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绩效评价是判断企业一定时期经营业绩的重要方法和手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改革、完善绩效评价体系,将财务评价与非财务评价融合,构建新型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文章在对企业绩效评价现状评析的基础上,以调查问卷为依据,对调查结果进行全面、客观的剖析,并就分析结论作了总结,提出了构建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建议。
【关键词】 绩效评价; 问卷分析; 科技创新; 指标体系
一、研究背景
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经济增长逐渐从重速度转向重质量,更加注重经济发展的协调与平衡。《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必须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这是根据我国目前基本国情和社会经济发展阶段性的新特征、面临的突出问题以及应对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世界经济形势新变化作出的战略决策。经过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长,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是经济发展手段单一、生态环境恶化、资源日趋短缺、投资结构不合理、科技创新不足成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大瓶颈。上述问题均与我国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有着直接的关系,而创新能力差又会影响企业乃至整个社会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最终影响社会对企业经营绩效的评价与判断。所以,重视科技创新、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是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客观评价企业经营业绩、最终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由之路。
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中央一直强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刻不容缓的大事。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适应全球需求结构重大变化、增强我国经济抵御国际市场风险能力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国民收入分配合理化、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
要实现经济发展方式根本转变,必须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必须着力从“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型增长向“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集约型增长转变,推动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为此,必须改变传统的企业绩效评价模式,在重视财务绩效的前提下,充分考虑科技创新因素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构建一套科学合理、反映企业真实业绩的绩效评价体系,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问卷分析
(一)问卷设计与调查范围
真实反映企业经营业绩,科学评价企业经营绩效,构建适应新经济发展要求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为了客观、真实地了解社会各界对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看法及建议,笔者按照研究目的和要求,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科技创新及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设计了调查问卷。主要内容包括:被调查者与单位基本情况、企业科技创新(现状、影响因素、人才队伍建设)、企业绩效评价(问题与现状、评价方法、指标体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方面。
调查问卷发放与回收时间为2012年1月至8月。调查问卷面向山东省国有大中型企业(集团)、民营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等不同类型企业;问卷共发放1 000份,回收760份,有效问卷705份,涵盖面大、涉及范围广泛,调查过程规范、调查结果具有较强的客观性和代表性。
