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问题
教育界习惯于把测试的影响称为Impact,语言测试界则称测试的影响为Washback,汉语翻译为“反拨作用”。测试的反拨作用既可能有害也可能有利,测试的重要地位与产生的影响成正比关系[1]。教学中的测试可以改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行为和态度[2],也会影响到教育实践和教育信任[3]。测试能为教学提供目标并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对其进行监控。正如Hughes所说的,语言测试与语言教学是“伙伴关系”。宋卫民认为没有测试的考试无法对教学产生正反拨作用[4]。
目前,高中英语听力测试改革已在全国展开,各省都在努力改进本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以下简称“高考”)英语听力测试。山西省高考英语测试自2005年采用全国试卷(一)以来,高考英语听力一直实施高考英语听力不计入总成绩,仅作为报考语言类大学的参考分数的政策(以下简称“当前政策”),没有实质性变化。本文在山西省徘徊于是否“将英语听力测试直接加入英语测试总成绩”(以下简称“假设政策”)之际,研究三大问题:(1)教师对于英语听力政策调整的态度如何?(2)高考英语听力测试政策调整对教学的目的、内容、方法、态度产生什么影响?(3)教师是如何认识目前的听力政策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影响?本研究希望通过问卷调查探索听力测试的反拨作用对一线教师的教学产生的具体影响,为决策者对恢复高考听力测试、确定高考听力测试地位和发展高考听力测试提供数据支持,为完善英语教学与提高教师专业化发展努力。
二、调查方法
1.理论框架与调查工具编制
近年来,有关语言测试的反拨作用研究逐渐增加,主要研究结果有四点:第一,大多数测试对教学产生的负面影响大于正面影响;第二,测试不同程度地影响教学态度、内容与方式、顺序与速度以及深度与广度;第三,测试影响教师专业化发展;第四,测试对教师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与教材的使用影响较大。
基于Alderson和Wall提出的语言测试对于教师教学与发展的影响为主要理论依据,进一步参考相关研究成果,如:Alderson和Hamp–Lyons[5]的TOEFL备考课程对教学的影响,朱淑颜[6]的大规模考试对山东省英语教师英语教学产生的影响,王淑萍[7]的探析高考是如何影响教学等,在与山西省原教科院院长多次交流的基础上,本研究首先对4位太原市英语教研员进行访谈,然后编制了具有较高内在效度的《关于英语教师对高考英语听力教学的调查问卷》,完成本次的调查研究。调查问卷主要包括4个方面: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态度,共19道选择题与1道开放式简答题。
2.调查对象与调查方法
本研究首先访谈了4位山西省英语听力教研员,然后根据分层抽样的研究方法,对山西省太原市省级示范高中(2所)、市示范高中(2所)和一般高中(2所)的英语教师发放问卷。共发放问卷43份,收回43份,有效问卷43份,高回收率与科学全面的抽样都增强了调查研究的外在效度[8]。同时,每所学校随机抽取一个班级进行课堂观察。问卷调查采用Excel2007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课堂观察的整理与分析为问卷调查的量化数据提供了更为深度的支持。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问卷调查
(1)高考英语听力政策的态度与影响
调查43位英语教师对听力政策的态度,数据显示:96%的教师认为高考应该考查听力,并且支持高考英语听力测试的成绩直接计入总成绩;剩余4%的教师支持当前把英语听力测试成绩作为报考语言类大学参考内容的规定。针对教师对高考英语听力政策对教学产生的影响,问卷统计表明:所有教师都认为考试政策会对教学产生影响,93.02%的教师认为科学的高考英语听力政策对教师教学的积极影响更大。仅有3名教师(6.98%)认为,无论听力测试多么科学,对教学带去更多的是负影响。
