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校心理活动“大课”教学研究

2013-12-29 00:00:00李杰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3年21期

〔关键词〕理论—活动交叉教学设计;理论教学;心理活动课

为了适应社会时代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很多高职院校纷纷开设了心理活动课,但是因为师资等问题,大多数学校都选择了开设校级选修课的形式,由学生自由选课。心理教师往往是在一个大教室为一百多名学生上课,即俗称的“大课”。这种“大课”人数多,学生来自于不同的班级,上课的教室通常都是公共教室,配备的多为固定桌椅,开阔空间少,要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反思、共同分享”的课堂氛围对于心理教师来说要求就比较高了。

一、当前技校心理活动课的“大课”教学形式存在的问题

(一)以理论教学为主导

“大课”人数众多,课时又有限,为了有效地利用时间和资源,很多教师都会选择理论教学,单纯说教,满堂灌,虽然心理教师也会努力与学生互动,但是仍然很难完全照顾到所有人,而且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被大大削弱,渐渐就失去了对心理活动课的兴趣,造成“课堂滔滔不绝,课后事不关己”的怪圈。

(二)以心理活动课为主导

心理团体活动是把教学目标及内容寓于学生游戏活动中,引导学生去体验和感悟,获得一定心理技能和知识的教育活动,对帮助学生改变和成长有很大作用。通常情况下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很高,心理活动课也能取得不错的效果。但是“大课”人数多,一个教师很难掌控全局,来自不同专业或班级的学生可能会因为害羞等原因参与度不高,或者把活动完全当游戏,玩得很高兴,但是没有达到心理活动的本质目的,甚至使课堂秩序陷入混乱。

心理活动课的宗旨是轻理论,重实践、重分享感悟,但是在“大课”的教学过程中,时间和资源都非常有限,要想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完全以学生为主导是不切实际的。结合多年的“大课”教学经验,笔者认为理论—活动的交叉式教学设计更为合适。

二、理论—活动的交叉式教学设计

心理活动课以“大课”的形式开展,无论以理论教学为主导还是以心理活动为主导都存在很大的缺陷,所以可以将理论教学与心理团体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交叉设计,即以理论教学为主线,贯穿全课,用活动推动课程的发展,使教学主题升华,从而达到教学目标。因此,需要对理论教学和心理团体活动的教学设计进行一些改进。

(一)理论教学

理论教学作为一堂课的主线是指心理教师以传授知识的方式引导“大课”的课堂氛围,确保学生们的思考方向不发生大的偏差,这就要求心理教师必须明确课程的主线,设计好课程内容。关于心理课程的设计,已经有很多教师提出过自己的见解。针对“大课”的特殊性,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改进。

1.教学素材的选择

普通的课堂可能是一个年级,或者都是一个专业,但是“大课”的复杂在于学生可能来自不同的年级、不同的专业,人数众多。心理教师就必须思考什么样的内容才能引起大多数人的共鸣;什么样的故事才贴近大多数人的生活。笔者在讲授自我意识那一章时,就以热播的电视剧《武林外传》中吕秀才舌战姬无命一段为导入,引起了学生对自我、本我等概念的兴趣,成功导入课程主题。接着为了向学生们展示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笔者列举的是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人物,包括郭靖、周伯通、慕容复等个性鲜明的人物,来说明自我意识发展的不同程度。在中国,金庸的武侠小说具有极大的群众基础,很多人即使没看过小说,也看过电视剧,所以对这些武侠人物都不陌生,以他们为例适合大部分学生的审美趣味。职业学校的学生总体素质偏低,彼此差异也较大,所以选择教学素材时最好趋向大众化。另外,心理教师在设计课程时如果加入一些自己学校的特色就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比如在上新生适应课时,谈到丰富课外活动,可以在幻灯片中加入学校曾经举办过的活动的图片或视频,新生就会更有代入感,更愿意去思考。

2.幻灯片设计

现在大多数学校已经配备了多媒体,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辅助工具,让教师能够将理论化的知识生动地传达给学生。但是可能导致两种不好的现象,一种是很多教师可能习惯于粉笔黑板,在使用多媒体设计幻灯片时只是固定地使用模板,简单地将理论一条一条罗列出来,缺少变化和创意,显得过于死板枯燥,难以吸引学生。另一种则是过于依赖多媒体,在幻灯片里堆砌大量的素材,看上去似乎内容很丰富,主线却不明确,而学生不停地接收各种信息,缺少了思考感悟的过程。所以幻灯片的制作应简洁大方而不失精美,主线清晰,选择合适的素材来体现主题,既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能够启发他们的思考。