(二)问卷内容分析
1.被调查者情况
(1)年龄结构
从年龄结构分布来看,30岁以下有213人,占30.21%;31岁至40岁为238人,占33.76%;41至50岁有211人,占29.93%,这三个年龄段总比例达93.9%。说明目前在企业管理岗位主要以中青年管理者为主。这一年龄结构分布体现出管理者易于接受新事物、新思想的特点,对于更新理念、推进企业科技创新有重要作用。
(2)学历结构
从学历结构上分析,本科及以上532人,占75%以上;硕士及以上人员122人,占17%以上。这说明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企业管理人员学历层次有了根本性改变,整体素质有了很大提高,这对于加强企业科技创新、吸收国内外先进科技成果和管理经验等方面奠定了坚实的人力资本基础。
(3)职位分布
从上述被调查者个人信息分析可知:被调查者职位分布广泛,既包括高层管理、中层管理,也包括技术岗位和一般岗位。其中管理岗位包括232人,占被调查总数的32.91%;技术岗位包括252人,占被调查者总数的35.74%;一般岗位及其他包括221人,占被调查者总数的31.35%。通过这一结构分布,可以从不同岗位角度了解人们对企业科技创新、绩效评价等问题的不同看法和认识。
2.关于企业科技创新现状
(1)企业科技创新主要目标有哪些
大约有80.14%的调查者认为企业创新的目标是“降低生产成本”,约有74%的调查者认为企业创新的目标是“提高产品质量”,认为“提高市场占有率”的企业创新目标的被调查者占61%,“实现产品技术领先”的企业创新目标的被调查者约占53.62%,而被调查者普遍对其他对企业创新目标如“淘汰老产品”、“开发环保产品”、“实现产业转型”认同度较低。这意味着企业对实现科技创新的目的在认识上还存在一定偏差,环境保护意识滞后。
(2)企业创新的资金来源有哪些
对于企业创新的资金来源,约有78.58%的被调查企业以“自有资金”作为企业创新的一项资金来源,约有27.4%的被调查企业以“银行借款”作为企业创新的一项资金来源,其中还有20.99%的被调查企业能够获得“国家专项资金”来支持企业创新,其他来源如“国内风险投资”、“国外风险投资”、“股票融资”等所占比例较小。这说明企业创新的资金大部分来源于企业的自有资金,企业缺乏风险投资意识,不善于利用风险投资基金进行融资。
(3)企业创新资金主要用于哪些方面
对于企业创新资金的用途,约有65.53%的被调查企业用于“新产品开发”,约有32.34%的被调查企业用于“引进开发新技术”,而应用于“购买设备”和“研究人员培训及奖励”分别占26.95%和24.26%,企业创新资金的其他用途如“管理(制度)”、“研发中心建设”等所占比例较小。这说明企业创新资金大部分用于新产品的开发,资金使用用途相对单一。
(4)加强科技创新给企业带来什么影响
半数以上的被调查企业认为企业创新“增强了企业创新意识”、“提高了企业创新能力”、“提高了企业市场竞争能力”、“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34.75%的被调查企业认为企业创新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科技形象”,还有45.39%的被调查企业认为企业创新有助于“拉动企业整体发展”。
(5)贵企业现有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对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59.29%的被调查者认为其体现在“技术创新”方面,45.11%的被调查者认为体现在“市场营销”方面,38.44%的被调查者认为体现在“管理创新”方面,另有25.8%的被调查者认为其体现在模仿能力(产品创新)方面。
(6)贵企业引进国外技术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对于企业引进国外技术的主要方式,47.9%的被调查企业采用“购买设备”的方式,17.4%的被调查企业采用“购买图纸、技术资料”的方式,18.4%的被调查企业没有通过引进国外技术的方式,15.5%的被调查企业采用“购买专利”的方式,14%的被调查企业采用“聘请国外技术人员”的方式,而企业采用其他方式如“购买样品”等较少。这说明企业在技术引进上偏重于硬件,忽略软件技术的引进与消化,这可能是导致我国企业科技创新缺乏可持续性的原因之一。
3.关于影响企业科技创新的因素
(1)您认为阻碍企业自主创新的主要内部因素有哪些
对于阻碍企业自主创新的主要内部因素的调查发现,64.4%的被调查企业“缺乏高素质技术人才队伍”,53.6%的被调查企业“资金投入不足”,46.38%的企业“缺乏创新意识”,还有36%的被调查企业“内部激励制度不完善”,其他阻碍企业自主创新的主要内部因素如“产权不明晰”、“缺乏明确目标”、“创新成本过高”及“缺乏团队精神”所占比例较少。
(2)您认为阻碍企业自主创新的主要外部因素有哪些
对于阻碍企业自主创新的主要外部因素的调查发现,54%的被调查企业“缺乏技术支持”,52.2%的被调查企业“技术市场不健全”,47.23%的被调查企业“政府支持不足”,39.4%的被调查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不力”,其他阻碍企业自主创新的主要外部因素如“社会文化氛围不利”、“市场对自我技术接受程度低”所占比例较少。调查表明阻碍企业自主创新的主要外部因素是缺乏技术支持、技术市场不健全、政府支持不足和知识产权保护不力。
