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日产的璀璨十年

2013-12-29 00:00:00侯隽
中国经济周刊 2013年1期

2012年11月22日,东风日产携NISSAN、启辰双品牌全车系最强阵容参展第十届广州国际汽车展览会。NISSAN最新力作370Z也在国内首次发布,成为展台一大亮点。

时间飞逝,记忆闪回。2003年,东风日产成立,当年销量就达到6.5万台,名列车企销量第十位。十年后,东风日产年产值近1000亿元,成为华南最大车企、日系合资品牌第一车企,作为发展最快的合资汽车公司,累计销量已超过400万辆,2012年的年度销售定下了100万辆的目标,把很多早先进入中国市场的品牌远远甩在身后。

2012年无疑是中国汽车业的一个转折点:由疯狂井喷转入理性的微增长。如何打造一个新的“黄金十年”,在经济转型的新时期把握机遇,突破隐形天花板,成为东风日产新的发展使命。

本土化:从隔阂到融合

“一个只会卖车的企业,从来不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东风日产希望成为的,是一个始终为客户和社会创造价值的企业。”东风日产副总经理任勇说。

任勇从不回避东风日产的草根奋斗经历,“东风日产并非衔玉而生,甚至可以说是起身于草莽。”在他眼里,东风日产不单纯是日系背景的合资公司,而是具有完整本土根源的企业。

2004年3月,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宣布投资3.3亿元在广州花都新建研发中心。同时,东风日产全球最大规模、最高效的整车生产基地落户花都,开启了花都汽车产业集聚发展的大幕,众多国内外知名汽车零部件企业纷纷落户于此,包括康奈可、日立优喜雅、优尼冲压、阿尔发、万宝井、三池、泰李、红忠、盛旭等多家国际知名的汽车零部件企业。

“随着中国经济的再腾飞,会有越来越多的国际企业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以增强本土化竞争优势。企业要在中国市场提升竞争力,必须充分考虑本土化,在技术创新、生产方式、管理模式以及技术人才的培养等方面做充分的准备,以便乘上浪潮,实现跨越式发展。东风日产是一个充满创新与挑战精神的企业,在本土化方面已做好了准备。”任勇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知名汽车评论员贾新光认为,汽车产业具有产业链长、配套环节多等特征,整个产业链包含上游的零部件等专门的供应商,下游有销售和服务商,侧面则延伸到互补产品的制造商和专门基础设施的供应者。这些企业集聚在一起,能使大家更有效地获得各种资源。这就形成了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所提出的“集聚效应”。

显然,东风日产就是这样做的。

打破增长天花板,从加速到稳步

2008—2011年,东风日产销量分别同比增长30%、48%、27.4%和22.3%,2011年销量已达80.9万辆,名列合资车企第四位。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东风日产完成第一个100万辆用了5年零3个月;完成第二个100万辆用了24个月;完成第三个100万辆用了13个月;完成第四个100万辆,东风日产仅用了12个月……这个企业在顺风时高速发展,逆风时也没有放慢脚步。

“可以说,东风日产的高速发展,一方面在于乘上了中国经济发展和汽车产业发展的东风。但我们坚信,只有厚积才能薄发,这些年来东风日产一直在苦修内功,形成一套强势的体系竞争力。”任勇这样总结超速发展的经验。

事实上,自卡洛斯·戈恩掌管雷诺-日产联盟之后,推行了激进的全球化战略后,日产原来的供应链封闭、垂直管理提拔等旧模式已被打破,不仅在2007年、2010年相继完成了“2的3次方、1的3次方”事业计划,且几乎每一年都会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发布全球车型,2010年的新阳光、2011年的新TIIDA到2012年的新轩逸,让中国消费者在第一时间感受到了全球新车的魅力,率先感受到了全球市场的领先设计和全新技术,也让东风日产在国内市场的竞争中夺得先机。

全力进发新十年

“前进,向下一个奇迹”,这是2012年11月东风日产高管论坛的主题,这也是东风日产对未来的宣言。

然而,目前东风日产正处在一个颇为微妙的时机。大环境是整个汽车行业经过井喷发展后进入微增长期,日系车还集体面临“钓鱼岛事件”漩涡;更深层次的制约则是东风日产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经营管理上遭遇所谓“中等规模陷阱”课题。

近十年来,东风日产不断调整对标对象,向其对标合资车企前三上海通用、上海大众和一汽大众不断看齐。

“目前我们的目标依旧是2015年130万辆,意味着每年提升10%,这对我们并不是很有挑战性的目标,东风日产的目标不仅是规模,还有品质和商品力的提升。”任勇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显然,他对整体市场增长下滑、“钓鱼岛事件”以及内部管理调整等影响因素并未担心,“这都是插曲,不必太纠结眼前,我们评估了自己的实力和所处的环境,针对性地考虑了未来的目标。”

任勇认为,东风日产面临的状况“就像一个房子里进了大量的水,要在这个生态环境中生存,就必须提升房子的天花板,才能获得足够的空间,提升的方式就是创新。”事实上,从确定要打造“启辰”品牌开始,东风日产就坚持要为中国汽车产业做出一个立足高标准体系、具有全球竞争力和符合本土消费需求的百年品牌。随着启辰D50、启辰R50构建的双子星阵容呈现,东风日产已经找到了新的发力点,这也将为下一个百万辆销售目标提供源源不断的推动力。

据悉,新轩逸上市以后得到了很好的反响,东风日产希望能够在接下来的推广活动中将新轩逸打造成中级车市场的最佳选择,同时也要担负起东风日产的增量重任。在不远的未来,新车型也将陆续亮相,让中国消费者再次感受到东风日产带来的全球最新产品。

“未来十年,东风日产需要一种直接、形象、朴实的企业理想,尽管汽车的外形变化纷繁,但我们一直在审度,什么车大家最喜欢,通过彼此促进、彼此竞争的平行关系,让东风日产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摘星。汽车制造业本身就是一个‘孕育珍珠’的过程。在这一个个‘孕育’的过程中,东风日产其实也在不断锻炼自身将‘珍珠’穿成‘项链’的能力。”任勇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