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探讨矫治厌学情绪的对策

2013-12-29 00:00:00余粤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3年15期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厌学情绪;对策

一、研究背景

中小学生的厌学问题,是目前我国基础教育中存在的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厌学不仅对构建高效课堂造成阻碍,而且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诸多负面影响。研究解决学生在学习情境中产生的厌学情绪,不仅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具有指导作用,而且对少年儿童的成长发展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本研究中的厌学情绪,是指学生对学习的负面情绪表现,是学生由不想学习到不喜欢学习,甚至发展为对学习的厌倦、厌恶,从而逃避学习的一种心态。 轻微厌学是指学习情绪不稳定;轻度厌学情绪表现为不想学习和不喜欢学习;中度厌学表现为逃避学习;重度的厌学情绪即厌学症,易引发儿童身心疲惫、头昏脑胀、食欲下降,甚至思维迟钝、记忆力衰退等身心疾病。

中外学者非常关注厌学问题的研究。在“中国知网”的期刊、博士和硕士论文、国内重要的学术会议和重要报纸五个文献数据库,以“厌学”作为文献标题检索项进行检索发现,1979~2011年间厌学相关的研究成果大约1040项,其中期刊论文910篇,硕士论文21篇,会议交流文章25篇,报纸文章84篇。就研究内容而言,研究者多从社会方面、学校方面、家庭方面探求解决中小学生厌学问题的策略,如:优化社会文化环境;更新教育观念,修正学校教育目标,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寓教于乐;加强家长与学校的联系,使家庭教育科学化、合理化;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理素质,等等。大多数研究企图通过消除学生的厌学情绪来改善消极心理状态,而较少从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方面入手来开展研究。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西方心理学界兴起的一股新的研究思潮,是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等积极品质的一门科学。它主张心理学要以实际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美德和善端为出发点,提倡用积极的心态来对人的许多心理现象(包括心理问题)作出新的解读,从而激发人自身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并利用这些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来帮助有问题的人、普通人或具有一定天赋的人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潜力并获得良好的生活。

积极心理学挑战传统的消极心理学模式,是一种全新的“革命性”观点。积极心理学价值取向下的教育注重优势的培养,关注积极情绪体验,促进积极人格的发展,提倡积极教育条件的构建。这无疑给我们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和现实的依据。我们认为,只有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受积极的心理暗示,进行积极的心理体验,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的社会环境,才能在真正意义上矫治中小学生的厌学情绪。

二、研究目标

运用积极心理学知识,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应对学生厌学情绪的策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业情绪,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从积极心理学入手,探讨运用积极心理学方法解决中小学生厌学情绪的对策。具体内容有两个方面:积极心理活动课程开设与解决厌学情绪关系研究;积极心理学方法在解决厌学情绪上的作用研究。

(二)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开设基于积极心理学背景下的心理活动课程,以积极心理教育为内容框架,通过活动课的形式,教会学生学会与学习建立积极情绪体验,学会专心学习,学会轻松迎考,从而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矫治厌学心理的目的。

个案分析法:对前来咨询的厌学来访者采取跟踪调查分析的办法,寻找导致厌学的因素以及解决对策。通过个案分析法,可以很好地记录分析厌学心理的纵向发展变化。

四、研究对象

同乐主力学校高年级学生。

五、研究过程与行动

(一)准备调研阶段(2011年11月~12月)

成立课题组,设计课题方案,邀请有关专家对课题进行论证,开展文献研究,找出并分析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的原因,为启动课题研究作好铺垫。

(二)实施研究阶段(2012年1月~12月)

1.开设积极心理活动课程

面向全体学生,在学校心理活动课中开设六节旨在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爱学乐学、坚忍顽强的心理品质的积极心理活动课。上下半年各开设三节,课程内容包括“学会做情绪的主人——潜意识情绪调控”“爱上学习有诀窍——条件性情绪反应建立”“专心学习我能行——程序性知识自动运行”“克服马虎我有法——三类知识的运用”“学会复习我能行——知识的清晰表征”和“学会轻松迎考试——肌肉放松体验”。六节专项积极心理活动课的开设,使积极心理学理念落到了实处,学生和教师获得了实质性的提高。学生能够学会与学习建立积极情绪体验,学会专心学习的方法,学会轻松迎接考试,让学习充满快乐。

2.开展小组团体辅导

为进一步让学生学会调节情绪,我们在高年级中分小组开展情绪小组团体活动。每年级16人,每周两次,时间为一个月。活动内容包括:了解什么是不良情绪,以及不良情绪的应对方法。在活动中,我们主要介绍了合理情绪疗法、角色扮演、情绪想象等方法。

