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南风效应;鲶鱼效应;保龄球效应;减负增效
新课改的目的就是实现减负增效,要减负增效必须有科学的方法。笔者认为,心理学原理的应用就是减负增效的科学方法。
原理一:“南风效应”的应用——只在学生答对的题目上打“√”
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首先鼓起劲来,寒风凛冽,行人为了抵御寒风的侵袭,把大衣裹得紧紧的,北风失败了;南风则煦煦吹动,气温不断升高,行人觉得暖意盎然,终于解开钮扣,脱掉大衣,结果当然是南风获得了胜利,这就是心理学上的“南风效应”。我们可把“南风效应”运用于教学上。课前批改学生预习答案时,只在学生答对的题目上打“√”,错的题目则不打任何符号,告诉学生要二次修正,教师二次批改,学生做对了再打“√”。学生作业本上尽是“√”,至少有两点好处:一是学生复习使用时,有优越感,增强自信心。二是家长查孩子作业本时,发现孩子成绩在不断提高,对孩子表扬多,批评少,家长对老师增强信任感,感觉自己选对了老师;而孩子得到了家长的表扬后,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和对老师的亲近感,做到“亲其师,信其道”,达到教学相长,教师的威信与日俱增。
原理二:“鲶鱼效应”的应用——成绩最差的是举牌人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如何做好小组分工才能调动全班学生积极性,避免课堂上只是几个优生在参与,这需要科学的方法。例如,在对小组进行科学分工时,优秀生、中等生、后进生要搭配组合,让每个学习小组中成绩最差者做举牌人,规定若举牌人自己回答并答对得20分,若举牌人让别人回答,则得10分。笔者认为这样有五点好处:一是符合心理学的“鲶鱼效应”,即采取一种手段或措施,刺激学生活跃起来投入到课堂中并积极参与竞争,从而激活课堂。其实质是一种负激励,让每一位学生发挥作用。二是上课避免后进生被边缘化,确保后进生时刻随着老师转,积极举牌。三是形成组内互相帮助的风气,成绩好的要帮助成绩差的,成绩好的答对才得10分,而成绩差的学生答对则得20分。四是能让优生更优,优生若在课前准备不充分,被难倒,会脸红,也会受到组员的批评,因此优生课前预习更积极。五是加强组际间的团结,一个题目有两个或以上的组同时抢答时,答对多题的组主动让权,让答对较少的组回答,下次该组也会让贤,这就实现了班级的和谐发展。
原理三:“保龄球效应”的应用——鼓励比批评更重要
有一个笑话:一位家庭主妇给客人端上米饭,客人称赞说:“这米饭真香!”主妇兴奋地告诉客人:“是我做的。”客人吃了一口,又问:“怎么糊了!”主妇的脸色骤变,赶紧解释说:“是孩子他奶奶烧的火。”客人又吃了一口:“还有砂子!”主妇又答:“是孩子他姑淘的米。”你看,人的本性显露出来了。对于赞赏,她是那么爽快地接受了下来;对于指责,她千方百计地推托,这就是“保龄球效应”。“保龄球效应”告诉我们,肯定和鼓励比批评与指责更有助于学生改正自己的过错。当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出现失误与过错后,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批评指责,就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甚至导致其破罐子破摔。相反,如果此时教师能够首先肯定学生积极的态度,然后再与学生一起找出产生失误与过错的原因,引导其总结经验教训,就能使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批评,而且有助于学生坚定战胜困难的决心。
教师应用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有助于对教育现象形成科学的认识。教师尤其要对传统的、常规的教学方法、教学行为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更为科学的观点,以提高效率,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学生的学习困难或心理发展问题要追根溯源,准确了解学生,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促进学生学业进步,心理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赣榆县班庄第二中学,连云港,222132)
编辑 / 杨 怡 丁 尧 终校 / 于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