例如在讲述人际关系这一主题时,会涉及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笔者在上课时便以孙俪为例,当初她以《玉观音》走红,观众对她的第一印象就是清纯,后来她陆陆续续演了很多戏,也塑造了很多不同类型的角色,但是因为首因效应,很多人还是觉得她清丽可人。最近她因为《甄嬛传》大红,观众才发现原来她也可以塑造如此有心计的狠辣女子,以后她就算又演性格单纯的角色,大家也会想到她演的甄嬛,觉得她就是有心机的女子,这就是近因效应。心理教师只需要设计出一张幻灯片,各取《玉观音》和《甄嬛传》中孙俪的图片进行对比,就可以说明人际交往中的两种心理效应,而不需要每一种心理效应都举很多例子来说明。

(二)心理团体活动

心理团体活动对于心理活动课不可或缺,在交叉模式中,心理团体活动主要就是为了引发学生的自主思考,达到深层感悟,这是理论教学不能替代的。心理教师在设计课程时可以将其作为导入,点明主题或给学生热身;亦可穿插在课程中,使课堂达到高潮。但是在设计“大课”时,考虑到完全实施的难度,心理教师就需要对心理团体活动进行一定的改造。

第一,将心理团体活动精简化并保持可操作性不变,穿插在理论授课中,与理论知识融合,推动课程的发展,引导学生去主动思考,积极感悟,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比如关于时间管理这一主题有一个游戏叫撕纸条,原本实施过程是让每个学生手里都有一条同样大小的纸条,代表24个小时,然后根据心理教师所说的内容从纸条上撕去相应的时间段,比如吃饭、睡觉等,最后剩下的是学习时间。这个心理游戏简单方便易操作,启发性也强,但是在设计时是假设人数只有30人左右,并分为10人左右一组,每一个人都要参与到讨论分享环节中。而一堂“大课”起码七八十人,要保证每一个人都全程参与并分享感受几乎是不可能的,那么在实际操作时就需要对游戏进行一些改造:比如可以由教师在台上拿纸条进行示范,和学生们一起撕纸条;在讨论环节可以分小组讨论,也可以自己沉思感悟;在分享环节就只能选代表发言。这样心理教师可以很好地控制课堂氛围,也达到了教学目的。

第二,充分利用课前课后,将心理活动课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中去。

心理健康的内容包含很广泛,包括自我意识、人际关系等很多个主题,但是心理选修课一般一周仅安排一次,课时十分有限,所以心理教师在设计课程的时候不仅要充分利用上课时间,也要学会利用好课前课后的时间,让心理活动课最大效能化。例如在讲授“自我意识”这个主题时,可以给学生们布置一项作业,即利用课余时间排练一个以此为主题的心理情景剧,分小组自编自导自演,表演时间限制在几分钟以内。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们体验更深刻,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能动性,增加课程的趣味性。心理教师可以布置生活作业,或者将心理团体活动设计成几段,留下一些悬念,让学生在课余时间也在不断地思考,不断地锤炼自己的心理品质,教学效果就能事半功倍。

三、关于“大课”的其他改进措施

除了课程设计本身,也可以从其他方面进行改进。首先,心理教师必须培养自身的个人魅力,提高心理素养,当然这需要一定的时间去“修炼”。其次,心理教师也可以选择一些比较容易实现的方法,比如在穿着打扮上显得健康阳光,语言亲和有趣,对学生态度友好,以微笑示人,等等。这样学生对老师KJ45dKwE/mluMXzGFtt+J4qecS3ksMJaCfYwCO7D0tM=的好感度也会随之上升,课程的进行也会顺利很多。

主要参考文献:

[1]周翠霞.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提高中职课堂效率——心理活动课改革初探[J].现代阅读,2011,(10):25.

[2]张富洪.高职心理活动课“互动·反思·分享”型教学模式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1,32(2):52-56.

[3]张秀娟.职业学校心理活动课教学模式的探究[J].职业圈,2007,(20):118-119.

[4]周江玲.浅议中职学校心理活动课的活动形式[J].科技信息,2010,(23):521-523.

[5]王锦丹.浅谈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设计模式的构建[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9,30(5):29-31.

[6]熊素珍.中职学校心理活动课教学的探讨[J].高等函授学报,2009,23(9):70-72.

[7]彭华军.如何设计心理活动课[J].教学案例,2004,(32):38.

(作者单位:广州白云工商技师学院、广州白云工商高级技工学校,广州,510450)

编辑 / 任玉丹 终校 / 于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