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农村从事语文教学几年来,我发现学生很害怕上作文课,也很害怕写作文。而导致学生害怕写作文的原因:学生们对写作不感兴趣、没什么内容可以写、知识面太狭窄、接触的课外辅助教材太少、无法将自己的素材组织成一篇完整的文章。
关键词:阅读兴趣;写作兴趣;模仿
几年的农村语文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我感到很迷茫。因为阻碍农村学生写作能力的因素很多,归纳起来主要为:阅读面窄,对作文不感兴趣,没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无法组织和修饰自己的文章。而现在大多数学生认为写作只是应付考试,久而久之,便失去了写作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学上,可以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众多的阅读形式中,我们可以通过听和朗读课文精彩片段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静气屏声的聆听到情不自禁的仿读,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究,学生个体的阅读兴趣自然会愈来愈浓。例如,《与朱元思书》中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描写片段,学生们在听了一遍之后,要求自己朗读,渐渐地把自己放在课文中,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作者的心情。
除了课文的美文以外,还得要求学生多读些名著。在班上,我将三本名著放在教室,要求每个学生在课前五分钟,将自己喜欢的片段,大声的朗读出来。久而久之,班上52名学生爱上了阅读。
要写出好文章,老师不仅让学生熟读课文,还要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阅读大量的报刊,阅读名家名篇,汲取其中丰富的写作营养。只有做到读书破万卷,才能达到下笔如有神的效果。
二、在阅读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养成写读书笔记习惯
美国诗人弗罗斯特长期从事教学工作。他鼓励自己学生:“要么成为作家,要么成为一个优秀的读者。”这位美国诗人的话说得太好了,好的读者和好的作家一样稀缺。但要想不“白读书”和“会读书”,最好是做读书笔记,读后写下你的想法和收获。鲁讯先生也说过:“读书不思考,犹如吃饭不消化。”在学生学习《与朱元思书》这篇课文后,我便要求他们写一篇游记作文,随之拿自己的作文同课文比较。有一个学生是这样写的“这里的山很高,它没有吴均笔下的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但它不骄傲,踏实地伫立在这贫瘠的土地上。”
养成写周记的习惯。初中和小学不一样,在作文上,要求也不一样。首先,难住学生的是字数;其次,是无事可写。针对这个问题,我要求学生写周记,培养他们观察周边变化的习惯,记录每一天的想法。写作之前有两个阶段:“写话”“习作”。学生只有经历这两个阶段才能达到“写作”。写周记就是“写话”阶段。周记的目的是鼓励学生把心中所想、口中想说的话用文字记录下来,并且可以消除他们对写作的神秘感,让学生处于一个放松的心态,就是所谓“我手写我口”。班上有位学生的周记这样写道“今天,周一,每逢周一,总会有很多学生迟到,今天也不例外一共有8人迟到,老师面无表情地站在讲台上等候迟到的同学……我认为,作为学生,首先得做到不迟到,别让老师没有心情上课。”
在周记的基础上,学会简化。鲁迅先生曾用“懒婆娘的裹脚又臭又长”来形容长而空洞迂腐的文章。学生在写周记之处,难免会犯这样的错误:①一件事唯恐阐述不清,于是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②想到哪里写到哪里,从不管事情发生的顺序。③学生在写到自己与父母或者其他人对话时,整段都是“我说”“父母说”,从不知道将对话句式改成陈述句式。为此,我特意列举了《与朱元思书》的文章特色,要求他们学会用简洁的语言描述自己的想法。
三、学会用“模仿”来写作
农村学生接触的知识面狭窄,无法写下优美动人的作文。农村学生要能够熟练运用记忆中的材料,用完整的结构、流畅的语言来生动完美地表现主题更是难上加难。所以,最简单的方法是模仿。
(一)模仿结构
初中语文《第一千个球》中,本文使用两个小标题,使的文章条理清晰,内容明了。班上有一段时间,许多学生写作文,也采用了小标题形式。
(二)模仿段式
也是在《第一千个球》里,贝利被父亲发现抽烟这一片段,班上就有个学生,模仿他的段式结构,写了一段自己被父亲发现上网的故事。
(三)模仿手法
很多学生有丰富的写作素材,但是无法将他们组织成一篇文章,在课文的学习中就得学会模仿课文的手法。在鲁迅《故乡》,内容上文章用对比的手法,展现文章的主题;人物描写方法上,用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刻画中年闰土、杨二嫂等鲜明的人物形象。在上完课后,我要求学生用这几种手法写一篇作文,大部分学生将这种手法运用得游刃有余。
“人在其中”方能“超乎其外”。面对阅读面相当狭窄的农村中学生是来说,模仿是一条引导他们走上写作的便捷之道。在模仿中寻找自己的道路,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河流无以至江海”。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我们努力去做。(责任编辑:王 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