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债务融资是民营企业发展中的一大瓶颈。文章以民营企业为研究对象,对会计稳健性与债务融资以及银行关联对会计稳健性与债务融资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并以上市民营企业为样本采用面板数据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总体而言,会计稳健性与银行借款比例正相关,但当按照银行关联将债务人分类后,发现这种正相关关系只适合于没有银行关联的企业;对具有银行关联的企业,会计稳健性与银行借款比例影响程度下降了,表明银行关联与会计稳健性在企业的银行债务融资中具有替代效应。
【关键词】 民营企业; 银行关联; 会计稳健性; 债务融资
一、引言
目前我国民营企业债务融资的主要途径是银行贷款,但相对于国有企业而言,银行对民营企业存在“信贷歧视”,银行债务融资难是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一大瓶颈。民营企业与银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是导致“信贷歧视”的重要原因,民营企业会计成立时间较短,会计制度不健全、会计信息质量不高,企业声誉和信用相对较低,这都是信息不对称的重要表现。所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建立良好的企业声誉和信用是降低信息不对称从而改善民营企业外部融资环境的重要途径。会计稳健性作为会计信息的重要质量指标有助于降低民营企业与银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银行关联作为一种重要的企业声誉和信用也有助于缓解民营企业与银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会计稳健性和银行关联都是影响民营企业银行债务融资的重要因素,但二者对银行债务融资是否存在共同的影响,是否存在替代效应,有必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目前国内外文献对会计稳健性与银行关联在债务融资中的相互关系(即会计稳健性对债务融资的影响是否会因存在银行关联而有所差异)的研究还较少。本文以民营企业为研究对象,研究会计稳健性和银行关联对企业的银行借款是否存在共同作用,以及这种共同作用是否具有替代效应,研究结论有利于丰富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也对改善民营企业外部融资环境具有启示意义,此外在研究方法上采用了面板数据模型,克服了部分同类文献将面板数据当混合数据处理的不足,能更充分地挖掘数据信息,使研究结论更加准确可靠。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会计稳健性与债务融资
稳健性或谨慎性是会计准则对确认收益和损失的一项非对称性处理原则,即确认收益比确认损失需要更多的保证,或者说与确认收益相比,要求确认损失更及时。稳健性是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一个指标,反映了债权人、投资者和政府等外部相关利益者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从债权人角度来看,债务人提前确认收益可能会掩盖存在的风险,也不会给他们带来额外收益,例如对应收款少提坏账准备或长期挂账会虚增收益、掩盖坏账风险,而债务人及时确认损失有利于他们评估风险、作出决策、保护自身利益。所以,会计稳健性是债权人为降低信息不对称以及因此引起的债务人道德风险而对债务人的一种约束,为叙述方便,本文将这种约束称为“会计约束”。
对于会计稳健性与债务融资的关系,目前文献的观点比较一致,即会计稳健性有利于企业取得更多的债务融资。Watts(2003)认为债务是引起会计稳健性的一个重要因素,相对于股东来说,债权人比较保守,更关注企业资产的变现能力,并对企业可能损害自己利益的行为进行限制,要求企业的投资行为以及会计选择更加谨慎,企业的债务比重越大,债权人的限制条件就越严格。孙铮等(2005)发现债务比重较高的公司,其会计政策选择更加稳健,当企业陷入财务困境时,债权人会要求企业采取更加稳健的会计政策。王毅春等(2006)的研究表明,随着银行贷款比例的上升,债务人会计稳健程度将提高。刘运国等(2010)也得出了债权人要求债务比例高的公司采取更加稳健的会计政策的结论。故提出:
H1:会计稳健性与银行借款比例正相关。
(二)银行关联、债务融资与会计稳健性
银行关联是指债务人的董事、监事和高管人员曾经或当前有在银行工作的背景,类似于政治关联,是债务人声誉和信用的一种表现,是债务人的一种隐性担保,也有助于降低因信息不对称以及因此引起的债务人道德风险,从而可能会对债务融资产生影响。本文认为这种表现为企业声誉和信用的银行关联也是一种对债务人的约束,为了与前述的“会计约束”区别,本文将之称为“非会计约束”。与“会计约束”这种事后约束相比,“非会计约束”属于事前约束,约束力相对更强。综合以上对会计稳健性和银行关联对债务融资关系的分析可见,二者都有助于降低信息不对称以及因此引起的债务人道德风险。一般而言,同时加强对债务人的“会计约束”和“非会计约束”,当然最有利于债权人,但“会计约束”和“非会计约束”都是需要债权人付出成本的,例如为加强“会计约束”需要聘请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为加强“非会计约束”需要详尽收集债务人的信息。因此,为减少这种约束成本,债权人可能会对存在银行关联的债务人降低会计稳健性的要求,即银行关联和会计稳健性在银行债务融资中可能存在替代效应,故提出假设:
H2:具有银行关联的民营企业与不具有银行关联的民营企业相比,会计稳健性对银行借款比例影响程度较低。
三、实证检验
(一)检验模型
本文采用目前文献常用的Basu(1997)模型,这是会计稳健性研究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它不但可以直接检验公司是否存在会计稳健性,而且可以通过添加自变量的方法来检验影响会计稳健性的因素。模型设计如下:
EPSP=β0+β1RET+β2RET·DR+β3RET·DR·DEB
+β4RET·DR·N+β5RET·DR·DEB·N+ε
