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心理活动课;高中生;自我接纳
【活动理念】
处于青春中后期的高中生,自我意识显著增强,在人际比较中和各种压力下,他们常常感觉到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的差距;父母和老师在养育和教育中常只给予高中生有条件的爱,致使他们认为失败和不完美意味着无法得到爱;成长中难以避免的丧失和遗憾,如父母离异、亲人故去、朋友分离等,让阅历尚浅的高中生难以真正释怀接纳。以上这些,都容易使高中生带着对自己的不满和失望成长,将大量珍贵的能量用于否认和拒绝自己,抑制了健康成长,无法更好地发挥潜能。
自我接纳是个体对自身以及自身特征所持的一种积极态度,是人健康成长的前提。自我接纳的人能理解自身的局限,集中精力发掘自己的优势;能以建设性的态度和方法去对待自己的弱点和错误,带着积极的情绪体验去改变自己、超越自我。希望学生能通过这堂课初步学会对人生缺憾的接纳,并开始思考如何将缺憾转化为资源和正能量。
【活动目标】
1.知识和技能:知道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有各种缺憾(生来就有的或者是后续发生的)。
2.过程和方法:参与活动,观看视频,交流分享,思考如何面对自己人生的缺憾。(重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领悟用接纳的态度面对人生中的缺憾,激发内心的能量将缺憾转化为资源,给生命赋予正面的能量。(难点)
【活动准备】制作视频,准备纸、笔、剪刀、修正液等各种工具。
【活动对象】高一、高二年级学生
【活动过程】
一、黑点的N种处理方式
师:(手持印有一个黑点的白纸展示给全班学生,并给每个人发一张有黑点的白纸)请大家用自己的方式处理白纸上的黑点。
学生自由处理黑点,并向全班分享自己的处理方式。
教师结合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的处理方式对黑点和白纸的影响,并且板书。
板书示例:
处理方法抠掉绘图涂掉折起撕掉不处理……
黑点变化不见有用了不见看不见但依然存在不见无变化……
白纸变化破损、缺憾美丰富、有意义了有疤痕有皱褶、不再舒展彻底毁灭无变化、挺好……
分享结束,教师结合板书作简单总结:无论哪种处理方法,都会对黑点和白纸造成影响:有的会让白纸变得更加好看,有的会让白纸遭到破坏甚至毁灭,有的会让白纸更好地发挥作用。
(设计思路:本环节让学生通过处理黑点,以及处理后的分享,来思考和领悟不同的处理方式对白纸和黑点产生的影响。)
二、特别的黑点
1.画下黑点,开始思考
师:如果我告诉你,这张白纸不是一张普通的纸,是我们每个人有且只有一次的人生;黑点也不是普通的黑点,它代表我们人生中不可避免的缺憾。你又会作如何处理呢?大家不要着急去处理,请静下来想一想,在你的人生中,这个缺憾是什么?它有可能是你的一个特点,这个特点,你有点儿不太接受,有点儿不太喜欢;它也有可能是你人生中一次不愿意再经历的失败的或者痛苦的事件;它还有可能是你人生中摆脱不掉的境遇,比如不那么幸福的家庭。请大家想想你的缺憾是什么,然后在白纸上画一个黑点,用这个黑点来代表你人生的缺憾,这个黑点的大小、位置、深浅都由你的缺憾以及你对你缺憾的感觉来决定。
(发给每个学生一张白纸)
学生一边思考一边在白纸上以黑点的形式画下自己人生的缺憾。此过程中,教师可用缓慢简洁的语言引导学生思考。
征求学生的同意后,请部分学生展示自己的黑点并表达对黑点的感受。
2.视频启发, 引申思考
师:谢谢你们的分享,还有同学没有画下黑点,没有关系,毕竟面对自己人生的缺憾需要慎重也需要勇气。下面我想分享一个让我很有感触的人物,他的人生有一个大大的黑点,在他八岁时,他觉得难以承受这个黑点,然后开始怀疑这张白纸的意义;在他十岁时,他想要毁灭这张白纸,可是没有成功;后来他用他的智慧找到了他处理黑点的方式。下面,我们来看一小段关于这个人物的视频,看看他如何诠释他的黑点,看看他能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力量。
播放尼克·胡哲的视频剪辑。
视频播放完后,教师提问:在视频中,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句话?
