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泉有的新青绿山水

2013-12-29 00:00:00|杜宏宇|文|
当代人 2013年2期

韩泉有,1947年生于北京。中国发明家协会会员、河北省美术协会会员。1964年入北京工艺美术学校学习,先后受业于郑可、侯一民、白雪石、周思聪、袁运甫等先生。1968年到邯郸陶瓷研究所艺术陶瓷厂从事设计工作,在艺术陶瓷方面取得很大成就。自20世纪90年代至今专心研究中国山水画。

韩泉有自幼酷爱绘画,自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在艺术学校读书时,接受了国画花鸟、人物、山水、书法的训练。后经年研究不辍。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专注国画山水。初期创作潜心笔墨的实践与研究,这个时期对笔墨各种技法及表现的可能性进行大胆探索与研究,为其山水画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自古中国画的学习方法是从临摹着手,韩泉有的早期作品能看到李可染、白雪石的影子。即使是写生与创作,早期的山水画也应属于摹习阶段。但个人的绘画风格已初见端倪。他豪放的笔墨中透出敏感与精巧。在多年的探索之后,画风从写意逐渐地向工致发展,《秋艳图》、《云山图》、《秋山泉声图》等当属这个阶段的作品,而施有石青石绿的青绿山水开始出现。此时的青绿山水墨色浓重衬托粉绿,衬托出前景以石绿点画的山与树,手法大胆而富有现代感。从此开始了工整细丽的新青绿山水的创作。完成了由写到工,由水墨向青绿山水的转变。形成了新工笔青绿山水的风格,这是由以笔墨为主的外向性的山水向既有笔墨又不显笔墨,而是以笔墨表现山水为主,形成了清新苍翠工致凝重的画风。画面从局部的山水小品性表现更加注重整体画面的磅礴与严整。画面呈现出博大的气度。画面表现空间由小向大扩展,由于空间与山的尺度的扩展,皴法也由纵横挥洒向“细碎”转变、这种“细碎”的皴法特点是画面空间扩展、山更大、空间更广的需要,是工笔性风格的需要,从而形成了他工笔山水风格的表现特点。

韩泉有的新工笔青绿山水,在构图的经营,山、云、水、物的造型处理,皴法的运用都体现了凝重的装饰特点,而这种装饰性的把握是控制在自然与象征性之间,而非死板的装饰化。无论造型、设色、技法与画面气氛,都形成了强烈的个人特点,形成了雍容凝重的泉有风格。山造型的一致性,皴法在每幅画中的一致性,每幅画中树只用一种(偶尔有用两种的)树的画法、颜色,每幅画均采用一致手法,形成了每幅画的统一和谐的装饰风格。而每幅画的山形、皴法,光、云、水、树物的配置却有很大的不同,造成了或浓郁苍翠,或苍凉凝重,或灵动清新、或荒疏神秘的不同意境,给人身临其境或气象万千的感受。而这种象征性与装饰性的特征,也是传统国画山水的本质特征。但泉有的画中又以现代绘画的元素打破了传统的象征性与概念化。画面对光的表现,对云的空间性处理,对天与水的水彩性手法与素描关系的运用,以及山形的构成因素的运用,都使得画面充满现代感与当代性。

韩泉有以工见写的皴法,探索出一套自成体系的新青绿山水画的表现方法。他融合传统水墨的勾皴画法,介入西画的素描、色彩与构成元素,创立了清新凝重的新青绿山水画的风格。他在渐悟中不断探索,在高审美层次上把握新青绿山水画的艺术表现力,形成单纯清雅的具有时代特点的山水画风格。

韩泉有的新青绿山水画,其境界多如人间仙境。山树青绿一色,整幅画面俊秀清雅,使人耳目一新,心驰神往。构图新巧,画面构图大多分前景、中景、远景,前后景是山,中景为云。山、树工整细致,云写实,山峰的侧部留出少许的亮光,云天以蓝青染画,留出白色,灵动飘逸。画面虚实、动静配合得当,所绘瀑布,刻画精细,使画面生气盎然,是画面的妙笔。

(责编:刘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