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情 让课堂更精彩

2013-12-29 00:00:00黄筱立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13年13期

在平时教学或者在一些公开课中,经常会听到一些老师在抱怨:本来教学预设很好,可惜学生不配合。言外之意就是学生问题导致效果不理想。难道只是学生的问题吗?其实不然,这就是不关注学情,没有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而导致的。著名的特级教师靳家彦曾经讲过:“顺应学情,是教育的生命线。”因此,教学只有建立在一定的学情基础之上的,重视学情,关注学情,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让课堂演绎得更加精彩。如何去关注学情呢?我认为应从三个方面去思考。

一、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我们面对的是来自不同环境,不同性格、兴趣、爱好、智力的几十个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学习的主体,学习主体的多元化就决定了学情的多样性。但他们的兴趣、情感都容易被我们教师所左右。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老师往往采用板下面孔,大声训斥或者惩罚来维持课堂纪律。久而久之,大家是否发现,整个课堂变得死气沉沉,不管老师在上面再做多精彩的演讲也与他们毫无相关。这是我们不愿看到的现象。因此,我们老师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和手段将学情调整到较好和最佳状态。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才会有效。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满激情,态度要和蔼,用丰富的表情,幽默的语言,举手投足来创造一种和谐的气氛,激发学生愉快的情感,使他们乐于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运用一些简短而富有激励性的语言,如:“你说得真好!”“这个见解很新颖”“能不能再仔细想想?”等这些尊重、期盼性的语言,能激发学生情感,营造一种平等、民主、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从而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和努力探索、获得成功的强烈愿望,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当然,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还要靠教师利用课间或课余时间以朋友的身份和学生“亲密”接触,同时在活动中给他们适当的建议和引导,使学生“亲其师”,从而能“信其道”。

二、将学情融于备课之中

备课是教学进行的起始环节。平时,我们老师从钻研教材,设计教法,到编写教案,预设教学效果各环节考虑得很周到。但容易忽略备学生。这样的备课,只是教师站在教者的角度,以成人的视角来理解的世界,没有设身处地地去倾听学生视角中的独特世界;只有教师“教”的信息输出,没有“学”的行为反映;这与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又有什么区别呢?因此,我们老师在备课时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观念,课堂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围绕学生这一主体,要尊重学生权利,给予学生发表自己看法的机会。因此,在备课时,所设置的教学环节,教学问题都要从学生学情出发,要考虑学生的年龄、心理等因素,多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教师根据不同的年段学生特点和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在改善师生活动方式,优化教学环境的同时,才能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三、让关注学情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每个学生都是活生生的个体,教学中,学生不可能完全按照教师的设计意图、步骤来进行。因此,教师应该时刻关注课堂,及时了解学情。在一次公开课上,笔者发现整节课中也只是教师与五六个学生在对话,大部分学生除了偶尔的整体朗读,大部分时间都在旁观。因为无所事事,学生普遍没有学习兴趣,开小差的、做小动作的、扒在桌子上的,还有窃窃私语的,甚至有位学生在急切地问还有几分钟下课。这样的课堂教学效果可想而知,这样的课堂为谁而开,这种现象也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作为教师,必须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从而实现全体学生素质的提高。教学中,我们不妨作以下尝试:一是教师根据难易程度有的放矢地安排程度不同的学生进行朗读或作答,让更多不举手的学生也能得到展示和锻炼的机会,即便对后进生也要经常给予关怀,给他们朗读、说话的机会;二是加强小组合作学习,不管是朗读,还是交流,都要安排合理的时间,让学生在小组内充分进行交流。关注每一位学生,这样长此以往,学生交流的欲望会越来越强,学习水平也会不断提高。

此外,教师还要密切关注学情,分析学情。一方面,教师在课堂中要学会倾听,学会观察,及时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所做,并加以分析及时调控课堂;另一方面,教师还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体会学生的学习感受,及时开发利用课堂上的有利因素、生成性资源,充实课堂,完善教学过程。从而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学生学习状况的反思分析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学生的互动交流,教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力结构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将这些认识、感受及思考及时进行总结、分析、反思,对于以后的教学大有益处,能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及时补救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尽可能减少教学失误造成的不良影响。另外,课后练习的完成情况也是进行学情分析的重要依据,从练习的完成情况可以看出学生的接受能力及教学效果,也可以看出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教师可以据此确定以后课堂教学的起点,从而做到有的放矢。

总之,我们期待着和谐高效的课堂教学是建立在一定的学情基础之上的,重视学情,关注学情,就是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具体体现,这也应该成为我们每一个为师者的一种教学习惯。

(责任编辑:张华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