其中:EPSP=每股税后利润/年均价;RET=股价年收益率=Π(月收益率+1)-1,正值代表“好消息”,负值代表“坏消息”;DR为哑变量,当RET<0时取值1,否则为0;DEB即银行借款比例=银行借款/总资产;N为银行关联哑变量,当存在银行关联(即在职的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有曾经或现在在银行任职的情况)时取值1,否则为0。模型中的β2表示会计稳健性,β3表示会计稳健性对银行借款比例的影响,β4表示会计稳健性与银行关联之间的关系,β5表示会计稳健性和银行关联对银行借款比例的共同影响。根据H1,预计β3显著大于0;根据H2,预计β5显著小于0。
(二)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了2009年至2011年我国上市民营企业作为研究样本,并进行了以下剔除:因其行业的特殊性,剔除金融类公司;剔除ST类和*ST类上市公司,因这类公司已经连续亏损,纳入样本可能会对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一致性造成影响;剔除首次发行股票(IPO)的上市公司,因这类公司当年的会计盈余与其他年份相差较大;剔除数据不完整的公司。最终得到每年104家三年共312家样本公司。银行关联信息通过公司年报手工收集,其他数据均来自聚源数据库。
四、实证结果
(一)描述性统计
表1给出了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表示银行关联的虚拟变量N,其均值为0.33,表明了在整个样本中有33%的公司在2009年至2011年期间具有银行关联(312家样本公司中有105家公司具有银行关联),可以看出在我国民营上市公司中存在银行关联的情况具有一定程度的普遍性。
(二)模型诊断和估计
1.模型诊断
模型诊断包括模型截距种类诊断和模型效应诊断。模型截距有不变截距和变截距之分,以不变截距模型(混合模型)为约束模型,以时期固定效应变截距模型为无约束模型,采用Likelihood Ratio检验,检验结果见表2。
表2中全部p值均小于0.1,故拒绝约束模型,即应选择时期固定效应变截距模型。因本文数据只有3年,所以不必再进行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诊断。
2.模型估计
模型估计结果如表3所示。
表3显示了模型的拟合效果尚可(R2=0.2234),除常数项外的各项系数均高度显著,β3大于0,与预期符号相符,故不否定H1,即会计稳健性与银行借款比例正相关;β5小于0,也与预期符号相符,故不否定H2,即那些存在银行关联的企业,会计稳健性与银行借款比例的正相关程度降低了。
(三)稳健性检验
按银行关联哑变量将样本公司分为关联组(105家)和非关联组(207家),对模型分别估计,估计结果如表4所示。
由表4可见,关联组的会计稳健性对银行借款比例的影响程度(β3)小于非关联组,不否定H2;但关联组的β3小于0,与H1不符,说明H1仅对非关联组成立,对关联组不成立。这个结果可以视为对H1的修正和对H2的加强,即:对没有银行关联特征的企业,银行看重其包括会计稳健性在内的“会计约束”,所以会计稳健性与银行借款比例正相关,但对具有银行关联特征的企业,银行更看重其包括银行关联特征在内的约束力更强的“非会计约束”,所以会计稳健性对银行借款比例的影响程度不仅减小了,并且由正相关变成了负相关。
五、研究结论和启示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总体来看,提高会计稳健性有助于取得更多的银行借款,但当按照银行关联将债务人分类后,发现会计稳健性对银行借款的正相关作用只适用于没有银行关联特征的企业,对那些存在银行关联的企业,“非会计约束”的作用重于“会计约束”,会计稳健性对取得银行借款的影响大大降低了,银行关联对会计稳健性的替代效应非常显著。这对民营企业具有有益的启示意义:要改变银行的“信贷歧视”,改善融资环境,民营企业必须重视和努力提高包括会计稳健性在内的会计信息质量,消除银行的顾虑,让银行放心,同时更应重视自身声誉和信用的建设,加强与银行的沟通和信息交流,建立和维护良好的银企关系。
【参考文献】
[1] Watts R L.. A Proposal for Research on Conservatism[D].Working Paper University
of Rochester,1993.
[2] 孙铮,刘凤委,李增泉.市场化程度、政府干预与企业债务期限结构——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经济研究,2005(5):52-63.
[3] 刘运国,吴小蒙,蒋涛.产权性质、债务融资与会计稳健性——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J].会计研究,2010(1):43-50.
[4] Basu S. The Conservatism Principle and the Asymmetric Timeliness of Earnings[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1997,24:3-37.
[5] 邓建平,曾勇.金融生态坏境、银行关联与债务融资 [J]. 会计研究,2011(12):33-40.
[6] Allen, F., Qian J.and M. J. Qian. Law Finance and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05(77):57-116.
[7] 邓建平. 银行关联、审计意见与债务契约——基于我国民营企业的实证研究[J].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011(6):28-36.
[8] 陆正飞,祝继高,孙便霞. 盈余管理、会计信息与银行债务契约[J]. 管理世界,2008(3):152-158.
[9] 王毅春,孙林岩. 银企关系、股权特征与会计稳健性——来自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J]. 财政研究,2006(7):70-72.
[10] Basu S. The Conservatism Principle and the Asymmetric Timeliness of Earnings[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1997(24):3-37.
[11] 张兆国.管理者背景特征与会计稳健性——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会计研究,2011(71):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