(3)企业不愿意开展自主创新的原因有哪些
对于企业不愿意开展自主创新的原因调查发现,69.79%的被调查企业认为“周期太长”,57%的被调查企业认为“风险太大”,41%的被调查企业认为“自我技术水平低”,对于其他企业不愿意开展自主创新的原因如“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差”、“国外引进见效快”、“管理太难”所占比例较小。调查表明企业不愿意开展自主创新的原因主要是周期太长、风险太大、自我技术水平低、企业缺乏长期规划、急功近利思想严重。
(4)您认为影响企业自主创新科技方面的原因是什么
关于“影响企业自主创新的科技方面的原因”这一问题,各方面的原因所占比重总体差别不大。43.69%的被调查者认为是“科技与生产脱节”,37.73%的被调查者认为影响企业自主创新的科技方面的原因是“企业与科研机构缺乏沟通”,认为是“缺乏基础研究支撑”和“科研机构服务、合作收费太贵”的被调查者所占比例都在20%左右。从以上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影响企业自主创新科技方面的原因包括多个方面,因此若要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需要解决多方面的问题。
4.关于企业科技创新需求及人才队伍建设
(1)贵企业对科技人员创新的激励政策(制度)有哪些
有关“企业对科技人员创新的激励政策”这一问题,58.16%的被调查者所在企业对科技人员创新的激励政策是“一次性奖励”,37.16%的被调查者所在企业对科技人员创新的激励政策是“人才培养与管理”,只有7%左右的被调查者所在企业对科技人员创新的激励政策采用“期权”的方式。从以上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部分企业对科技人员创新的激励政策是采用“一次性奖励”的方式。“技术入股”和“期权”是企业对科技人员创新激励过程中较少采用的方式,激励手段单一、方式滞后,难以调动科技人员创新的积极性。
(2)在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方面,贵企业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
“在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方面,企业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针对这一问题,66.24%的被调查者认为主要集中在“业务技术培训”方面,认为主要集中在“人才引进政策落实”的被调查者所占比例为50.92%。有45%的被调查者认为集中在“岗位需求”。从以上描述中可以看出:企业在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人才引进政策落实”、“业务技术培训”、“岗位需求”等方面。
(3)贵企业科技人才流失情况如何
关于“企业科技人才流失情况”的问题,53.76%的被调查者认为企业科技人才流失情况“一般”,认为企业科技人才流失较少的被调查者所占比例为27.38%,只有18.87%的被调查者认为情况比较严重。从以上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我国企业科技人才流失情况不容乐观,如果在政策、制度上不加以保障,可能不利于企业科技创新和企业经营绩效的提高。
(4)您认为科技人才主要流失原因是什么
关于“科技人才主要流失原因”这一问题,70%以上的被调查者认为原因是“收入偏低”,选择“不受重视”的被调查者所占比例是28.09%,只有7.23%的被调查者认为是由于科技人员“没事干”。从以上描述中可以看出:科技人才主要的流失原因是科技人员的收入偏低造成的,这一现象应该引起企业管理者及政府的重视,从制度上给科技人员创造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
5.关于企业绩效评价现状分析
(1)您认为对企业进行经营绩效考核的重点应该是什么
关于“企业进行经营绩效考核的重点”这一问题,76.88%的被调查者认为“盈利能力考核”是企业进行经营绩效考核的重点内容,50%左右的被调查者认为“市场竞争力”和“资产运行效率”是企业进行经营绩效考核的重点内容,只有26.38%的被调查者认为“债务偿还能力”是企业进行经营绩效考核的重点内容。从以上描述中可以看出:大部分被调查者依然将传统绩效评价所注重的盈利能力考核作为企业经营绩效考核的重点,在企业经营绩效考核过程中对企业的社会贡献能力重视程度不够。
(2)贵企业目前对经营绩效评价采用的方法是什么
关于“企业目前对经营绩效评价采用的方法”这一问题的调查,61.13%的被调查者所在企业选择按自己设计的绩效评价方法来评价企业的经营绩效,采用传统财务评价法进行企业经营绩效评价的被调查者所占比例为29.79%,只有5.67%的被调查者所在企业没有专门的绩效评价方法进行经营绩效评价。从以上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部分企业有专门的绩效评价方法,而且大部分企业采用自己设计的绩效评价方法来评价企业的经营绩效。这一现象意味着企业绩效评价方法各异、评价标准不统一,难以客观、公平地评价企业经营绩效,无法进行企业间的比较。
(3)您对贵企业采用的企业绩效评价方法是否满意
