择这里为自驾的目的地,在平和美丽的甘南草原所有镇子里,我最喜欢的就是郎木寺。这是一个恬淡安宁的地儿,在这里不仅能欣赏到旖旎的风光,还可以领略充满神秘色彩的宗教文化。这个山间小镇有着无比灵性,让人只看一眼,便爱上了它。
山水相依的空灵之地
我是从玛曲看完赛马会后去郎木寺的,午后的阳光分外明亮,虽然213国道的难走超越了我的想象,但窗外的景色美不胜收:洁白的羊群、成群的牦牛、大片的草原……68公里的路整整走了四个多小时,就在我被巅簸得无言以对时,转过个山弯,一个宁静安详的小村便出现在眼前了。
我的心情顿时豁然开朗,停车缓缓爬上路边的小山坡,居高临下往下望去:郎木寺这个位于洮河源头南部,甘、青、川三省接壤地带的弹丸小镇,被群山环抱笼罩在一片浓浓的绿色中,处地空灵,山水相依,宛若仙境。“金盆养鱼”是对郎木寺地理环境的形象概括,只见寺前山色,形似僧帽,寺东红色砂砾岩壁高峙,寺西石峰高峻挺拔,嶙峋嵯峨。北面则是岩石裸露的高山,郎木寺处在这山、丘合围的一片狭长的河谷地上。金碧辉煌的寺院建筑群和在群山的环抱中静静地伫立着,错落有致的塔板民居掩映在郁郁葱葱的古柏苍松间,还有白龙江的源头泛着波光在曼舞轻歌……
走进古镇,感受更是不同,寺庙屋脊上的佛轮、金鹿在阳光的辉映下金碧辉煌、熠熠闪烁,飘舞的经幡传递出浓浓的宗教气息,僧俗民众宁静悠然,一派佛界风光。不仅处处透出几分神圣和神秘,也显露出些许的休闲和随意。郎木在藏语里是仙女的意思,因纳摩峡谷口的石崖上洞内有一酷似美女的天然浮雕像而得名。郎木寺,不仅仅是一个寺名,也是一个镇子的名字;不是仅有一座寺院,而是有三座寺院。白龙江从镇中流过,位于北岸的甘肃“安多达仓赛赤寺(郎木寺)”和南岸的四川“安多达仓纳摩寺(格尔底寺)”就在这里隔“江”相望,在格尔底寺的入口处,还有一座清真寺。蓝天白云下高高耸立的叫醒楼与浑圆的佛塔并立,显得十分壮观。小溪分界又联结了两个省份,融合了藏、回、汉三个和平共处的民族,喇嘛寺院、清真寺各据一方地存在着,晒大佛,做礼拜,用各自不同的方式传达着对信仰的执著。独特的地理环境,秀美的山川以及民风民俗组成了郎木寺的一切。
魅力深邃的梵天净土
晨曦的曙光中,经幡在微风中飘舞,嘛呢堆和白塔旁早已有了藏人在煨桑和膜拜,整个镇子都好像刚刚睡醒,我走出郎木寺宾馆,空气透着沁人的凉爽,沉静了一夜的小镇,开始了车来人往的热闹。四川一侧的格尔底寺地势比较开阔,成群的牛羊在寺院旁的草场上悠闲地吃草,寺院的喇嘛在大殿里庄严地诵经。进格尔底寺,可以见到雄伟瑰丽的四个大殿,闻思院,也是主殿即大雄宝殿所在,医学院、时轮殿和护法殿,木瓦木楼的僧舍建于其中,随山势层层叠叠,喇嘛们的红僧衣时隐时现。大雄宝殿旁是最负盛名的肉身舍利塔,这里供奉着五世格尔登活佛的法体,这是全藏区历史最长、保存最完好的肉身法体,尽管时光已过去了200多年,但肌肤仍有弹性,面容仍然如昔,在每天的诵经声中佑护着信徒的平安吉祥。
过小桥,随着缓坡,来到了与格尔底寺遥遥相望的赛赤寺,白塔与寺庙相间,层层攀向高处。阳光透着淡淡的尘土味道,在整个小镇弥漫,仿佛梦想在高原的阳光下开始升腾,通往寺院的弯曲小路上,磕长头的草原牧民一步一拜,艰难行进。出于好奇,我跟在一位转山的藏族老奶奶身后,晨风中她花白的头发被吹得有些凌乱,黑红的脸上皱纹深深,晨光洒满她的全身,此刻是那么的美丽。在她的带动下,我忍不住伸出手指拨动了那转经路上的一个个转经筒,希望这转动的经轮真像佛经里说的那样转去今生的苦难,转来来世的幸福。或许我们并不理解他们的信仰,但当真正见到此等场面,也会被他们的虔诚所感动,那种油然而生的感动,仿佛瞬间从肉身浸入了灵魂。
恬淡宁静的世外桃源
