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的“旁观者效应”

2013-12-29 00:00:00鞠慧卿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3年15期

小时候,父母都给我们讲过三个和尚没水吃的故事。故事说一座寺庙里,来了一个小和尚,小和尚每天都下山去背水,日子过得很滋润。后来又来了一个和尚,这时小和尚不再背水,而是和那个和尚一起抬水吃,日子过得也不错。接着庙里来了第三个和尚,结果这三个和尚谁也不想去抬水,更不想去背水,这样三个和尚每天都守着空空的水缸,渴得嗓子直冒烟。为什么一个和尚有水吃,两个和尚还有水吃,等到再增加一个和尚的时候就没有水吃了呢?在社会心理学上,这种现象叫做“旁观者效应”,也称为“责任分散效应”,是指对某一件事来说,如果是单个个体被要求单独完成任务,责任感就会很强,会作出积极的反应。但如果是要求一个群体共同完成任务,群体中的每个个体的责任感就会很弱,面对困难或遇到责任往往会退缩。因为前者独立承担责任,后者期望别人多承担点儿责任。“责任分散”的实质就是人多不负责,责任不落实。

旁观者效应不仅存在于社会生活中,也存在于教育的过程中。

现在的小学教师为了督促学生完成作业,提高学生成绩,进行了全家总动员。不6XyTCHrdqWKFKiDESE6Vwg==仅要求家长给孩子的作业签名,还要求家长帮助孩子检查作业,对孩子进行课后辅导。这种做法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很多学生通常都是草草地完成作业,然后把作业本给父母,似乎作业写得好与不好,题做得对与不对都是父母的事情,与自己无关。家庭作业因为有父母的检查而没有出大问题,而当考试来临时,考不好则归结于没有父母帮忙检查试卷。家长的参与,导致孩子把学习中的一部分责任转移给了父母,造成了学习责任的分散。

为了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父母常常给孩子报名参加各种课后辅导班。而这种行为本身也造成了孩子学习责任的分散。家长给孩子报辅导班的本意是希望孩子在原有成绩的基础上查漏补缺,或者有更大的提高。原本需要通过上课听讲掌握学科知识,但因为有课后辅导班,孩子就形成了依赖心理,不重视课堂听讲,不能有效地掌握课堂内容,这也是一种典型的学习责任分散。很多家长都发现了这样的问题:刚开始参加辅导班时,孩子成绩确实有提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成绩却没有太大的进步,原因就在于此。

上课认真听课、课后认真完成家庭作业,这本来是每一个学生应尽的责任。而现在由于家长和辅导班的参与,学生自己承担的学习责任大打折扣。我从孩子上幼儿园起就给孩子灌输这样一种观念:每个人都有自己应尽的责任与义务,妈妈和爸爸的任务是工作,供养你上学读书;你的任务是和小朋友一起好好玩耍,交朋友;当你进入小学,你的任务就是好好学习,我们可以帮你在作业本上签字,但是不会帮你检查作业,也不会给你额外的课后辅导。让孩子从小就明确:学习是自己的事情,与他人无关。

从小培养孩子的学习责任感是至为重要的,而这种责任感的培养首先需要老师和家长转变观念,要勇于放手,把学习责任归还给学生,警惕学习中“旁观者效应”的出现。

(作者单位:山东省威海市第二中学,威海,264205)

编辑 / 黄才玲 终校 / 于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