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石头汤

2013-12-29 00:00:00傅佳佳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3年17期

〔关键词〕心理活动课;支持性课堂;教学有效性

有一个《石头汤》的绘本故事,说的是三个和尚走进了一个冷寂的村庄,他们拿出三块石头,请村庄里的居民分别拿来大锅、豆腐、蔬菜、肉类等食材和油盐酱醋等调料,最终熬成了一锅让所有人都感到美味的幸福石头汤。

我想把心理活动课比做故事里的幸福石头汤。心理活动课程理论认为:心理活动课的本质是交往,是主体与主体之间能动、互助的精神建构过程。而我们的支持性课堂,正是通过学生们参与课堂活动生成相应的感受与体会来构建课堂的过程。这种人人参与、贡献资源的课堂最终会因为所有人的付出而成为让大家感到幸福又满意的那锅汤。

我从石头汤的故事得到启发,找到了四个元素:石头——课堂主题;大锅——课堂形式;食材——课堂生成;调料——课堂氛围。

首先,石头——课堂主题,是构建支持性课堂的核心。石头汤之所以能够吸引村民的关注,关键在于用石头熬汤的概念能充分引发大家的好奇,使他们产生一探究竟的冲动。心理活动课也应是如此。

其次,大锅——课堂形式,食材——课堂生成,二者在构建支持性课堂过程中密不可分。心理活动课正是以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为载体,通过不断引发课堂生成转化为资源来构建支持性课堂,提高教学有效性。

最后,调料——良好的课堂讨论氛围,构建支持性课堂的保障。

下面以“珍惜生命”一课为例,谈谈如何围绕四个元素构建支持性课堂,提高教学有效性。

一、通过活动体验引发课堂生成导入主题

在课前,我设计了一个“极限挑战”的活动,通过感受“屏住呼吸一分钟”的特殊生理状态来强化学生们对生命的体验。在这个活动中,学生们纷纷表示,不能呼吸太难受、太痛苦了,由此真切地体会到自己强烈的生命意愿,因而快速有效地导入主题——珍惜生命。

二、通过自我分析引发课堂生成,拓充课堂内容

导入主题之后,马上转入这节课的主题活动——生命坐标,请学生们在一个由年龄和心情组成的坐标系上分别标明迄今为止让自己最开心和最难过的三件事。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个性化的人生经历,每个人的经历都是一个生命的宝库,这些经历为这节课提供了丰富的课堂资源。

例如一位学生提到,令自己最开心的三件事是第一次旅游、上小学、考过钢琴十级;另一位学生提到令自己最开心的事情是在幼儿园和小伙伴们一起玩、第一次做饭、考上现在的学校。学生们从以往的幸福时光里重温了生命的种种美好,感受生命的精彩。同时,大家也共同分享了生命中的种种挫折痛楚,如一位学生最难过的三件事情是与朋友比赛自行车时摔跤、转学时与相处多年的朋友分离、年仅20岁的叔叔因心脏病去世;另一位学生写自己最难过的三件事情是离开幼儿园、自己饲养的小兔子死了和离开小学。学生们很快发现,这种种的遗憾并不只在自己身上发生,很多同学都有相似的经历,他们能够很快地从同伴的分享中得到一些借鉴和慰藉。更重要的是,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不断地沟通互动,他们会深刻地意识到,遗憾并不只是遗憾而已,每个人都会从自己的遗憾中获得一些新的力量和成长。如果挫折和痛楚打不倒我们,就会使我们变得更强大。

三、通过小组讨论引发课堂生成,发展课堂内涵

生命坐标的神奇之处在于,当学生们按照先后顺序把所有的生命事件连成一条线之后,新的感悟就发生了。有的学生说:“我的生命曲线刚开始的时候很平稳,没有什么波动,但是到了10岁以后就开始上下起伏,波动很大。人越长大经历的事情越多,生命曲线起伏得越厉害。但是所谓的长大,就是要不断地增加自己的经历。”有的学生说:“我的生命线也是忽高忽低。每一次低点以后它都会慢慢升高,而每到一个高点,它又会往下降,生命没有永远的快乐,也没有永远的痛苦。”(图1)还有的学生说:“我的生命线跟股票曲线一样,又很像心跳的曲线,这样的曲线让我感觉到心脏‘噗通’‘噗通’地跳动,这样的生命才真实,才有意义”(图2)学生们有他们浑然天成的对于真、善、美的感受力,把这些转瞬即逝的感悟转化为理性思维,这不仅是对学生们,甚至是对作为成年人的教师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四、通过绘画引发课堂生成,巩固课堂收获

在课堂的最后,教师请学生们把自己对生命的体悟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有的学生把对生命的热情比做海洋中燃烧的火焰,有的学生把生命的历程比做化茧成蝶的过程。对于有些学生来说,生命就像绿草蓝天一样那么清新辽阔,对于另一些学生来说,生命是把握在自己手中的,需要通过努力去实现梦想的过程(图3)。通过分享和表达,学生们不断地回味和深化自己对于“珍惜生命”的理解和收获。而他们的所有作品都再次转化为课堂资源,使支持性的课堂更好地达成教育教学的目标。

图3

除了上述方式之外,我们还常常通过表演、演讲、合作探究等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围绕着主题促进不同水平和角度的课堂生成,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心理活动课是否能取得实效,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安全感,营造出自由表达的空间至关重要。在“珍惜生命”分享挫折的环节中,无可避免地会出现亲人的去世和父母离异这样人生中的重大创伤,而把这些创伤说出来更是需要莫大的勇气。因此,分享前的铺垫工作至关重要。在这个环节,我首先表达了对大家的尊重,把说与不说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同时,我也告诉大家,医治创伤最好的方式是面对和接纳,也许这件事情藏在你心里已经很久了,如果可以尝试在这节课上说出来,就可能成为解开心结的第一步。另外,我也提醒作为观众的学生,当有人向我们敞开心扉的时候,我们需要像重视自己的生命故事一样重视其他人的生命故事。这样的铺垫,为同学之间的良好互动,构建支持性课堂提供了保障。

石头汤之所以让人感到幸福,是因为调动了每个人可以贡献的资源,最终的结果凝聚了每个人的贡献和努力,所以特别的甜美,并能够使人感到幸福。

我们的心理活动课,通过优化课程内容和课堂活动,尽可能调动更多的学生参加到讨论分享的环节中,经过脑力激荡,思维的碰撞,共建一种支持性的构架,像熬煮石头汤一样,经由每个人的付出和贡献,让所有人共同融入课堂,享受这种一起努力的幸福,达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的目的。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外国语学校,厦门,360001)

编辑 / 任玉丹 终校 / 王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