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鸟引真鸟,珍稀鸟类繁育出新招

2013-12-29 00:00:00郑琳
人民周刊 2013年12期

在秋风中,600只大凤头燕鸥幼鸟和一只黑嘴中华凤头燕鸥幼鸟从浙江象山韭山列岛飞离,它们将跟随亲鸟一起飞往南海周边的菲律宾和印尼等地越冬,其中这只中华凤头燕鸥,是消失了60多年的“神话之鸟”。

在科学家录制的海鸟叫声和假鸟模型的吸引下,这种极度濒危的鸟类重新出现在人们面前,并成功哺育出后代。

日前,浙江自然博物馆举行发布会,宣告我国首个人工引导鸟类选择繁殖地试验获得成功。

中华凤头燕鸥又名黑嘴端凤头燕鸥,迄今所知仅分布于中国东部沿海,据估计全球数量不足50只,一直被列入极度濒危物种,因其极为罕见、踪迹神秘而被誉为“神话之鸟”。

每年5~8月是它们的繁殖季节,但一对中华凤头鸟每次只下一颗蛋,加上沿海居民有捡拾鸟蛋的习惯,这使得这个种群十分难繁衍。

2004年,陈水华博士带领的浙江自然博物馆研究团队在浙江象山韭山列岛发现了20只个体,它们混迹在4000多只大凤头燕鸥中,但是受两次台风的影响,当年的繁殖未成功。

2007年,因为渔民捡鸟蛋,繁殖再一次失败,所有的中华凤头燕鸥和大凤头燕鸥一起离开了韭山列岛。

“鸟儿都有灵性,繁殖失败的地方会被它们认为是‘危险地’,以后就不再来了。”陈水华博士说。

这群鸟在2008年繁殖季节转移到了舟山五峙山列岛。在浙江自然博物馆和舟山五峙山列岛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严密监测和保护下,这一次,鸟儿的繁殖终于取得了成功。

五峙山列岛是鸟儿自然选择的据点,“但是,不能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我们必须找出新的地方让它们繁殖。”陈水华博士说,“所以,我们引进了美国专家发明的人工引导鸟类选择繁殖地的方法。”

那就是用鸟的叫声和假鸟模型,吸引真鸟降临。

2013年4月,浙江自然博物馆联手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浙江野鸟会、象山县海洋与渔业局,在韭山列岛开始了这项“人工招引凤头燕鸥”试验项目。

5月初开始,预选岛屿上安装了300只从美国定制的燕鸥假鸟,以及太阳能供电系统和鸟声回放设备,并派人24小时驻扎在海岛上实施监测。

6月初开始,陆续有少量大凤头燕鸥光顾假鸟区,并作短暂停留,并且在假鸟区有交配的行为。

更大的惊喜来自7月中旬,忽然有大批燕鸥在假鸟区聚集停留,并最终留下来产卵育雏。“最多的时候,我们观察记录到有3300大凤头燕鸥和19只中华凤头燕鸥。”陈博士说,“这批燕鸥,有少数个体可能来自五峙山列岛和马祖列岛,但多数来自未知的群体。”

在专家的严密监测和保护下,这批燕鸥成功繁殖。到10月初,至少有600只大凤头燕鸥和1只中华凤头燕鸥的雏鸟成功离岛。专家原本计划花三四年的时间建立繁殖种群,但没想到第一年即获成功。

陈水华博士认为,此次人工引导鸟类选择繁殖地试验的成功,为我国濒危鸟类的保护提供了新思路和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