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生命教育;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人生曲线
一、研究背景
“十二五”期间,我承担了北京市规划办青年专项课题“高中生生命教育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设计与实践研究”。本课题研究将生命教育和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相融合,目的是运用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使生命教育落到实处。
我的“感悟人生——我的人生曲线启示”一课对将生命教育和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两者结合作了一些尝试。
二、课堂实录
师:(呈现一组图片)请同学们看一组图片。这是一个婴儿的图片,婴儿慢慢长大变成了幼儿,幼儿长大变成了少年,少年变成了青年,青年到了中年,中年到老年,老年到了暮年。这组图片反映了一个人逐渐长大的人生历程,其实我们每个人都要经历这样的人生历程。今天,就让我们用笔把它画出来,题目就叫“我的人生曲线”。
(呈现活动规则)要求大家画一个坐标,横坐标表示年龄,纵坐标表示对生命的满意程度;找出自己生活中印象深刻的事件,用关键词表示出该事件,将点连成线,并对未来人生的趋向用虚线表示。
师:现在沉下心来,好好回忆一下,你生活中印象深刻的事件是什么,给你的感受是什么,用笔把它画出来。(学生们开始画人生曲线,同时播放轻音乐)
师:现在每一位同学都迫切地想了解其他同学的人生曲线,同时也想将自己的人生曲线与他人分享。接下来,进入我们的第二个环节“交流与分享”阶段,每人2分钟。
(小组内交流)
师:刚才我们进行了小组内交流,接下来,我们与全班同学共同交流分享。
生:(呈现人生曲线,并讲述)
大家可以看到,我的出生已接近负的100%了。我觉得我的出生对家庭来说实在是个灾难。因为我并不是独生子女,我还有一个比我大九岁的哥哥。我生活在农村,生我的时候,家里交了很多罚款,家里变得拮据起来。现在我还对自己的出生很不满意。我生命满意的第一个高点,也是我人生最满意的一点。在我两岁的时候,爸爸被人撞倒在马路上不省人事,我趴在爸爸身上,喊着:“爸爸回来,带我回家。”听大人说,爸爸当时听到我的哭喊,开始大口喘粗气,又活过来了,大家都说我的哭喊唤醒了爸爸。
师:在你的人生曲线中,有一个最高点,这点为什么给你带来这么高的满意程度?
生:这个高点是救我爸爸。我觉得自己救了爸爸的生命,非常满意和自豪。
师:是的,你觉得那一刻你的生命是很重要的。我们再看最低点。你觉得你的出生是一个灾难,可对家庭来说,你的出生非常重要,正因有了你的呼唤,你的爸爸才会有第二次生命,所以说,你的出生给家庭带来了福音,也正因为你的存在,家人才会有希望。
成功的时候我们容易接纳它,不成功的时候,我们第一反应是排斥它,其实你可以采取另一种态度,那就是包容它接纳它。只有你包容了事件,才会接纳它,才会进一步思索我怎样成长得更快。接下来,请同学们仔细看自己的人生曲线,你会发现什么?
生1:我的人生曲线起伏很大,不管成功还是失败都已经过去了,从今天开始,我应对未来充满希望。
生2:我觉得我前半部分还是乐观的,可以后的生活不容乐观。工作、成家立业都会遇到困难,所以都在负半轴上。到了五十多岁时,对生活的满意度就高了,都在纵轴的正半轴上。
师:我想知道你为什么觉得五十多岁时就比较乐观了。
生2:因为前面那么多大风大浪都过来的,后面的都不算什么了。
师:是的。因为你已经经历了人生的起伏,所以到五十岁时,你会更从容地走。
生3:在开始时,起伏比较大,到后来,起伏比较稳定。我觉得我以后的人生会变得更加稳定,自己经历过了,有了更多的感悟了,就不会像第一次那样手足无措。
师:是的,经历是一种财富。在我们的人生曲线中,有波峰,也有波谷,说明了人生的道路是曲折的。同学们再看,我们的人生曲线中横轴的年龄有一个起点,还有一个终点,两个点说明了什么?
生:生命是有限的。
师:生命的有限又带给你什么思考?
