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回忆起学生时代的时候,总会想起你那清瘦的身影和镜片后面那双平静、温柔的眼睛。不可否认,没有你,我不会走上语文教学之路;没有你,我不知如何度过那段刺痛的青春时光。你存在,我深深的脑海里……
那年,我16岁,一个人远离农村老家,独自去异地求学。我虽然以令人咋舌的高分考到那个久负盛名的中师学校,可我却无半点欢喜。意料之中,不必欢喜;理想之外,何来欢喜?我要的是一中,当地最好的高中;我要考大学,考全国最好的大学。这劳什子的中师,哪里是我的理想?只是面对惨淡的家境,16岁的我别无选择。
对我来说,那个时候“一中”两个字是不能提的,一提,眼泪就会落下来,止不住地落下来。但回家时一中偏偏是必经之路,我坐在车里,一眼也不看。不能看,看了,心会痛,切切实实如钝物撞击般地痛。
彼时,我成了一个郁郁寡欢、神情落寞的孩子。只有读书,读书,读书,让自己沉浸在书里,便什么都不想了。
那年,你30上下,清瘦,短发,发梢自然卷曲,戴一副眼镜,目光温柔,平静的声音里蕴含某种摄人心魄的力量。你教我们文选,讲起课来文采飞扬,脸上仿佛有一种奇异的光彩。你似乎格外喜欢套裙,各式各样的长裙曳地,美丽端庄。你还有一个可爱的小女儿,五六岁的样子,总是扎着两根小辫子,穿着和你风格相近的小裙子,像你小小的影子。有时,女儿在教室门口等你下课,你们手牵手一起回家,夕阳把你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毫无疑问,我,是喜欢你的,喜欢温柔、博学、优雅、慈爱的你。
我最喜欢的当属你的课。“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古老的《诗经》在你的锦心绣口里变得摇曳生姿;“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的豪放、旷达在你的演绎下更多几分厚重与深沉;“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哀婉、动人的吟诵让我看到与《如梦令》中截然不同的李清照;“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娓娓道来的话语让我看到豪放、自信的李白其实隐藏着无限的抑郁与悲哀……
听你的课,收获的不仅是知识,更多的是感动和启迪。我喜欢追寻你的眼睛,和你的目光碰撞,读到你的期待与赞许。听着你的课,渐渐地,我走出了内心的凄惶。“既然事已至此,就别再钻牛角尖了吧。上帝给你关闭了一扇门,也一定会给你打开一扇窗。”某天的一节课上,你的这句话让我似有所悟。
日子一天天过去,直到学期末,你说这是给我们上的最后一堂课,因为你要去北京学习了。早已记不清那节课你讲了什么文章,只记得临别时你的那番话:孩子们(你总是这样称呼我们的),人生是一条漫长的路,会有很多转弯。有些时候你会遇到一些困难,不得不停下前进的脚步,甚至改变之前的方向,去走另外一条路。也许你会觉得,先前的努力白费了,希望落空了,一下子不知所措。其实,我想告诉你,你的希望只是暂时搁浅了,被存放在某个地方。它并没有消失,只要你还记得它,不放弃,总有一天你会重新遇到它。有时,你的人生不过是比别人多转了几个弯而已,但那几个弯会让你的人生更丰富、更多彩。还记得我给你们讲的《老人与海》吗?一个人可以被毁灭,可就是不能被打败……
说这些时,你目光悠远,仿佛进入到某种不可知的境界。我不知道这话是不是特意说给我听,我也不知道是不是我的作文透露了自己的心事,我更不知道这一离别是不是还能再见到你。
你走了。换了老师,语文课变得索然无味。
我常常向新老师打听你的近况。得知你去读研了,这是你一直的理想,你还会回来继续教书云云。是啊,看得出,你是多么爱这个职业,爱我们啊。忽然之间,我明白了自己该干什么:上课,报自考,泡图书馆,参加英语培训班,所有的时间都利用起来,我要靠自己实现大学梦。忙起来,忙起来,日子过得飞快。
终于,你回来了,我也即将毕业。我买了纪念册去找你,你以惯有的微笑迎接我,写下满满的一大篇话。你说:做一位教师,最幸福的就是在课堂上遇到与自己心灵合拍的人,而我就是这样的知音。捧着那样温暖热烈的话,我惊喜万分。我从不知道在你心里,自己竟有这样的位置。我从未向你倾诉过什么,不是吗?从那时起,我想我也要做一位语文老师,做一位像你一样博学多识、温婉可人的语文老师。
在那个遥远的九月,19岁的我成了一位年轻的语文老师。
我不记得为了第一节课究竟准备了多长时间,只记得一天课上下来,我已筋疲力尽、喉咙沙哑,全然没有你的举重若轻、行云流水。第二天的检测更是不尽如人意,理想与现实总是隔着十万八千里。歌里唱着“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实际却是“长大后,我依然不能成为你”。你用一支粉笔、一张秀口、一个微笑便征服了我们所有人。而我自愧弗如。我当然知道,这需要时间,更需要实力。
于是,我白天备课、上课、判作业,晚上看书、习字、写文章。生活三点一线,娱乐自动删除。两年以后,我带的学生成绩名列前茅,我也在市里的基本功大赛上捧回一个二等奖。我想,你要是知道了一定会很高兴。可是,我没有说,有什么可说的呢?二等奖而已。又一年过去,我拿到了梦寐已久的自考本科证书。还是没有说,离你的要求还差得远呢!
