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积极心理学理念的赏识教育运用途径

2013-12-29 00:00:00江建荣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3年11期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赏识教育;积极人格

20世纪末兴起的积极心理学主张“关注人类自身的积极因素,通过不断激发人自身的积极气质和优秀品质而获得良好的生活”,这一理念与赏识教育的内涵不谋而合,对于学校运用赏识教育促进师生全面、和谐、健康发展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一、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及其在赏识教育中的应用价值

1.积极心理学的理念

积极心理学在主观水平上涉及有价值的主观体验,诸如幸福感、满足和满意、希望和乐观、充盈和快乐;在个体水平上,涉及积极的人格品质,爱、勇气、人际关系技能、审美力、创造力、对未来的憧憬、洞察力、才能和智慧;在群体水平上涉及公众品质、利他、关爱、文明、现代性、容忍力及职业道德。从更广阔的层面来说,积极心理学研究包括工作、教育、洞察力、爱、成长与娱乐,它探索美好的生活及获得美好生活的途径与方法,它采取更加科学的方法与技术来理解人类复杂的行为,其目的就是要开发人的潜力,激发人的活力,促进人的能力与创造力,探索人的健康发展途径。

2.积极心理学在赏识教育中的应用价值

首先,积极心理学对人性持积极评价取向,研究重心是人自身的积极因素方面。它主张心理学要以人固有的、实际的、潜在的和具有建设性的力量、美德和善心为出发点,用积极的心态来对人的许多心理现象进行解读,从而激发人自身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而赏识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奋发向上、团结合作、善于自律等优良品质,倡导以表扬、鼓励和欣赏为主,引导和培养学生有兴趣地、主动学习的习惯,主张把求知变成人世间最大的欢乐。因此,赏识教育其实就是实践积极心理学理念的一种教育方法,同时,积极心理学也为赏识教育的发展丰富了理论基础,拓展了运用途径。

其次,积极心理治疗法主张通过患者认识到自己具有的爱的能力和认识能力,充分相信自己,挖掘自身的潜能,从而有效预防和治疗心理疾病,体验主观幸福感。而赏识教育则主张教育者要善于发现受教育者的闪光点,通过鼓励与欣赏培养其自信心,从而引导并培育其相信自己、赏识他人的积极心态,进而不断强化其积极品质,促进其健康成长。所以说,积极心理学在实践上也为赏识教育的发展引领了方向,丰富了赏识教育的实施方法。

二、积极心理学理念在赏识教育中的运用途径

1.通过发掘、激励策略培养学生的积极人格,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积极心理学的两个研究方向是以主观幸福感为核心的积极心理体验和塑造积极的人格品质,这是积极心理学的基础,积极心理学要培养和造就健康人格,因为个体的人格优势会渗透在个人的整个生活空间,产生长期的影响。人格是生理机制、外在环境和社会环境共同作用下逐渐形成和发展的。积极人格可以通过增强积极体验来习得。赏识教育就是通过在一定的条件作用下,发掘学生本身具有的积极品质,并通过及时、恰当地激励、赏识等手段,不断强化其积极品质,抑制其消极品质,从而培养其爱的能力、工作的能力、勇气、人际交往的技巧、对美的感受力、毅力、宽容、创造性、关注未来、灵性、天赋和智慧等积极人格。

例如,当我们发现某位学生在一次小组活动中表现出良好的合作精神时,就及时给予表扬、鼓励,那么该学生就会在这种外在力量作用下产生较强的自我认同感,从而强化自己的合作意识。就这样,在教师的持续赏识下,该生可以感受到合作给自己带来的快乐体验,从而逐渐内化并成为其积极品质。当然,我们只有细心观察、善于发现、及时激励,才能发掘并培养学生的积极品质,引领学生快乐成长、健康发展。赏识教育并不是没有批评的教育,但是对于心智尚未成熟的学生来说,我们要讲究批评的艺术。因为批评的目的是教育、引导,而不是强化其缺点。所以,我们要通过语言来进行批评,使批评也能起到积极的激励作用,如当一位学生作业、考试表现十分粗心时,我们不是说“你以后可不要这么粗心了”而是说“如果下次你再仔细一点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成绩”。可见,赏识教育不仅是发掘积极品质,更需要抑制消极品质并通过积极地引导,培养积极品质。

