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典型“农超对接”模式下的成本分析

2013-12-29 00:00:00宁宏茹樊玉琅
会计之友 2013年30期

【摘 要】 文章通过对“农超对接”的两种典型模式(家乐福“直采”模式和麦德龙“源头”模式)下的成本与传统模式下的成本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农超对接”模式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大幅度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流通成本、损耗成本和采购成本,使农户、超市和消费者三方受益。

【关键词】 农超对接; 流通成本; 损耗成本

2008年商务部、农业部下发《关于开展“农超对接”试点工作的通知》,中国进入了“农超对接”广泛实施的新时代,开辟了中国农产品流通的新阶段。在第一批“农超对接”试点超市中,沃尔玛的“对接基地”模式、麦德龙的“源头”模式、家乐福的“直采”模式成为发展最早、模式成熟、在业界具有极高代表性的典型模式。“农超对接”这种农产品供应模式在近几年里迅速开展并广泛应用,本文对不同模式的成本进行了分析。

一、家乐福“直采”模式下的成本分析

(一)家乐福“直采”模式

家乐福超市从2007年初引进了农超对接采购模式并称之为“农民直采”。家乐福“农超对接”的核心是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来组织农民的产品,“超市+合作社+农户”的农超对接模式,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了相当稳定的需求和优惠价格,为合作社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详见图1。

(二)与传统模式的成本比较

表1对家乐福“直采”模式和传统超市采购模式中农户和超市的成本进行对比分析,不仅包括生产成本、交易价格和采购成本,还包括人力资源和时间成本。

通过对比传统的农产品供应与家乐福“直采”模式下分别对农户和超市的成本对比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产品质量有保证,农户生产成本、销售成本降低

在传统的农产品供应中,农户由于种植规模小,农产品产量低且销售成本和运输成本高,导致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足;但是在“超市+合作社+农户”模式下,合作社可以极大地提高产品销售的规模,缩短销售流程,节约运输费用,从而降低农产品成本,使农户有利可图。

传统模式在成熟季节,农户无法提供稳定且足量的农产品,寻找专门的收购商又十分困难,且价格都比较低;在“超市+合作社+农户”模式下,合作社会为农户提供必要的储藏及运输基础设备,并签订长期采购合同,保证农产品销售渠道的稳定性及安全性,也有利于双方的持续高效合作。总之不仅可以减少中间环节,节约销售过程中的交易成本,又可以使农户得到更稳定的销售价格,从而保证双方利益。

2.超市减少了采购环节和采购成本,产品质量提升

对于超市来说,在传统模式下采购农产品时一般需要8—15人左右通过中间层层的经销商来进行采购,从而使采购产品的人力和物力成本变高。在采购环节之后要将所有农产品储存起来,这样又会产生大量的仓储费用,同时也会使产品的新鲜程度降低,与此同时,物流运输费用也会增加超市的采购成本。

在“超市+合作社+农户”模式下,可以用最少的人力物力达到最佳的效果,减少中间环节,大大提高农产品的新鲜程度,减少仓储费用,节约采购成本,同时也优化了资源的配置。

(三)分析结果

家乐福通过建立“直采”的模式,与农业发达地区的专业合作社达成协议,直接向基地采购农产品,利用采购系统的规模优势,以及一站式运输的便捷性,有效节约了交易成本,使得超市在产品市场具有价格和质量优势。同时又减少了中间环节,降低了成本费用,提高了农产品的收购价,保证了农民的利益,也实现了采购过程的透明化、正规化,同时农产品的零售价也降了下来,惠及了消费者,从而真正地实现了超市、消费者、农户的三方共赢。

在这种“直采”模式下,超市的利润水平维持在一个稳定的区间,减少的中间流通成本又可以直接增加农民收入,并最终惠及消费者。同时中间环节的减少,使得直接采购的农产品市场售价比传统模式的售价低了15%~20%。“直采”模式让超市、农户和消费者均能获益。因此,应该大力推行这种模式,提高经济效益。