关于“对企业采用的企业绩效评价方法的满意程度”这一问题,50%左右的被调查者对自己所在企业的绩效评价方法是满意的,认为企业的绩效评价方法成熟、结果准确。对所在企业绩效评价方法不满意,认为绩效评价方法偏重财务内容,评价不全面的被调查者所占比例为23.40%,而10.92%的调查者对企业的绩效评价方法很不满意,他们认为评价方法不充分。从以上描述中可以看出:对企业绩效评价方法不满意的调查者仍然占较大比例,这说明我国企业的绩效评价体系还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4)您认为对企业进行绩效评价主要目的有哪些
关于“企业进行绩效评价的主要目的”这一问题的调查,65%以上的被调查者认为企业进行绩效评价的主要目的是“评价企业利润完成情况”和“增强企业市场竞争能力”,55%的被调查者认为“获得可持续发展能力”是企业进行绩效评价的主要目的,只有23.97%的被调查者认为企业进行绩效评价的主要目的是“评价股东权益保护情况”。从以上描述中可以看出:大部分的被调查者都认为企业进行绩效评价的主要目的是“评价企业利润完成情况”、“增强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和“获得可持续发展能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得到一定的重视。
6.关于企业绩效评价指标选择
(1)贵企业在进行绩效评价时一般采用的指标是什么
对于“企业在进行绩效评价时所采用的指标”调查结果显示,40%以上的被调查者反映企业一般采用“以财务指标为主,同时考虑非财务指标”和“考核指标包括财务、生产经营、市场营销、人力资本等”。其中,有高达47.80%的被调查企业在进行绩效评价时采用的考核指标包括财务、生产经营、市场营销、人力资本等多方面内容,比较全面,但是仍存在12.91%的被调查企业采用的考核指标全部都是财务方面的,比较单一;另外,约有6%的被调查者对企业的考核内容并不清楚。总之,多数企业在进行绩效评价时所选取的指标有待进一步全面化。
(2)贵企业在绩效考核时,财务指标一般都选用哪几项
在进行绩效考核时,约有一半的企业选取了盈利能力指标,可见盈利能力是企业在绩效考核时考虑的重要方面;除此之外,企业还重点考虑了现金流量指标和营运能力指标,这些均是一般的财务指标,而对于非财务指标,比如“持续发展能力指标”,考虑者甚少,仅有9.79%的被调查企业选用该指标进行绩效考核。由此可看出,大多数企业在进行绩效考核时重点还是放在一般财务指标上,对于一些比较重要的非财务指标关注较少,这不利于企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3)您认为以下几个非财务指标在评价企业绩效中哪些最为重要
对于非财务指标在企业进行绩效评价中的重要性这个问题,认为“可持续发展能力”比较重要的被调查者最多,约占被调查者总数的45%,而认为“创新能力”、“产品和服务质量”和“管理能力”重要的被调查者均达到三成左右,分别为37.16%、33.05%和31.77%,认为“战略规划”重要的被调查者也占总数的28.23%,只有21%左右的被调查者认为“客户满意度”在评价企业绩效中比较重要。可见,企业在进行绩效评价时比较重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其他方面重视度较为平均,“客户满意度”重视度最低,说明企业并未真正关注客户的需求及满意情况,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4)您认为最能反映企业管理创新能力的指标有哪些
调查数据显示,高达60%以上的被调查者认为“技术(产品)创新”和“战略管理创新”最能反映企业管理创新能力,被调查者认为“风险管理创新”、“组织结构创新”、“制度创新”和“业务流程创新”在反映企业管理创新能力方面的重要性程度相对较弱,所占比例分别为43.97%、39.15%、36.17%和30.07%,仅有约17%的被调查者认为“文化管理创新”最能反映企业管理创新能力。可见,大部分被调查者认为在反映企业管理创新能力方面,技术(产品)创新和战略管理创新相对比较重要,重视度较高,而文化管理创新方面则受到了相对较少的关注。
(5)您认为最能反映企业产品(技术)创新能力的指标有哪些
从对“最能反映企业产品(技术)创新能力的指标”的调查反映出,过半数被调查者认为“新产品销售收入占总销售收入的比例”在反映企业产品(技术)创新能力方面效果最佳,所占比例达到54%,有超过40%的被调查者认为“R&D投入占总收入的比例”和“新技术转化为新产品的平均时间周期”这两个指标最能反映企业产品(技术)创新能力,而认为“R&D人员占从业人员的比例”、“先进技术设备占生产经营用设备原价的比重”和“自主知识产权数量”在反映企业产品(技术)创新能力方面的有效性相比来说处于次要地位,所占比例在30%左右。由此看出,被调查者普遍认为新产品销售收入占总销售收入的比例最能反映企业产品(技术)创新能力。
(6)您认为最能反映企业制度创新的指标有哪些
通过对“最能反映企业制度创新的指标”方面的调查可知,被调查者普遍认为“制定激励创新制度并实施”这个指标最能反映企业的制度创新,约占被调查者总数的69%,“员工对激励机制的满意程度”以及“制定创新战略规划并执行”这两个指标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较好地反映企业的制度创新,所占比例分别为57.59%和51.49%,也普遍为被调查者所接受,仅有29%的被调查者认为“企业决策层是否有专门负责科技创新的机构和人员”在反映企业的制度创新方面效果较好,“是否通过ISO质量认证体系”在反映企业的制度创新方面被接受程度最低,仅为16.74%。可以看出,在反映企业制度创新的指标选择方面,多数被调查者会首先选择“制定激励创新制度并实施”以及“员工对激励机制的满意程度”这两项指标,同时兼顾其他指标。
