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专业成长视角的教师逆商:现状调查与对策探索

2013-12-29 00:00:00张定强曹春艳
中国教师 2013年1期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基本使命。唯有高超的教学技巧、渊博的学识修养、宽厚的人格特质、较强的抗挫能力方可担当此任。教书育人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各种问题和挫折不可避免。尤其在新课改不断深化的今天,社会信息化的程度、知识更新的速度都给教师的职业生涯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加之考评选优、升学考试、岗位管理等压力,教师处处感受到困难与挫折的存在。这不但造成了习以为常的教育经验与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之间的冲突,也引发了事业、家庭、人际交往方面的矛盾,而这些冲突与矛盾的缓和与解决不但需要教师具有良好的情商(EQ)和智商(IQ),更需要较高的逆商(AQ),这三者是教师获取生活和事业成功的重要基础。

逆商,全称逆境商数,是指人们面对逆境时的反应方式,即面对挫折如何摆脱和超越的能力[1]。保罗·史托兹博士将逆商分为四个部分:控制(Control)、归属(Origin & Ownership)、延伸(Reach)、忍耐(Endurance)。这四个部分是进行逆商研究的基础,可以衡量一个人在逆境面前的应对能力。既然教师在专业成长中经历挫折、磨难、考验是不可避免的,那么探究中学教师逆商的真实状态,探寻提高逆商的对策就十分有意义。

一、教师逆商调查

1.调查样本

随机选取来自甘肃省11个地、州、市参加中学阶段新课程培训的语文、数学等学科教师(语文、数学两科教师较多)206名,施测对象中男教师占40.3%,女教师占59.7%,年龄绝大多数在20~40岁之间,教龄在1~10年间的占80.1%,具有初级与中级职称的占93.7%,。

2.调查工具

笔者采用自编的《中学教师逆商问卷》进行调查(辅之以个别访谈)。所用问卷是在参阅中外相关文献,通过访谈征求专家意见,结合教学实际的基础上编制而成的。问卷共有40个问题,每道题赋值1~5分,90分以下属低逆商,90~160分属中等逆商,160~200分属高逆商。整个问卷的克朗巴哈系数(Cronbach’s α)为0.83,题目采用李克特(Likert)量表5级评定,并用SPSS13.0对问卷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本问卷由研究者担任主试,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团体测试,整个过程持续15~20分钟。

3.调查结果

笔者对中学教师的总体逆商情况和在控制、归属、延伸、忍耐方面的分维度逆商情况作了调查(见表1)。控制维度表示的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或生活中遇到逆境时有多大的控制能力;归属维度表示的是教师对逆境发生的原因、愿意承担的责任、改善后果等情况的认知能力;延伸维度表示的是教师对逆境给工作、生活等造成的影响范围的评估能力;忍耐维度表示的是教师认识到逆境的持久性与逆境对个人产生的影响时间的评估能力。

二、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一定的访谈和对收集到的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性别、学科对教师逆商没有影响,而年龄、职称对教师逆商有影响,下面重点加以分析。

1.中学教师逆商处于中等水平

根据数据统计,中学教师总逆商和控制、归属、延伸、忍耐分维度逆商分别为129.68±13.23、34.31±5.27、30.51±4.40、31.60±4.79、33.26±5.50,控制维度最高,起因和责任归属维度最低。

从测试的总体水平看,中学教师的逆商处于中等水平,说明中学教师有较强的抗挫折能力。10年的课程改革中,绝大部分教师能够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课堂教学,积极调控各种因素,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使教学朝着有序有效的方向发展。但在起因与责任归属方面,中学教师的得分较低,说明教师对逆境发生的原因、愿意承担的责任、改善后果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如约9%的教师认为课程目标没达成但自己一点责任都没有;23%的教师认为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会波及自己对他人的态度,但问题的责任不在自己;约10%的教师认为进行课堂教学等方面的改革效果不理想,但自己一点责任也没有。这说明有些教师不能很好地进行归因分析,有责任外推的倾向。甚至有些教师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消极情绪,导致谩骂学生、体罚学生等不良现象屡屡发生。因此,改善教育、教学环境,缓解教师压力,提高教师逆商势在必行。