二、麦德龙“源头”模式下的成本分析

(一)麦德龙“源头”模式

“农超对接”的目的不仅仅是降低成本,更重要的是保障食品安全。面对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问题,麦德龙创新推出了“源头”模式,即自己寻找和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对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及市场运作进行监管,随时监测农产品的质量,超市收购基地生产的农产品,并最终通过超市这个终端环节在市场上进行销售。在这种“源头”模式的农超对接形式中,其主要特点是超市直接参与农产品的生产,从农产品生产基地中采购产品。

(二)与传统模式的成本对比

表2对麦德龙“源头”模式与传统模式中的成本进行了对比分析。

通过对比传统的农产品供应与麦德龙“源头”模式下的农产品供应中的成本分析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产品质量提高,经销商环节减少,降低了采购成本、交通运输成本和时间成本

农业种植产地离城区较远,交通运输成本高,从而农产品种植成本上升,收获季节卖出时经销商环节多、时间长,蔬菜价格上升的同时,质量下降。而在“源头”模式下,麦德龙自己建立生产基地,采用一对一方式,从而减少中间经销商环节,节约了时间,增加了农产品的新鲜度,企业自己建立供应链,节约运输成本,同时也帮助农民提升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如小青菜从A农户到B批发市场再到C农贸超市,每斤售价1.4元,而如果省去B批发市场这道中转,其价格每斤要便宜0.4—0.8元。

2.建立物流配送体系,降低流通成本

传统模式中,水果蔬菜等农副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损失率达25%~35%,这样最终蔬菜的流通成本可以占到最终菜价的三分之二。而在“源头”模式下,麦德龙建立了自己的鲜活农产品配送中心,并发展了第三方物流,建立了与农产品生产规模及零售规模相适应的物流配送体系,从而降低了流通成本。

3.冷链流通降低物流腐损和设施投入成本

我国保鲜技术落后,腐损大。我国蔬菜在田间生产成本为1元/公斤,经过菜农、收购商、批发商到终端市场即消费者手中,价格是3元/公斤,2元的差价中最大的比例为流通费用,主要是流通途中的保险及运输损耗。在麦德龙“源头”模式中,它成功地解决了此类问题,既扩大了农产品现代流通设施投入,实行冷链流通,降低鲜活农产品损耗,保障鲜活农产品质量,同时也降低了超市的冷藏冷冻设施投入成本。

通过对麦德龙“直采”模式中涉及成本的分析,可以发现麦德龙主要通过源头采购,减少中间转手环节;采用自带冷藏系统的卡车建立冷链;在农场就近地区建立冷藏库配送平台等方式来控制成本,使生鲜农产品流通成本平均降低15%左右,而且有效地减少中间环节,降低了流通成本与生产成本,保证了产品质量与安全,帮助农户解决了“卖难”的问题,还有利于实现农产品质量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控制。

(三)与家乐福模式的比较

尽管两种模式在流通成本、采购成本、人力成本、时间成本方面都降低了,但是两种模式相比在产品质量和价格成本上还是有较明显的差异。家乐福模式采用根据超市的订单由合作社组织和管理农户生产,由合作社对农产品生产和种植进行专业的管理,产品质量更有保障,采购价格较高。而麦德龙模式采用自己寻找和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对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及市场运作进行监管,必须建立专业的机构和人员管理农产品的生产,投入成本较高,但是产品价格相对会低一些。不管采取哪种方式,加强农业生产环节的管理,保证产品质量才是最终的目标。

三、结论

通过对两种典型“农超对接”模式下成本的分析与比较,可以看出每种模式都有各自的特点和发展方向,但在其特殊性中蕴含着普遍性。两种模式都通过集中种植农产品,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在保障农户收入的同时,降低超市的采购价格和采购成本;通过减少流通环节,节约时间的同时,降低流通成本,减少农产品运输损耗,提高保鲜度,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农超对接”使流通成本平均降低约15%,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农产品流通效率也迅速提高,从而使超市经营者获得可观的利润,使农户销售收入增加,使消费者能买到物美价廉的物品,实现三方共赢。

【参考文献】

[1] 施晟,卫宝龙,伍骏骞.“农超对接”进程中的溢价产生与分配[J].财贸经济,2012(9):85-92.

[2] 杨敏,周耀烈.促进价格合理:地方农业升级策略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2(18):64-67.

[3] 胡定寰.几种成熟的农超对接模式[J].农产品加工(创新版),2011(12):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