针对英语听力对教学产生的影响,我们从英语教学的9个方面对43名教师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政策的改变对教学内容产生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教学方法、教学重点、教学深度与广度、教学资料选择、教学目的等,而对于教学流畅性影响最小。
(2)听力教学的目的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源于不同的教学目的。本调查问卷设计了两个多项选择问题,了解教师针对不同政策下教学目的的变化。问题一要求教师回答当前政策下的教学目的有哪些?问题二要求教师回答,如果听力政策调整为假设政策后,教师对于听力教学的目的有哪些?对比两题结果发现(见图1),如果听力政策由当前政策改变为假设政策,将会新增70%的教师将“帮助学生通过考试”作为教学目标,使得“帮助学生通过考试”成为今后教师进行听力教学的第一大目的。“传授学生英语语言知识”与“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这两个教学目的,在假设政策下,都得到了更多教师的重视。
(3)听力教学的内容与方法
图2表明,不论在哪种听力测试政策下,教师都首选高考题型作为听力教学内容。并且在假设政策背景下,教师减少了使用多种题材的英语材料作为教学内容,增加了更贴近考试的内容。
教学内容虽然不能决定教学方法,但是会限制教学方法的使用。以高考题型为教学内容的课堂上,教师的教学方法会局限于以教师为中心的语法讲解与听录音做试题的机械训练。学生对于听力的学习也只能局限在固定的题型与内容中。这样的听力学习如同一场场听力测试,学生失去了对听力的兴趣也理所当然。
(4)教师专业化发展
对比当前英语听力政策,本研究调查了教师认可的假设政策对其专业化要求是否有差异,有怎样的差异。18.6%的教师认为两种政策下对于教师专业化要求一样;81.4%的教师认为,如果将听力政策调整为直接加入高考成绩,那么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也更高。调查的43名教师,没有一位教师认为假设政策对教师专业化的要求更低或者不知道。
另外,我们调查了假设政策对教师专业化的提高有怎样的影响,并进一步让教师阐释产生该影响的原因。数据统计结果为,16%的教师认为有非常大的积极影响,21%的教师认为有一些积极影响,44%的教师认为没有影响,18%的教师则认为有一些负影响,没有教师认为有非常大的负影响。我们预期,如果将英语听力直接加入英语测试总成绩,不仅会让教师意识到英语听力教学的重要性,还会激发教师针对自身英语听力的重新学习,间接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水平。并且,81.4%的教师认为,假设政策需要更高要求的教师专业能力。我们也理所应当地认为,绝大多数教师会选择假设政策对教师专业化提高有非常大的正影响,但是真实的数据结果与我们的预期是有差异的。进一步分析44%的教师选择无影响与16%的教师选择负影响的理由,我们发现:第一,不管是在哪种政策下,他们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通过考试,而对于自身专业化的发展则没有全面的把握;第二,目前的教学压力已经很大,教学任务也很重,缺少时间提高自身专业发展;第三,学校没有相应的组织或者培训小组关注教师专业发展。
2.访谈
访谈的4位教研员一致反映,山西省正在实施的高考英语听力考试政策实质上弱化了英语听力教学,阻碍了学生英语实际交际能力的发展,不利于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目前,山西省高中对于英语听力课程设置大多为一周一课时,并随着年级的上升呈递减趋势。多数学校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直接选择取消英语听力教学任务,直至高三年级采取考前集中形式的听力训练,完成高中阶段的听力教学任务。这样的教学安排,首先无法提供教师科学教授听力的教学环境,无法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听力能力。其次,形式单一、枯燥的突击训练,不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听力的兴趣,反倒让学生厌恶学习听力甚至是与英语有关的基本技能,间接对英语听力教学产生了消极影响。