3.开展个体心理咨询

经过调查发现,学生厌学情绪障碍主要表现为焦虑、恐惧、强迫或分心等。为此,我们设立“心灵家园”,对有厌学情绪障碍的学生进行辅导,促其形成积极的学业情绪和符合社会要求的心理品质。辅导采用元认知干预技术进行,基本步骤如下。

第一阶段是认知调整。此阶段主要是诊断厌学情绪障碍,并分析不适应行为产生的心理机制。阐述干预过程中所需的陈述性知识,让学生了解不适应行为反应的表现和产生原因。

第二阶段是放松训练。在临床上我们一般采用的是渐进式肌肉绷紧放松法,从下往上进行肌肉放松训练:脚趾肌肉—脚背肌肉—小腿肌肉—大腿肌肉—臀部肌肉—背部肌肉—腹部肌肉—肩部肌肉—颈部肌肉—脸部肌肉—头部肌肉。在引导的过程中,每部分的肌肉绷紧几秒钟后放松下来,然后体会放松时的感觉;接着做深呼吸,配合冥想法,让学生想象喜欢的风景或者自己梦想实现的画面,由此获得轻松愉悦的情绪,为下一步进行暗示训练作情绪铺垫。

第三阶段是暗示训练。在放松的状态,直接或运用情感性先行组织者技术将一套预先商量好的程序性知识嵌入到学生大脑中。经过多次暗示学习,这套适应性的行为反应会在大脑中逐渐兴奋起来,成为优势兴奋知识。

第四阶段是行为监控辅导。辅导结束后,教会学生一些元认知策略。当在现实生活情境下遇到一些突发事件或问题时,马上启动程序性知识,有意识地防止症状的发生。

(三)总结阶段(2012年11月~12月)

对搜集、积累的信息进行归纳、检测、论证,形成课题研究报告。

六、主要成效

结过一年的努力,我们基本建立起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应对学生厌学情绪的策略,即“课程+团辅+个案”三合一的融合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推进策略。

(一)活动课程,融入积极心理理念

这里所指的活动课程是“以充分全面有特色地发展学生积极情绪为目标,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为主要内容,按照特定活动方式组成的一种课程形态”。我们课题组在同乐主力学校开设了六节旨在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爱学乐学的课程。它以学生真实的学习课堂为阵地,面向全体学生,帮助学生体验积极情绪,发展积极心理品质,使他们在课堂生活中感到幸福和快乐。

(二)小组团体辅导,提升积极学业情绪

班级活动课程面对的是全体学生,个体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不利于“因材施教”,不可能有效地解决学生特定的厌学情绪。小组团体辅导的对象是在自愿报名的基础上经过筛选的,属于“同质”团体,比较容易产生内聚力,更有利于解决特定情绪问题。于是,我们通过开展小组团体辅导活动进一步落实辅导的针对性问题。

课题组分别在2012年5~6月及9~10月开展了两期小组/Wr8qWuNCKNlfNlssZE2ToofTbpQ9KrlGCeNLm+khYI=团体辅导活动,以活动模式(游戏活动、角色扮演、实战演练等)为形式,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有针对性地促成学生习得新的学习态度和行为方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个案辅导,解决厌学情绪障碍

针对个别已产生厌学情绪障碍的学生,我们运用心理干预技术予以辅导。2012年4~6月,我们采用教师主诉及临床症状观察法,在五至六年级中选择了16名学生,进行潜意识条件性厌学情绪的临床诊断与干预研究。每个心理教师每天辅导一个个案,每个个案进行为期七天的技术干预。干预效果非常明显,有13名学生有效地克服了厌学情绪,有效率为 81%。

综上所述,我们得出结论:积极心理学取向的融合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解决学生厌学情绪的有效方法与途径。这种课程实施可促使全校教师形成教育合力,增加学生的积极体验,寻找学生的积极品质,并在实践中对这些积极品质进行扩展和培育;这种课程还可以形成一种力量、一种气氛和一种信念,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使学生快乐成长、快乐学习。

七、反思及后续研究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还存在如下问题。一是对厌学心理的认识还不够:如不同学习阶段厌学心理的内容和形式是否存在差异,厌学心理如何发展,前后阶段厌学心理在发展上是否有内在的联系等。二是厌学心理产生与发展的机制尚不明晰:如在影响厌学心理产生的四大因素( 家庭、学校、社会和个体自身) 中,哪些因素是保护性因素,哪些是风险因素,哪些因素起决定性作用,哪些因素起次要作用,哪些因素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各种因素的作用效力如何以及是否存在不同类型的厌学机制等。

以上问题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在后续研究中,我们尝试将厌学情绪纳入学业情绪研究的范畴。通过建立积极的学习情绪体验,来替代消极的学习情绪体验。这样更有利于我们从积极心理学取向来帮助厌学学生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潜能,让他们学会快乐学习,快乐成长。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同乐主力学校,深圳,518116)

编辑 / 丁 尧 终校 / 于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