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之中,白雪纷纷,掩盖世间万物,也藏起人心百态。然而太阳一旦升起,总会融化厚厚的遮蔽,显露藏于其背后的世态人情。杨红的长篇小说《雪藏》,便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在这个惊心动魄的小说中,案情真相被人刻意深深掩藏;主要人物为利益、为苟存湮没在人海;主人公王晓阳更是被雪藏却浑然不知。最终,曾经的缉毒警察王晓阳,靠着他与生俱来的正义感和探知真相的恒心,不负众望,揭露真相。
让人眼前一亮的首先是小说的故事情节,《雪藏》围绕着震惊石城市的毒品交易案展开,发生在苗圃的枪战中,公安民警一战击毙了毒贩“八爪鱼”和他的手下。与同类题材惯有情节安排不同的是,这桩毒品案意外牵扯进了石城市房地产大亨李梦阳。拥有家缘地产公司的李梦阳,社会关系极其复杂,但并没有过涉毒历史,案发后也未在他的办公室发现毒品。案件疑云重重,却匆匆结案告破,这不仅给李梦阳的儿子李亮等人留下质疑,也在办案民警王晓阳心中画了个大大的问号。随后,王晓阳在朋友的迪厅认识了神秘女子唐伊宁,端掉一小撮“吃丸”团伙,却意外放走了已经整容的线人张国庆。联系到李梦阳一案中的保险柜,以及为此案提供重要线索的线人张国庆的失踪、整容、暴尸街头,王晓阳忽然对一直萦绕心头的疑问若有所悟,李梦阳一案是否真的存在第三股势力?正当此时,上级却一纸调令将王晓阳调离了缉毒一线。郁闷的王晓阳并没有放下对李案的疑问,一直与李梦阳通话的女人是谁?李梦阳的保险柜到底锁住了什么秘密?他靠着自己敏感的天分和良好的职业素养,一步一步逼近事实真相。王二毛、“二疤瘌”、“耗子”、唐伊宁一个个浮出水面,最终,所有线索竟都指向了一个简直不可思议的结论,真正的幕后黑手原来是石城市公安局副局长刘越山,李梦阳案竟是刘副局长一手策划。
这样一个千头万绪的故事,被作者演绎得荡气回肠,首先要归功于精巧的布局。《雪藏》的结构细致而不繁乱,点面结合,人事交叠,从李梦阳和女人告别的场景缓缓切入,继而突然转向苗圃激烈的枪战,紧接着又有神秘女人奔赴案发现场的谜团。作者没有言明这些人物的关系,从开头便设置了诸多悬念。在多个角度切入主线的过程中,这些断片化的处理,并没有削弱主线情节,而是如迷宫般增加了悬念,引人入胜。每一条看似无用的线索,每一次被迫中断的调查,实际上都是必不可少的。房地产商怎么会涉毒?八十万巨款流向了何处?李梦阳最后通话的号码又属于谁?带着这些疑问,读者也会迅速步入故事情境,不知不觉中,随着主人公的思绪展开分析和判断,仿佛变身为缉毒警,循着线索,过了一把破案的瘾;另一方面,有预示而没有预述的条条线索,先抑后扬,为最终揭示人物关系和案情真相做了充足的铺垫。最终,当刘越山被揪出来,真相大白之时,无论是巨款、保险柜的字条、莫名消失的毒品这些环节,还是跟这些物件有关的人物,都被作者用奇思妙想穿针引线,一一道来。整部作品始终合情合理,又不枝不蔓,贴近现实,发人深省。当你掩卷沉思,才会发现作者着墨浓淡分明,多条线索延伸出去,又归拢回来,收放得不着痕迹。
