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动力

2013-12-29 00:00:00要春娟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3年12期

〔关键词〕学习动力;生涯规划;社会需求

【活动目标】

学生通过欣赏《十七岁不哭》视频,达到以下两个目标:

1.认识到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可以引发学习的动力。

2.认识到学习需要找准自己的目标,作好自己的生涯规划。

【活动准备】

《十七岁不哭》视频剪辑;心得卡;资料卡;PPT

【活动过程】

一、导入——呈现无学习动力的学生的图片

师:从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出,几位同学对学习感到困惑,对前途感到迷茫,学习没有动力。如何找到学习的动力,使自己的前途不再渺茫?今天,我们将以《十七岁不哭》中高中生雷蒙的经历为例共同探讨这一话题。

二、分享交流——《十七岁不哭》主人公雷蒙的故事

主人公雷蒙多才多艺,从小对电脑感兴趣并多次获奖,靠着从小请家教所以文化课成绩还不错,中考凭借突击复习考上了市重点高中。可到高中后,由于各科学习难度的加大,再加上他的基础不扎实,所以他上课根本听不懂老师讲课。无奈之下他只好将所有的精力投入到电脑中,学习成绩因此一落千丈。父母反对他继续玩电脑,多才多艺的他也因为学习成绩差而各方面受阻。在这种情况下,班主任与他进行了一次谈话……

播放视频片段1:《雷蒙的困惑》

问题1:影片中的雷蒙有哪些

困惑?

问题2:现在的你,在学习方面有哪些困惑?

(学生边看边将心得写在“心得卡”上)

师:下面,我们以上面两个问题为线索,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

学生可能生成的资源:

雷蒙的困惑:

1.如何处理学习文化知识与兴趣之间的关系?

2.如何让学习有动力?

3.学习的目的是为了什么?

4.对自己的前途很迷茫,怎么办?

学生的困惑:

1.现在的学习与我的未来有什么关系?

2.如何根据自己的情况设定合理的目标?

3.学习的目的是什么?

4.如何让学习有成就感?

师:从同学们的交流中我们知道,许多困惑不仅雷蒙有,我们同样也有。如何解决这些困惑呢?主人公雷蒙也在思考着这些问题。尤其是在竞选学生会主席中因学习成绩差而落选后,非常痛苦的他想到了一条解决困惑的途径:辍学找一份电脑方面的工作。他来到了招聘会上,想凭着自己的电脑专长应很容易找到一份工作,那么他能不能找到工作呢?我们来看视频2。

播放视频片段2:《雷蒙找工作》

问题3:影片中给你感触最深的是什么?

问题4:面对困惑,你作过哪些努力以解决这些困惑?

(学生边看边将心得写在“心得卡”上)

师:下面,我们以上面两个问题为线索,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

学生可能生成的资源:

1.自己的能力与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相差还很远。

2.未来社会,没有能力和资历就找不到工作。

3.制订目标,还应考虑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4.要想在社会中立足,需努力学习。

师:同学们的感想真多呀!主人公雷蒙经过这次找工作的失败,发现自己与社会要求差得很远。那么社会对人才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来看一份资料:

前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著名的电脑软件专家李开复曾在一篇文章中谈到21世纪最需要七种人才:

一是创新实践者。一个公司惟一可以延续的竞争优势就是它的创新性。任何东西都可以很容易地被模仿,只有创新能力很难被模仿。

二是跨领域合成者。未来的世界更需要的人才不只是那些能把一个学科学得非常非常深的人,而是那些把自己的学科学好,同时能够涉猎其他领域做跨领域结合的人才。

三是高情商合作者。情商包括怎样与人合作,包括对自己的觉知、对自己的管理,也包括和别人沟通的能力以及社交的能力。

四是高效能沟通者。一个人如果有思想但是不能表达自己,他其实就是一个没有思想的人。21世纪是信息时代,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是人。人只有沟通才能传播信息。

五是热爱工作者。如果一份工作是你非常热爱和感兴趣的,你就会更有热情去从事它。

六是积极主动者。一个积极主动者对自己的一切都会负责,因为没有别人会比自己更在乎自己,没有人会比自己更知道想做什么。积极主动者并不只是消极地等待机会,更会积极地把握机会,为自己创造机会。

七是乐观向上者。台湾有位企业家叫做张忠谋,他曾说:“我们都说人生不如意之事常八九,我要告诉你常想那剩下的一二比较如意的事情。”通过“常想一二”,他们能够超越苦难。苦难对他们来说反而成了生命中最好的养料,为他们未来的成功作了良好的铺垫。

师:雷蒙找工作失败了,接下来雷蒙该怎么办呢?我们来看视频3:《雷蒙的行动》。

播放视频片段3:《雷蒙的行动》

N9c0Iiwaoip2102+8TeTwweSHNupE94nsGLSSodk6A4=问题5:雷蒙最终回到学校继续学业给你什么

启示?

问题6:从雷蒙的经历中,反思自己,你有哪些

收获?

(学生边看边将心得写在“心得卡”上)

师:下面,我们以上面两个问题为线索,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

学生可能生成的资源:

1.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社会需求,学会规划

自己的人生。

2.找准自己的目标才会有学习动力。

3.要想实现自己的目标,还需要现在好好学习,为将来打下基础。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从影片中我们也知道,雷蒙最终还是回到了学校继续学业。此刻,他终于认清了自己,明确了自己努力的目标。就像他说的那样:“不管怎么学都得学,不为别人学,为自己学,总得高中毕业吧。我不总想着上大学、排名次,心里反倒好受多了。我不跟别人比,我跟自己比。现在我好好学,不管在班级排第几名,我都有我的前途。”

三、教师总结

刚才每位同学都交流了自己的感受和收获。有的同学说要学会自己与自己比,这样越学越有信心;有的同学说找准自己的目标;等等。大家说得都很好。今天我们通过分析雷蒙的经历,懂得了学习的动力来自于两方面:一是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二是作好自己的生涯规划,找准自己的目标。相信明天的你会更好。

点评

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学生人生发展有目标、学习有动力。要老师的这节生涯规划课“学习·动力”,以学生喜闻乐见的电影片段赏析的方式,帮助他们将高中学习生活与未来发展联系起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学习”“为了谁而学习”。教学中借影片主人公之口,点明“不为别人学,为自己学……我不跟别人比,我跟自己比。现在我好好学,不管在班级排第几名,我都有我的前途。”巧妙地指明高中学习的价值,帮助学生获得积极的生涯发展信念与态度,树立生涯发展的自信心。整体设计思路符合高中生的认知特点和高中生涯教育的要求。要老师在设计中没有停留在电影片段赏析的表层,而是将主人公的境遇、困惑、思考、成长带入学生的现实学习生活,围绕教学目标节选影片片段,合理设计教学环节,思路清晰、环环相扣,在每一环节都设计了相应的自我反思活动,衔接自然、合理。随着影片故事情节的推进,教学过程也随着学生对主人公故事以及自身学习困惑的思考逐渐进入高潮,最终将感悟与思考落实到自己的学业计划中,获得自我改变的意识与动力。

点评者:王红丽,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教材研究中心教师,北京市高中生涯发展课程建设项目负责人

(作者单位:北京市顺义区第一中学,北京,101300)

编辑 / 任玉丹 终校 / 于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