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政治课;自信心;评价;激励;挫折教育
良好的自信既是学生走向成功的精神动力,也是学生成才的重要条件。缺乏自信,影响的不仅是学业,更重要的是健全人格的形成。在新课程理念下,政治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自信心的培养,促进学生潜能的发挥,促使学生全面和谐发展,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呢?
一、运用激励机制,多作肯定性、鼓励性评价
对于学生来说,教师往往是“权威”,学生需要从教师给予的肯定性评价和鼓励性评价中确立自信。如果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得到肯定,认为自己能学好,就会很愉快,表现就会很积极,从而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习热情,不断增强学习的自信。因此,当学生取得成功时,不管这个成功是多么微小,作为教师都不要吝啬赞美的语言。例如对一些品学兼优的学生可以说:“你能把自己这么好的想法与大家分享,老师真为你高兴。”当学生想把自己的想法和建议说给你听时,作为教师首先应认真倾听,然后提出自己中肯的建议。如:“听到你这么有建树的想法,老师很欣慰。”学生得到赞许后自信会增加。同样,教师也要善于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不能忽视对后进生的关注,要使这些学生感到“我还行”“我还能做好”“我不比别人差”。总之,恰当的赞许和表扬,对激励先进、鞭策后进、融洽师生关系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更新教育观念,构建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
良好的课堂气氛比教师精彩的知识讲授更重要。新课程理念强调“以生为本,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素质发展”。学生只有在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习,才没有压力,才能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创造性,才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自信才能得到提高。在课堂上,教师真诚的笑容、欣赏的眼神、鼓励的话语和语重心长的教诲,都会从心灵深处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学习,学生心理上没有压力,心情愉快,自主性得到发展,创造性得到培养,自信进一步得到提高,学习的欲望也随之逐渐增强。
三、改进教学方法,实现上课形式的多样化
实践证明: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改进教学方法,实现课堂形式的多样化,对增强课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教学实效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尤为重要。我在政治课教学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把情境教学、课堂辩论、小品表演、社会调查以及多媒体教学等环节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上课形式的多样化,让学生在情景体验中展示自己的才华,证明自己“能行”。例如,在讲解“身边的诱惑”一课时,在“如何正确认识游戏机的诱惑”这个问题上学生们观点不一,于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了一场正方、反方的辩论赛,辩手们以及小组成员开动脑筋收集资料,准备论据,并模仿正规的比赛程序展开辩论。这种新颖、别致的教学方法,深受学生欢迎,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意识强,学生们的自信心得到提高。
四、通过适当的挫折教育,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成功使人产生自信,失败使人丧失自信。对绝大多数的人来讲,人生之路不会一帆风顺,挫折和失败在所难免,甚至相比之下,遭遇的逆境可能更多一些。对于那些意志薄弱的学生来说,仅靠几次成功建立起来的自信,难免不被以后的失败所冲垮。要使学生将来能有所建树、有所成就,就不仅要让他们在人生之初体验成功,更要让他们在学习生活中适度地承受挫折。
我班政治科代表刘帅,是一个非常聪明、热爱学习的好学生。每次政治课上都认真听讲,对一些问题的理解颇有自己的独到见解,是学生们公认的“小哲学家”。但在上学期期中考试时,他只得了80分。由于对自己的期望太高,面对这次失败他无法接受,感到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没面子,又担心失去教师的信任,因此整个人都“蔫”了。我找他谈心,告诉他要有面对困难的勇气,强调不要只因为一两次失败就丧失自信心,应该在失败中吸取教训。在我的耐心鼓励和教育下,他重新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上课听讲更认真了,发言更积极了。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期末考试的时候,他获得了98分的好成绩。望着刘帅充满自信的目光,我由衷地感到我的心血没有白费,平生第一次体会到教师这个职业是如此的圣神,内心充满成就感。
自信是个体潜能源源不断地得以释放的精神源泉,是人们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更新教学理念,让自信扎根学生的心灵,它必将有力提升教育教学的效果,使政治课教学充满生命力。
(作者单位:河北省秦皇岛开发区第二中学,秦皇岛,066206)
编辑 / 杨 怡 终校 / 于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