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体育教学的质量监测制度,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2013-12-29 00:00:00马赞
中国教师 2013年1期

《中国教师》:近几年学生突然昏倒在操场的情况时有发生,您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余立峰:这只是学生体质下降的表现行为之一,但是这个现象的成因不能简单地归因为学校体育。国家对学校体育不可谓不重视,而现实中落实却困难重重,其中最大的困难就是锻炼时间缺乏,体育课时、课外活动时间被文化课挤占的局面很难改观。因此,想要改变这种现象,需要综合治理,单靠体育课程改革,加大学校体育工作力度只能治标不能治本。

《中国教师》:近日,国家多部委联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意见中指出,每位学生都要学会两项终身受益的体育锻炼项目,若持续三年学生体质下降,其地区和学校教育工作评估和评优评先将会被“一票否决”。您怎样看待这一举措?您认为这将为体育教学改革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余立峰:在当前形势下,这一措施不容置疑是十分必要的,也是非常及时的,前提是能够严格执行,用“真检查”并将结果向社会公开,肯定会有效果的。但对体育教学改革的影响将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会因为对学生体质的重视而改善体育教学现状,学校可能会从关注体育竞赛结果转向体育课堂教学情况,从而促进体育教师重视体育课堂教学;另一方面,如果检查公布的方式方法不科学合理的话,如检查结果简单排名,将会导致体育课堂教学内容简单缩小化cfa3952ae99640127e97090c6c65e371,教师出于检查的压力而将体育课的内容无限缩小,仅把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几个项目作为体育课的教学内容,这种现象在体育纳入中考考试体系以后初中体育课教学中已经存在,长此以往将对体育教学改革带来很大困难,学生喜欢体育不喜欢体育课的现象将很难改变。

《中国教师》:《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积极探索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中增加体育科目的做法,推进高考综合评价体系建设”。这意味着体育科目或将进入高考评价体系,您认为是否可行?

余立峰:在高考不进行彻底改革的情况下,体育进入高考评价体系,将是最有效的方法。其实体育进入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不是没有操作性,关键还是观念和监督体系完善问题。只要提供合适的项目内容和标准,学校或区域内自行考试,验伪制度跟进,做到公开透明,实施体育学业考试完全有可能。有一种观点认为体育进入高考,会增加学生负担,请问增加学生身体练习的负担不好吗?学生现在负担重的不是身体练习而是学业负担。因此通过高考这个“指挥棒”来促使学校、家长、学生重视体育锻炼,至少在当下是可行的。

《中国教师》:作为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体育与健康教学评价一直是衡量体育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您认为怎样的教学评价能更好地保障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顺利开展、更适合学生的健康发展?

余立峰:体育与健康教学评价的内容很多,维度也很多,其中学生学习结果是最重要的部分。而目前体育与健康教学评价中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基本上停留在体能方面,而且也只有学生体能情况评价工具比较成熟,如《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在实际操作中也基本上是以“体能论英雄”,对学生学习运动技术水平的评价几乎没有。虽然体育教师对学生学习运动技术的结果也会按照自己的经验或者一些主观的评价指标进行打分,但是并没有像《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那样有比较成熟的、统一性的评价工具,也没有进行成绩的上报和监督。因此,学生体育运动技术学习结果处于无人监管的状态。大力建设健全运动技术教学结果的质量监测制度,将是保障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顺利开展、有力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

《中国教师》:一线体育教师应该如何开展课堂教学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获得运动的技术?

余立峰: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停留在使用练习方法阶段,要对“练习方法”的教学引起足够的重视。技术掌握需要反复练习才有效果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的矛盾非常突出,现实中实际教学的时间非常有限,并不能完全满足技术掌握需要,因此,我们只有在尽量多安排练习次数的基础上,重视、加大“练习方法”的教与学,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并明白有哪些方法可以促进技术的掌握,以及这些方法在课外自主练习时应该注意的地方。这点也符合2011年版课程标准对课程性质的修改要求,即“本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程”。“练习方法”也是很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是帮助学生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的基础。由此,教师在安排教学时,知识目标中是不是应该对练习方法学习多少、使用要求、注意点有相应的描述。

《中国教师》:2011年版课标已经进入了实施阶段,您认为应该怎样做好教师课标培训工作?

余立峰:我建议专家、教研人员多去寻找、培育与课标理念相对应的教学案例,特别是片段案例。一线的体育教师一般都比较感性,他们更需要的是理论对应的直观行为的培训,不论教育理念有多好,都应该结合行为表现,这样教师们才更容易理解理念,提高培训成效。

《中国教师》:基于2011年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教育改革是广大教师接下来要努力与奋斗的,对此,您还有哪些建议与要求寄予广大教师?

余立峰:作为一名体育教师,首先要认真阅读文本,这是最基本的;其次要去整理不同水平段的目标,把它们放在一起比较,以帮助自己理解、明确所教年级的目标定位;最后希望教师们从基本规范做起,不能将体育教学的优良传统丢弃。

(责任编辑:林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