生:我们要珍惜自己的生命,让自己的生命有价值。
师:很好,因为生命的资源是有限的,所以我们要好好利用它,珍惜生命,让生命有价值。再看人生曲线,横轴有一个向前的箭头,箭头给了你什么启示?
生:年龄是不可逆的,年龄会不断增长,时间是不可逆的。
师:年龄不可逆,生命不可逆,人生是往前走的,没有回头路,你悟到了什么?
生:好好把握现在。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今天我们只是初步认识了人生的规律。可以这样说,在人生这个大课题面前,我们每个人都是学生。人生路很长,需要我们用一生去感悟,让我们珍视人生的每一次经历,把握现在,更好地面对未来。
三、反思
如何对高中生有效开展生命教育呢?本课题进行了一些尝试。就本课而言,有以下几点可供借鉴。
1.生命教育的有效开展应以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为载体
生命教育的有效开展应以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为载体,活动是生命教育课堂教学实施的基本方式。在活动中让学生亲身体验,在体验中增强对生命的感悟。
在本课中,以“我的人生曲线”活动为载体,通过让学生画“人生曲线”、交流与分享“人生曲线”、体悟“人生曲线”、“人生曲线”对今后人生启示四个环节,让学生在活动中深刻体验人生曾经发生的事件,在体验的基础上提升了对人生历程的理解。
2.教学目标应明确具体,环环相扣
教学目标须明确具体,环环相扣。目标的设定应层层递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体验过程。
如“感悟人生——我的人生曲线启示”一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
(1)回顾走过的历程,增强对人生的感悟,初步认识人生历程的规律。
(2)珍视人生中的每一次经历,学会用积极的态度看待人生中的挫折。
为了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本课将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我的人生曲线”分四个环节实施。每个环节紧扣教学目标,并将教学目标分解为小目标,层层递进地推进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深入开展。
四个环节的教学目标分别为:
环节一:回忆自己生活中印象深刻的事件以及对该事件的满意程度。
环节二:
小组交流与分享:将自己的“人生曲线”介绍给他人,并了解他人的“人生曲线”。
班级交流与分享:学生思考曾经发生的事情对自己生活的影响以及今天如何看待曾经发生的事情。
环节三:深刻思考“我的人生曲线”,初步认识人生历程的规律。
环节四:学会用积极的态度看待人生中的挫折,更好地面对未来。
四个环节教学目标的设定遵循:学生先从熟悉的生活事件感知,初步体验生活中蕴含的生命哲理;再通过小组和班级交流,通过了解他人的人生曲线,从个体经验上升到群体经验;通过体悟环节,由感性生成的体验逐渐上升为理性的体验;理解人生历程的规律对人生发展道路的启示。四个环节的教学目标围绕总目标,每一个目标都为后一个目标的达成作好铺垫,最后水到渠成地“输出”总目标。
因而,生命教育团体心理辅导课的有效开展应让学生理解生命的过程;让学生学会对生命问题进行理性思考和表达;从生活中发现生命问题,使学生领悟生活与生命的关系;让学生对人生充满自信并学会反思。
3.活动实施中注重开发并提升学生现场生成的生命资源
在生命教育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实施中,学生本身就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个体,每个个体背后都蕴含着生命资源的宝藏,在活动实施过程中,要注重开发并提升学生现场生成的生命资源。北京师范大学裴娣娜教授认为,生命教育课堂教学重要的一点是要关注学生活动经验的获得与积累。
如:在本课中,一位学生呈现并讲述自己的人生曲线时,对自己的出生不满意时,我适时抓住他的生命满意的最高点加以引导,从而让学生认识到他的出生给家庭带来了希望和福音,他的出生很重要,他的生命很重要。再如当学生现场生成“生命有限性”这一观点时,教师适时追问“生命的有限性说明了什么?”促进了学生对人生的深入思考。学生在教师的追问下答出“珍惜现在”。
注:本文为“十二五”北京市规划办青年专项课题“高中生生命教育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设计与实践研究”阶段成果。课题批准号:CFA11119。
(作者单位:北京市顺义区第一中学,北京,101300)
编辑 / 任玉丹 终校 / 于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