2.不同职称的中学教师之间的逆商存在显著性差异

从职称的层面看,高级、中级、初级、暂无职称的教师的逆商分别为136.63±16.27、126.49±10.99、131.04±14.15、135.00±7.357。不同职称的中学教师的逆商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高级职称和初级职称之间的教师逆商存在显著性差异;中级职称和初级职称之间的教师逆商也存在显著性差异;暂无职称和初级、中级、高级职称之间的教师逆商没有显著性差异。

教师的职称不仅是衡量教师专业水平高低的标尺,也是社会地位高低的一种象征,追求高一级职称就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动力源之一。暂无职称和高级职称教师的逆商最高,这是因为,高级职称的教师有较好的控制感和逆境评估能力,能够比较正确地看待教育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和挫折,具有坚定的教育信念;暂无职称的教师工作时间不长,为了取得社会、学校、同事对自己的认可,不断地追求上进,挑战自我,从反思的角度追究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具有较好的自我反思意识。而中级职称教师的逆商最低,这是因为,这部分教师已获取一定的职称,略感压力不大,要取得更高的职称以获取社会认同尚需以后的努力,有得过且过的思想,容易自我满足,对一些教育教学问题采用回避或者责任外推的方法来应对,从而导致逆商较低。新课改的推行势必依靠每位教师的努力,高级职称和暂无职称的教师只是教师队伍中较少的一部分群体。要取得新课改的圆满成功,还得依靠占多数力量的初、中级职称教师。所以,如何使初、中级职称的教师能够不拘泥于现状,积极挑战自我,努力创新,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

3.中学教师逆商随着年龄的增长呈递减趋势

从年龄段的统计来看,20~30岁、31~40岁、41~50岁年龄段的中学教师逆商的平均值分别为131.12±13.19、127.99±13.28、122±6.98。可以看出,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学教师的逆商呈递减趋势,但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由于教师职业的相对稳定性,以及教学经验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使得中学教师的逆商呈递减趋势。20~30岁教师的逆商最高,说明教师在刚进入教师职业时有饱满的热情,不断进取,努力改善形成的习惯,能够从自我的角度进行反思。31~40岁教师的逆商较20~30岁教师的逆商有所降低,说明这一年龄段的教师因事业和生活进入较为满意的状态开始松懈,竞争意识随之减退。41~50岁教师的逆商之所以最低,说明这个年龄段的教师职称晋升已无希望、教育事业很难有大的建树,加之课程改革和生活压力较大,很多教师就丧失了竞争意识,并且自认为职业生涯基本到头了,在控制、归属方面表现更多的是责任外推,在延伸、忍耐等方面低估影响力和时间,如在问题“刚刚上完一节课,听课教师发出了许多负面的声音,指出了许多缺点,此类事对自己的影响时间”中,41~50岁年龄段的教师选“一直存在”的比例远远高于其他年龄段。因此,要高度重视随年龄增长而逆商递减的现象,充分调动年龄较长者的课改意识与激情,让其更好地发挥长者的教育风范与引领作用,创新教学方式,更新教学理念,反躬自问,以较强的抗挫折能力去迎接新课程的挑战。

三、有关教师逆商的对策探索

调查和分析显示,“逆商”是影响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核心因素,可以真实地反映当下教师的教学现实,找到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找到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和转折点,从而拓展教学对策空间。教师的逆商是日常教学工作和生活压力与日俱增的一种具体表征,而采取何种态度与行为对待这种现实非常关键。为此,笔者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1.掌握反思方法和技巧,丰富教育智慧,整体提升中学教师的逆商水平

反思是个体特有的心理品质,而教师的反思能力则是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标志。在新课改不断走向深入的今天,教师不仅须对新课程、新模式、新资源进行知识结构的调整和情感态度的调适,更要有高超的反思方法和技巧去体会课程改革背后的深层内涵。逆商的调查就是从反思的视角来探析中学教师在教学生涯中的一些体会和感受。其实教师进行反思的方法与技巧很多,如通过课堂计划表核查本节课教学的基本情况,通过教学有形产品表核查学生知识掌握情况,通过课堂观察表、教学审计表等工具来透视自己的教学真相[2]。这些工具与方法的使用,能够使教师正确地分析与处理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而提升教师的逆商水平。