三、基本结论与建议
(一)基本结论
1.企业科技创新方面。围绕科技创新主题,被调查者主要认为企业科技创新的目的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创新的资金来源主要是“自有资金”;取得的创新资金主要用于“新产品研发”。在影响科技创新的因素问题回答上,认为:阻碍科技创新的内部因素包括“缺乏人才、资金不足、缺乏创新意识及激励制度不健全”;外部因素主要包括“缺乏技术支持、政府支持不足、知识产权保护不力”。在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方面,认为应该加大对科技人才扶持力度,不断健全科技人员激励政策(制度),通过改善环境来减少科技人员流失。
2.企业绩效评价方面。被调查者认为对企业进行绩效考核的重点应该体现在“盈利能力、市场竞争能力、资产运行效率”等方面;在对绩效评价方法分析上,部分被调查者认为目前绩效评价方法偏重于财务绩效、评价不客观,认为对企业绩效评价应该重视市场竞争能力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同时被调查者还就绩效评价指标选择进行筛选,认为应该在保持传统财务评价指标的基础上,重视创新能力评价指标构建(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等)。
(二)政策建议
基于上述问卷调查结论分析,笔者认为,为了客观地评价企业经营业绩、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企业绩效评价体系构建上应该考虑:
1.绩效评价目标要明确。传统的企业绩效评价目标主要是以财务评价为主,即实现企业利润(经济效益)最大化。基于评价目标的需要,传统绩效评价指标主要包括:盈利能力、周转效率、偿债能力等财务指标。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我国经济不可能再依赖于“粗放式”的外延增长,而是转向“内涵式”的可持续增长。为此,企业绩效评价目标必须进行调整,要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评价目标,协调企业利益关系者的矛盾冲突,保护各方的合法利益,不断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平衡发展。
2.丰富、完善绩效评价内容。在企业绩效评价指标选择上,除了保留财务绩效指标外,应该充实、完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1)创新能力指标。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源泉,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反映企业创新能力的指标可包括:科技创新指标(如科技研发人员比例、科技资金投入比、研发投入比、专利技术水平、科技成果转化率等);管理效率指标(如全员劳动生产率、生产能力利用率、新产品投产率、新工艺使用率、客户关系评价等);制度创新指标(如制度建设、文化管理创新、战略规划实施等)。(2)生态环境指标。生态环境是保证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评价指标可包括:生态环境规划、碳排放量、生态资源综合利用率、“三废”排放处置率等。(3)持续发展指标。主要衡量企业一定时期可持续发展、持续增长的能力。具体包括:资本积累增长、技术创新产出效益、战略规划制定、全面预算执行力等。(4)社会责任指标。主要衡量企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大小及对社会贡献程度。评价内容包括社会贡献率、人均利税、公益性捐赠、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社会责任履行等指标。
3.科学选择绩效评价方法。企业绩效评价是否客观、科学,除指标体系本身外,还要考虑评价方法是否恰当、合理。从财务层面讲,绩效评价方法可以选择沃尔评价法、杜邦评分法、EVA评价法等;从管理层面讲,可以采用平衡计分卡、等级制度评价法、“四尺度”评价法等。在合理选择评价方法的同时,还要注意指标权重的确定。权重确定是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内容,权重是否合理直接影响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客观性。企业绩效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有多种,可以根据评价目的、评价对象、评价环境等因素选择不同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韩涛,王立公,王道顺,等. 构建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问题研究[J].会计之友(下旬刊),2009(1).
[2] 王美荣.功效系数法在企业绩效评价的应用[J].财会通讯,2010(7).
[3] 卿放,干悦之.企业绩效评价方法研究:回顾与展望[J].商业研究,2010(1).
[4] 雷箐青.转轨时期国有企业绩效评价方法研究[J].财会通讯,2012(2).
[5] 秦毅,刘虹.基于平衡计分卡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