学生分享发言。
教师结合学生发言,结合视频的例子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人生和缺憾。可以引申的方向:
(1)八岁时的尼克关注的东西和现在的尼克关注的是否有所不同?(关注缺憾还是关注充满无限可能的人生?)
(2)尼克现在的黑点的大小和八岁时的比是否有改变?(心中感觉缺憾的大小是否会随着心理能量和智慧的积累而变化?)
(设计思路:本环节让学生通过解读“黑点”的意象,懂得面对缺憾、感受缺憾、思考缺憾,初步领悟并接纳缺憾、超越缺憾的人生哲理。)
三、致我特别的黑点
师:这堂课我们对我们的黑点和白纸作了很多的思考和探讨,现在请每位同学带着你的感悟写一句话给自己或者给自己的黑点。
学生在白纸上写下“致我特别的黑点”。
学生分享自己写下的内容。
(设计思路:本环节让学生带着感悟去面对自己的人生缺憾,思考如何面对自己的人生缺憾。)
四、结语
师:(拿出自己课前画好并处理过的黑点)最后,我也想和大家分享我的黑点以及我写给它的话:我长大了,你依旧在那里/只是越来越微小纤细/我平静安宁地看着你/心中涌起对你无尽的谢意/感谢你陪我认清自己/感谢你教我领悟珍惜/我的人生越来越丰富绚丽/而你一直在那里/安静地伫立。请每位同学把自己那张代表人生的白纸带回去,希望这堂课能够在你心中留有余味,给你以后的人生带去更多的思考和领悟。
(设计思路:本环节总结全课,引导学生将本课内容延伸到自己的生活中。)
【教学反思】
我的这堂“特别的黑点”课参加了第四届上海市学校心理辅导活动课大赛,并获得了高中组的一等奖。在设计这堂课的过程中,我得到了很多同行的启发和帮助,上课中也因为学生的投入而感觉良好。设计这堂课时,我通过一个“黑点”来象征缺憾,白纸来象征人生。本课一开始在“黑点的N种处理方式”环节,先让学生处理白纸上的黑点,通过对处理方式的分享呈现、分析思考,帮助学生领悟不同的处理方式对于白纸和黑点的不同影响。再在“特别的黑点”环节,把黑点引申为每个人人生中不可避免的缺憾,让学生去感受缺憾;之后用尼克·胡哲的故事帮助学生领悟接纳缺憾、超越缺憾的人生哲理。然后在“致我特别的黑点”环节,让学生带着如何面对自己缺憾的感悟,写下心中的话。最后,教师对本课作简单总结,并提示学生带着本课的收获思考“黑点”、处理“黑点”。整个教学设计在实践的过程中能够流畅进行,且层层深入地引导学生,让学生能够投入地思考和有所感悟。
在课后的评课切磋中,同行向我提出了两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在这样并不具有保密性质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上,让学生去画自己人生的那个黑点是否符合伦理。关于在公开场合让学生画自己人生的黑点是否合适,我在课前确有考量,担心这样的设计会让学生产生不安全感,所以我在课前备课时作了一些限定:第一,这个环节的重点不是关注学生画了什么,而在于通过这个环节的设置,让学生从被要求去思考到从此愿意主动去思考自己对缺憾的态度;第二,活动中不要求学生具体表达黑点的含义,而更关注学生面对黑点时的感受;分享时尊重学生的意愿。通过这样的限定来尽可能减少不安全感。但可能依旧存在一些伦理上的不当,这可能是由于公开课和普通心理活动课的冲突,也可能是因为一般心理活动课和严格的团体心理辅导课的混淆,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第二个问题是,在课堂上我们可能关注不到那些不会处理黑点的学生,进而无法真正帮助他们。我认为这是心理活动课的最难点。心理活动课理应关注每一位学生,但事实上我们常常做不到,而最致命的是我们常常关注不到那些最需要关注的学生。所以教师应该尽可能利用课后的时间去特别关注一些课堂上寡言或者表现特别的学生。
(作者单位:上海市三林中学,上海,200124)
编辑 / 任玉丹 终校 / 于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