作品的另一个成功之处在于人物的塑造。杨红在《雪藏》中成功塑造了主人公缉毒警察王晓阳,他的形象鲜明生动,极富个性。不但有着勤奋的品格,在案件最初的侦破过程中注重细节,一丝不苟;又有着甘于牺牲甘于奉献的精神,即使是被突然安排在督察这样被其他警种瞧不上的职位上,也能尽职尽责,走马上任后立刻做得有声有色;同时,他还有着细密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从日常生活接触的三教九流里,寻找案情进展的蛛丝马迹;此外,王晓阳也有着普通人的情感,他对唐伊宁的爱慕和追求贯穿小说始终,曲折委婉,读来令人叹息。可以说,主人公王晓阳是个立体而多面的人物,他的品格与职业素养是当代无数正直的缉毒民警的化身。此外,女主人公唐伊宁也被刻画得饱满鲜明,从她出现在不同场合的不同形象,侧面表现出她与李梦阳的感情纠葛,而唐伊宁表现出来的一系列行为,背后都有着深刻的多重原因,这加深了读者对她的理解和同情。同时,其他一系列人物,如警察队伍中的张斐然、李明生、曹宪、段晓航、小麦,发小“菜包子”,出租车司机张强,与案件密切相关的“二疤瘌”、“耗子”等人都被刻画得细致生动,跃然纸上,令读者如临其境,如闻其声。这些次要人物与主要人物之间性格的碰撞、生活的交叠,又不断推进情节的发展,使李梦阳案背后的真相得以重见天日。
谋篇布局和人物塑造之外,这部作品之所以吸引人,离不开它精炼的语言。简单平实而贴近生活,同时又不失生动活泼的语言,富于时代特色和思辨色彩。作品中,既有“什么样的花才能入他的眼”、“魔鬼的口袋”、“堵住了狐狸窝”这样俚俗的生活化语言,比如,王晓阳在单位与同事谈笑风生,在家又被父母因婚事而打趣,这些场面都是普通人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作者信手拈来,便让“故事”显得不像“故事”,肖似生活;又有“雪藏”、“圈套”、“潜伏”这样凝练的文学语言,使小说成为日常生活的提炼与升华,让读者在身临其境的同时,站在更高的角度观察反思。配合着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作者以丰富的语言徐徐展开不同寻常的故事,为复杂艰巨的案情起到推进作用;不时信手拈来的点睛之笔,给故事主线情节之外增添了不少趣味,也让不同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与生活化。
“雪藏”的意义是多方面的,这也反映出作品主题的多义性。缉毒警王晓阳,尽管被调离一线,被上级雪藏,依然坚持在正义与恶势力之间,在理智与情感之间,选择挖掘事实真相。他顽强坚毅的品格,以及无论在哪个职位上都恪尽职守的责任感、使命感,都流露出一股强大的正能量。随着王晓阳一步步逼近真相,“雪藏”之后有“亮剑”,他的人物形象生发出的榜样精神是不言而喻的。
美中不足之处在于,小说中,王晓阳的行为缺乏更多支持的动因,作者着力叙写王晓阳的同时,也许应在他身边设置更多同他一样具有正义感和使命感的人民警察形象,让我们看到,王晓阳身上散发出的正能量并非他个人的特质,而是这个时代的主流。
最终刘越山副局长的东窗事发,揭示了当下复杂深刻的社会矛盾,如刘越山之流,在办案过程中包庇纵容犯罪,甚至亲自参与策划,给整个代表正面形象的公安系统抹黑。但无论何时,邪不能压正,无论官职高低,正义最终会取得胜利,而秉持着正义之人的美好品质也会被我们的时代弘扬歌颂,被更多人铭记于心。
在这个意义上,长篇小说《雪藏》是我们这个时代里,一首平和温婉的赞歌,给秉持正义的人们以鼓舞,给被雪藏的力量以支持。靠着如主人公王晓阳一般的信念,加上更多足智多谋、运筹帷幄之中的幕后决策者,不管正义被假象掩埋得多深,终会有拨云见日的那一天。不管真相被雪埋得多深,迟早会曝晒在阳光下。
文字编辑/张璟瑜
责任编辑/季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