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就在世界杯开赛不到一年之际,主办国巴西发生了近20年来最大规模的民众抗议活动。执政者的大国梦与巴西民众的需求渐行渐远。
2014年世界杯前的热身预演——联合会杯正在巴西多个城市上演,但这一次,向来以热情和好客著称的巴西人在全世界的目光注视下展现出了不同以往的面貌:当国际足联主席布拉特在联合会杯开幕式上发言时,全场观众都发出了巨大嘘声,更尴尬的是当巴西的女总统罗塞夫宣布联合会杯正式开幕时,场内的嘘声达到了顶点。
对罗塞夫发出呛声的远不止观看赛事的数万观众。6月17日,巴西各大城市爆发了近20年来最大规模的示威游行,超过20万示威者走上街道,抗议政府糟糕的公共服务以及严重的腐败。此次大规模示威是巴西一段时间内民众抗议活动的集中爆发。此前两周,巴西各地先后出现了游行示威,原因是本月初圣保罗、里约热内卢等地的公交和地铁计划涨价。面对多数民众的反对,圣保罗等地撤回了涨价决定,但这未能平息蔓延全国的抗议浪潮。
“现在已经不是公交票价的问题了,而且我们从来没有针对巴西世界杯而游行,”18岁的桑纳是走上里约街头抗议的一名学生,“人们厌恶的是巴西腐败的政治体制,他们打着世界杯的名义贪污腐败。”
政客必须学会尊重我们
6月18日,数千民众聚集在圣保罗市的大教堂前,然后向市长办公室进发。多数人的示威以和平方式开展,但仍有一小群人砸开了市长办公室的窗户,试图破窗而入。而前一天,巴西全国的示威人数达到24万,其中一小部分极端分子同警方发生冲突,并袭击了商铺。
在北茹阿泽鲁,示威者把市长逼进一家银行里待了几个小时,要求其下台,同时还有数千人对教师的工资待遇发起抗议。还有些城市的示威者阻断街道、闯入当地的市政会议,打断正在发言的与会人员。
引发大规模示威的导火索是公交涨价。6月6日,圣保罗市的民众就率先针对此次涨价进行游行。这次的交通费用的上涨幅度并不算高,公交票价从1.4美元涨到1.5美元(1美元约合人民币6.1元人民币),里约市也是相同的幅度。但巴西的公交票价原本就不低,许多人每天上下班要转乘好几趟车,而普通人的平均工资只有大约340美元。
交通支出成本如此之高,涨价消息一传出就引发了大多数人的不满。圣保罗市市长哈达德20日宣布,市政府将作出“巨大牺牲”,终止公交票价上涨。其余几大城市也先后宣布将终止票价的上涨计划。
但抗议人群并不买账。就在多地宣布不涨价后不久,圣保罗和巴西利亚就爆发了示威者同警方的冲突。抗议者对媒体表示,他们的诉求不仅限于公交票价问题,也没有阻止巴西举办联合会杯和世界杯的意愿,而是想表达对政府系统的不满。22岁的戈麦斯在6月18日参与了圣保罗的示威活动。他说:“我渴望统治阶层能从人民的抗议中认识到,我们才是统治者,政客必须学会尊重我们。”
和最近几年其他国家发生的抗议一样,例如近期土耳其的抗议运动,始于公交涨价的巴西抗议很快演变为对政府多方面的谴责,民众的愤怒扩展到了诸多领域:生活成本不断上涨、政治腐败、犯罪猖獗以及世界杯和奥运会的成本。鉴于巴西学校、医院以及城市公交系统的糟糕状况,巴西人对多项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成本更为不满。“我热爱足球,但我们需要学校,”48岁的消防员卡多索说,他带着7个月大的儿子参与到街头抗议中。
大国抱负与民众疾苦
“巴西这片绿洲之前似乎一片安宁,但突然间就重现了开罗的广场示威。这些示威毫无预兆,也没有减弱之势,”《圣保罗页报》的专栏作者坎坦赫德表示,“我们从天堂掉落到了地狱的边缘。巴西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此次抗议是巴西于1985年结束军事独裁以来规模最大的示威活动。示威人群的主力是年轻人。一项调查显示,抗议人群中53%是25岁以下的年轻人,其中77%受过高等教育。社交媒体在扩大抗议规模上发挥了巨大作用,81%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是从Facebook上了解抗议状况的。
通过社交媒体和网络,人群像滚雪球般增长,圣保罗、里约和巴西利亚等大城市的街道都被示威人群阻断,超过一半的城市交通瘫痪。到6月21日,示威者人数迅速增加到近百万人,波及城市超过80个。发生暴力冲突和人员伤亡的几率也因此增加,有77人在示威中受伤,圣保罗的一名示威者死于车祸。
此次全国范围的示威也是经历了近十年的稳定增长后,巴西人首次就经济问题举行游行。从2003年至今,巴西劳工党执政十年,期间政局平稳,人均收入增长了3倍,17%的人口(约3500万人)脱离贫困。2011年年底,巴西跻身成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中产阶级人数达到1.03亿,占人口总数的54%,社会结构稳定,失业率也不断下降。
但近两年,巴西经济增长开始放缓,2011年增长率为2.7%,2012年为2.5%。曾经繁荣的经济似乎正走向终结,与此同时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美好的期望破灭之后,巴西人对糟糕的基础设施和政府失策更加怨恨。数据显示,巴西2011年的税负为GDP的36%,位居全球30个最重税负国家的第12位,而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一直为民众所诟病。
此外,示威者对政府腐败也极为不满。不久前,巴西曝出了该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政治丑闻,牵扯到执政的劳工党的部分高层人物,这些被最高法院判刑的官员将在11月后开始服刑。“我们对领导者的腐败行为感到愤怒,”在圣保罗参加游行的办公室职员多斯桑托斯说,“我来在这里就是为了告诉我的孩子,巴西已经觉醒。”
一些正在建设的世界杯场馆也因成本超支遭到民众批评。《纽约时报》报道,一个规划的体育馆位于亚马逊地区最大的城市马瑙斯,将能够容纳4.3万名观众,但该市能到现场观看球赛的球迷还不到600人。
巴西政府仍准备把大笔公共资金投入到这些项目中。一份报告显示,为了世界杯,罗塞夫政府已将体育场、机场改造和其他工程的花费增加到133亿美元,而里约市政府、州政府在奥运项目上的支出已超过120亿美元。“先看看在健康和教育方面的投资,再看看世界杯的大笔投资,结果显然会引发人们的愤慨。”社会学家阿道·马丁斯说。
抗议者们高声谴责领导人把太多的财力和资源用来为国际赛事修建体育场,以便塑造巴西的国际形象、提高国际地位,而同时忽略了教育和医疗等原本就匮乏的基本服务。在里约和巴西利亚举行联合会杯的当晚,警察就与场馆外的示威游行队伍发生了冲突。一名28岁的女示威者说:“他们花费数十亿美元建造新场馆,却不愿意花一分钱在教育和医疗上。”
在一系列示威游行中发生警察殴打抗议者的事件后,越来越多的巴西人参与到抗议活动中。随后,总统罗塞夫试图通过赞扬抗议来安抚民心。“民众的声音超越了传统机制、政治派别和媒体,应该被倾听,”罗塞夫说,“示威活动证明了巴西的民主活力。”《纽约时报》对此评论道,罗塞夫敏锐地意识到巴西人普遍的沮丧情绪,是源于该国的全球抱负和千百万民众现实生活之间的巨大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