弹指一挥间,匆匆12年。我已不复当年的青涩与惊惶,自信举手投足间有了几分你的从容模样。你的辛苦我了然,你的幸福我体味。多想再听一回你的课啊。几次提笔,却不知从何说起。且借今日,听我一叙吧。
还记得,第一次范读诗歌,收获孩子们如潮的掌声与惊叹;第一次在孩子们的欢呼声里唱起《水调歌头》《在水一方》;第一次感冒发烧收到孩子亲手熬的姜糖水;第一次在报纸上看到孩子们的习作变成铅字;第一次在圣诞节里收到无数包装精美、五颜六色的香橙、苹果以及火热滚烫的祝福;第一次在中考誓师大会的大红条幅前见证孩子们的激情与梦想……这些幸福的时刻都是你曾经历过的吧,可教师的幸福何止于此呢?
给你讲一个我的故事。去年年初,班里转来一名男生,名叫超然,“超然物外”的超然。瘦高个,平头,皮肤白皙,戴副黑框眼镜,一副斯文的学生样。初见,好像没什么让人操心的。谁知,没过几天问题就来了。迟到,早退,上课爱睡觉,下课狂练歌,而且只爱李宇春。他平时说话慢条斯理,一提起他口中的“春春”(李宇春),声音立刻抬高八度,如数家珍,滔滔不绝,动作之夸张,表情之丰富超乎想象。不用说,他是标准的铁杆“玉米”。班里谁要是对“春春”有不敬之论,一定会被他犀利的目光射穿千万遍,伴之以激烈的言语甚至武力威胁。一时间,“玉米”超然成了班里的公敌,人人欲除之而后快。显然,师生们都对他的“不务正业”极度反感:语文作业不写,一律抄歌词,抄就抄吧,还满篇繁体字;有时兴奋劲上来了,抢着回答问题,长篇大论,让别人无处插话;零用钱都用来买唱片,一买就是10张,名曰帮“春春”冲销量;拿了父母给的生活费玩失踪,逃课跑到武汉看演唱会,回来还说不虚此行……如此这般,实在让人头疼。
其实,这孩子还是有很多可爱之处的。比如,写字清秀挺拔,堪比字帖,全年级找不出第二个;读书多,涉猎广泛,韩寒、郭敬明、契诃夫、村上春树都是他的最爱;语言表达能力极佳,诡辩起来无人能敌;平时不见用功,考试时却能在90分以上,且写得一手好文章。
可毕竟是初三的孩子,这么耽误下去,仅凭一股聪明劲,怎么过得了中考大关啊?我知道他喜欢“春春”,向往“春春”的母校——四川音乐学院(川音)。既然如此,就和他谈谈“春春”,谈谈川音吧。
到底是有灵气的孩子,最后三个月,他收心,冲刺,专业课以一曲《新贵妃醉酒》“惊艳”过关;文化课,以超高优势“惊艳”过关!高中,向他敞开了大门,川音在遥远的地方静静地等待着他。
现在我手里还有他送的原装大碟,李宇春的、周笔畅的、谭维维的。虽然与他说好的,听过要交流感受的,但说实话,有的还未拆封。好在当时我在网上恶补了各大排行榜的娱乐新闻,百度了一大堆歌坛时评,和他神侃海聊时方气定神闲、游刃有余,并以犀利、独到的见解令他甘拜下风,直叫他对我刮目相看,甚至引为知音。我想,他只是需要一个伙伴吧。这孩子的父母常年工作在外,每月回家一次留下生活费,又不知飞到哪了。从四年级起他就一个人生活,自己做饭,自己洗衣,自己上学,自己管自己。生活也太寂寞了,追个星也算是调剂吧。没有学坏,已经是万幸了。当老师的稍稍关心一下,道理又怎能讲不通呢?
毕业那天,教室里,超然坐在下面高喊:“老师,暑假我能不能找你去玩啊?我们俩一起去北京逛街、买衣服,我请你吃饭……”
后面的话淹没在孩子们的尖叫和笑声里。“不——会——吧,太夸张了!暑假也不让老师休息!”“你把老师当成你姐了吧!”“别说了,老师脸都红了!”“哈哈哈……”是啊,我只有张大嘴巴,瞪圆眼睛,跟着他们一起笑……
你知道吗?那个时候,我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是一名语文老师特有的幸福。那一瞬间,我觉得自己变成了你。
还想告诉你,超然现在不是“玉米”了。用他同学的话说,上了高中的超然像着了魔一样,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学习上了,当然包括专业课。不知他哪来的动力,现在成绩排到了年级第一。真的吗?真的!我想,超然真的找到了他的方向。
生活在继续。我愿像你一样,用心灵写诗,为幸福而教,做一位传递幸福的语文教育人:以生命为舟,以爱心为桨,以信念为帆,以责任为舵,向青草更深处漫溯,在星辉斑斓处放歌。
也许,多年以后,我的学生也会悄然写下:“你存在,我深深的脑海里……”
(作者单位:河北省三河市第五中学)
(责任编辑:李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