2.营造真诚、宽容、理解、平等的育人氛围,引领学生快乐发展

在学术研究领域,积极心理学被定义为“研究有助于发挥人、团体和机构的最佳状态和功能的条件和过程的一门科学”。事实上,使学生在充满赏识的氛围中,主动、快乐地学习,是最受学生欢迎的教育方法,因为每个学生心灵深处都渴望得到赏识,而这是一种不需要任何投资、任何条件,随时随地可用的教育方法。赏识的实质就是爱。这种爱就体现在以真诚、宽容、理解、平等的方式来教育每一位学生,这种爱是“发现”“赞赏”与“成功”的源泉。

真诚是赏识教育的基础。有了真诚,我们就会理解学生的行为,宽容学生的问题。同样,追求平等是每个学生的天性,在平等的基础上相互尊重可以产生一种独特的力量。不管是怎样的学生,信任、尊重、理解,都是他们与生俱来不可剥夺的权利。而事实上只有在真诚、宽容、理解、平等的氛围中,我们才能做到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才能学会鼓励、懂得赏识。所以说,真诚、宽容、理解、平等的氛围有助于学生有效地学会学习、提高学习热情、改善学习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快乐地发展。

3.不断完善并运用积极的评价机制,激励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赏识教育要求不仅要善于发现,更要激发学生的闪光点,开发学生的积极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因此,我们要建立并不断完善积极的评价机制,将以人为本的理念与科学管理手段相结合,建立以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提升学生的生命价值为宗旨的评价机制,使每位学生发挥出生命的潜力。

首先,我们要为学生能“闪光”搭建舞台、创造机会,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的活动。只有这样,我们才有机会捕捉到不同学生具有的不同闪光点,从而有机会激励、赏识学生。其次,我们要创新学生评价机制,全方位、多角度考核、评价学生,并以积极视角评价学生。如开展“每月之星”评选活动,评选学习之星、进步之星、文明之星、劳动之星、体育之星、艺术之星等,还有期末的“五星学员”评选等。通过各种活动不断拓宽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特长,从而让每位学生都能认识、肯定自己的积极潜能,并引导教师、学生善于发现他人的积极潜能,做到既能悦纳自己又会赏识他人。可以说,只有完善而积极的评价机制才有利于充分挖掘和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力量、培育积极品质,促使每一名学生乐观向上、快乐发展,也有利于建设幸福和谐的学校文化,使学校真正走上“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之路。

4.构建“人人会赏识,人人被赏识”的校园环境,推动学校和谐发展

哲学家詹姆士精辟地指出:“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作为成人的教师其实也是如此,因为当教师的工作得到肯定时,他(她)才会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体验到工作的乐趣,产生积极情绪体验。而当一个人处于积极情绪状态时,其工作、学习效率就会大大地提高。因此,学校也要为教师的“闪光”创设条件、提供“舞台”;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也要以激励为主,多元评价。所以说,学校不仅需要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还可以将赏识教育理念融入到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以此引领教师互相赏识,从而实现让每一位教师都能找到合适的位置并发挥合适的作用。毋庸置疑,这样的环境也一定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进而有助于推动学校步入和谐、科学的发展之路。

三、结语

综上所述,赏识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又是一种教育方法,它以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发展为目标。因此,赏识教育必须以关注生命,即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前提。同时,赏识教育的实施需要以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理论为指导。在各种科学理论指导下,不断完善和提升赏识教育的理念、创新赏识教育方法、拓展赏识教育的运用途径,收获赏识教育的成果。而积极心理学在积极情绪体验、积极人格品质和积极组织系统方面的研究,为赏识教育的研究与实践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并开阔了赏识教育的研究思路,延伸了赏识教育的发展方向。

(作者单位: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练市二中,湖州,313013,该校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理事会成员)

编辑 / 王晶晶 终校 / 于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