在我看来,郎木寺的清晨是最迷人的,令人眩晕的光线,清晨的薄雾和炊烟一起笼罩着山坳中的小村,时常流动着一幅幅诗意的景象:静静流淌的白龙江水,活泼而有韵味,头戴披巾的穆斯林大婶提着拖把到小溪边涮洗;提水的藏族老妇人站在岸边,向河对面的邻居问候、聊天;晨光静静地打上屋檐和塔尖,三三两两的信徒结伴走向转经殿,渐渐地寺庙里传来晨诵的声音……远处朝阳的光彩映在郎木寺的红色砾岩上,木制的藏式水车发出愉快的声音,为肃穆的寺庙增添灵气,佛塔、清真寺和民房的屋顶都呈现出温暖的光泽,整个小镇就洋溢着一种淡淡的却又挥之不去的恬静与亲和。
深入小镇就会发现,郎木寺的人是朴实友善的,几乎每个人都会冲着你微笑,和你打招呼,问你从哪里来,不管是孩子、姑娘还是僧人都乐意你为他拍照。在赛赤寺院附近,我想问一下上高处白塔的小路,刚走进一家小卖店,进来两个天真俊朗的小喇嘛,周身猩红的僧袍映得孩子们的小脸红彤彤的,他们叽叽喳喳挑着好吃的,一个小喇嘛不小心把抱在怀里的书掉了下来,书中掉出了一张图片,我近前细看,原来是成龙的照片,小喇嘛用不太流畅的汉语告诉我,他喜欢武功,很崇拜成龙,另一个小喇嘛也拿出了他的乔丹海报,原来他是个篮球迷,他们像所有这个年龄的男孩一样贪玩而快乐,同样向往外面的世界。孩子们说他们正在刻苦攻读,希望有一天能去佛学院读书,我唯有祝愿他们梦想成真,一如所愿。
只有在郎木寺住上几天才能体味那种恬淡致远,在郎木寺的松树林散步,阳光下观赏如火的红石岩,沿白龙江去峡谷中探密,去后山的高台看白云蓝天,微风习习,草甸松软,真是忘忧境界,连时光都显得停滞了一般,唯有无忧无虑的自在,在心头荡漾。
摩肩接踵的世界堂会
站在郎木寺街头上呆一会儿,你的想象力都会显得苍白无力。郎木寺虽然是个居住着几百户人家的古旧小镇,却也是个“国际化”的小镇。甘、川、渝、宁各种牌照的车源源不断地开来,载来各种物品和四面八方的游客,透出几分繁华,热闹得甚至达到了名副其实的摩肩接踵。不同肤色的外国人随处可见,络绎不绝,这个3000人的小镇,又像是一个另类的世界堂会。我一直有个疑问,我们去国外旅行特别喜欢挑拣那些硬件设施优良,环境条件一流的地方,如果差一些,就会觉得吃了大亏一般,而来这里的外国人,几乎都是背着超高的大包,任何条件都能应付,而且还乐在其中,让我刮目相看。
郎木寺的街道不复杂,主街基本就是一个大“丁”字形,两侧布满了一个又一个店铺,店名大多用汉、藏、英文书写,特色的首饰工艺品店、纪念品店尤为引人注目。一家生意红火的首饰店里,红红的炉火映着一个藏家小伙子的脸庞,他正在打制藏式银首饰,有戒指、呷乌(一种十分精致的金属小盒,内装有小佛像或某种神物)、奶钩、项链,光看他的工具就够晕头的,大大小小有200多种,再看他粗壮的外表,真不敢相信这精致的首饰出自他手,小伙子笑嘻嘻地说:“这就是手工艺嘛,祖传好几代了。”说话间,小店拥进不少外国人,对小伙子的精美藏饰也是爱不释手。
街上还有各色各样的特色餐馆,除了川菜馆、清真餐馆、藏式餐馆,甚至还有不少的咖啡馆和西餐馆,让人倍感新鲜和亲切。我走进一家叫黑帐篷的咖啡馆,店里已有不少人,其中以老外居多。店里张贴着英文世界地图以及英文菜单,显眼处还贴着不少明星、名人来郎木寺的留影,其中以《天下无贼》里刘德华、刘若英、王宝强等几位明星最引人注目,墙上贴满的纸条和咖啡桌上厚厚的留言簿里各种文字的留言道出了游人对这里的喜爱,我不禁心存疑虑,这样一个小小的古镇,凭什么吸引那么多的国内外游客不远千里而来?老板给我们奉上了号称全中国最好吃的苹果派,还有酸奶加蜂蜜特色饮品,看我吃得津津有味,他笑着解答了我的问题——上世纪40年代,一位美国传教士踏上了这块神奇的土地,他将耳闻目睹记之于笔下,最后,写成了一本英文书《Tibet life》。就像詹姆斯的那本《消失的地平线》引来了稻城热一样,郎木寺正因为《Tibet life》的影响,汇聚了五湖四海的游客。
(责编:孙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