虽然中学教师逆商的整体水平较好,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应对困难与挫折的能力就一定强。调查发现,逆商水平较低的教师,主要是反思能力的缺失与反思方法技巧的欠缺,因此,教师在专业成长中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反思意识、方法与技巧。教师的反思和自我评价是个体在教学工作中和隐秘的思想中进行的,出现情绪消极时,教师要尝试着采取用反思的方法有意识地控制、保持冷静态度、将问题暂时搁置等策略,分析造成情绪失落的原因,以便有针对性地缓解消极情绪;在感到教学内容单调、烦琐、机械,缺乏创造性和吸引力时,要尝试新的方法或者学习新的知识,对自己的状态进行调试,以保持对工作的热情。同时还要汲取一些教育智慧,不断强化自身素养,真正提高自身抗挫折能力。

2.拓展教研室功能,分享研究的力量,缩减不同职称之间教师的逆商差异

中学教师是在一定的组织下来进行教学与研究活动的,教研室或者年级组就是教师研讨教学活动、发表教学话语、激活教育智慧的重要场所。不同职称、年龄的教师在这一群体组织下交流教学感受,分享教学经验,提出解决问题对策。然而现实中教研室或年级组的境况则是功能缺损、管理无序、活动缺失,甚至名存实亡。为了使教师的专业成长有一个好的基础与平台,亟须明晰教研室的地位,拓展教研室的功能,营造一种良好的教研室或年级组的生态文化环境。

人的大脑对逆境有天生的偏好,不利的事情会比有利的事情留下更深刻的烙印。在教学工作中,教师也会对教学问题和教学失误留下深刻的影响,这就为教师做教研课题提供了丰富的问题源。如针对教学效率问题成立有效教学课题研究小组,针对学困生问题成立学困生转化课题研究小组等。这些课题小组的活动,使教师形成集体合作研讨的模式,在一个良好的教研文化氛围中,不同职称的教师共同出谋划策、奉献智慧,从而全方位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3.建设老中青教师相结合的教学团队,打造优质课堂,扭转逆商随年龄增长递减的局面

课堂教学是中学教师的主战场,也是教师碰到困难或挫折最多的场所。由于教学具有复杂性和对具体情境的依赖性,一个教师每天要做出3 000多个有意义的抉择[3],这样的抉择会给教师带来困惑、沮丧,需要教师的强意志力和高逆商。调查中发现的随着教师年龄的增长逆商呈递减趋势的现象应引起高度关注。扭转这种局面的有效策略之一就是建设老中青教师相结合的教学团队。形式有两种,一种是以学科教师队伍为主组建的教学团队,可就具体学科中的教学问题展开深度的对话与交流。这一方面促使年长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经验,奉献自己的教学经验,另一方面也利于形成研讨现实教学问题的话题,如备课、评课时通过团队的形式进行研讨,不仅使教师达成一定的共识,也引发教师深度反思自己的教学经验与效果,克服部分教师的经验主义偏见,去除认识上、理解上的误区。另一种形式是多学科混编的教学团队,如理科教学团队或者文科教学团队等,团队可就教学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联合攻关,形成合力,综合治理出现的问题。

反观现实,中学成立的教学团队较少,开展教学研讨的形式、方法、效果不佳,因此学校组建老中青教师相结合的教学团队,必须在组织管理上、活动开展上、效果反馈上探索有效的运行机制,使团队成员在知识、年龄、个性、职称上进行互补,使不同年龄段的教师在逆境面前保持一种生命的激情。

参考文献:

[1]路西.让逆商AQ克服逆境[M].北京:中国盲文出版社,2002:11.

[2]张定强.核查表:积累、提升、拓展教育智慧的有用工具——基于专业学习、教育教学、教育研究的维度[J].当代教师教育,2011(3).

[3]Charlotte Danielson.教学框架—— 一个新教学体系的作用[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6.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李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