受访教研员张老师(匿名)说道:“大多教学生是很喜欢英语的,但是由于听力基础差,在课堂上总是听不懂老师的讲课内容。一天、两天过去了,一个学期过去了,渐渐地就对英语失去了兴趣。为什么?”张老师继续说,“教师没有重视对听力的教授与对学生的听力练习”。教研员刘老师(匿名)也反映:“在听说课上,学生最初很积极,想发言。但是当老师抛出一个问题,很多学生就低下了头。我多次询问才知道,学生是因为听不懂才不知道要说什么。从那之后,我就体会到,听力对于学生说的重要意义。”还有教研员宋老师(匿名)认为:“在实际的英语交流中,学生听不懂导致回答错误带来的挫败感使他们体会不到英语带来的成就感与乐趣,最终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由于没有充分发挥测试的反拨作用,忽视了对英语听力的硬性考查,这就出现了教师即使意识到听力培养的重要性却不能在实际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听力能力的矛盾现状。在这里,我们需要山西省考试部门支持高考的正反拨作用,积极作出英语听力测试政策的调整。
四、研究结论
众所周知,高考英语测试是一项具有重大利害关系的国家级考试。高考英语测试中是否考查听力和以哪种形式考查听力都会对教育领域中的不同利益阶段产生不同的反拨作用。时代的发展要求各地教育部门重视英语的地位,要求各学校积极跟进英语改革建设,要求教师提高英语教学水平与自身专业化发展,最终要求培养出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本次调查研究发现:(1)高考英语听力测试对于教学的反拨作用十分突出;(2)教师对是否调整听力政策,态度明确;(3)改革高考英语听力政策可能会出现初衷的落实与教师教学实践二者间的冲突;(4)目前高考英语听力政策不利于教师专业发展。
针对研究中发现的问题,我们从以下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1.政策性建议
目前,全国高考共有19套英语试卷,其中含3套全国卷与16套高考自主命题卷,测试的形式与试题结构因省而异。首先,考试决策者应该重新认识听力在英语学习与教学中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调整当前的听力政策,恢复听力在英语高考中的地位。语言测试是语言教学中的必要环节,没有听力测试的高考英语在考试时无法对英语课程改革产生正反拨作用(高考英语听力测试的现状与诉求)。其次,进一步优化高考英语听力测试的形式与试题结构,提高高考英语听力测试试卷的信度与效度。最后,为顺利实施听力测试,规避可能性风险,教育部门应该全面做好听力测试的保障措施与应急措施,避免不必要的误解导致社会骚乱。在高考听力测试期间,社会相关部门应该积极协助听力测试的进行。例如,减少无线电、电磁波等对高考英语听力的干扰,尤其是通过广播渠道进行听力测试的地区更应该加强技术方面的保障;协调飞机飞行的区域、汽车行驶路线、火车停止鸣笛等各种可预测性干扰,为考生创建一个公平平等的测试环境征求各方面的积极配合。
2.对教师听力教学的建议
(1)对听力教学内容的建议
在符合学生认识发展水平、心理水平与语言水平的基础上,听力教学内容材料的选择要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或者符合时代潮流的语言情境,还应该将学生们的兴趣、爱好融入到真实的听力教学课堂中。结合本次对学生的问卷调查,我们可以从学生喜欢的测试题型出发,将语言文化背景、时代英文电影、情景剧与歌曲、广播新闻、文学作品、国外课堂重现等作为训练听力的材料。
(2)对听力教学方法的建议
在英语听力教学中,除了使用录音这一最传统的方法进行教学,我们还可以尝试使用多媒体加大对学生目标语言的输入量。通过流畅的画面、纯正的发音、背景音乐与文化的渗透等多方面可带给学生视觉、听觉等感官冲击的多媒体,学生更能够理解所听内容,对于英语语言的理解也更深刻。
(3)对听力教学环境的建议
听力教学对于教学环境的要求相比说、读、写的都要高。如果没有最基本的听力硬件设备,对于听力可持续学习是很困难的。另外,语言环境、教师专业水平与听力教辅,这都是教学环境的组成部分。因此,有条件的学校应该配备专门的听力教室,安排听力课进行听力教学。通过给予学生具体环境下标准、规范、清晰的英语,刺激学生大脑听力区域更好的发展。还应该注重教师专业发展,有条件的开展教师英语听力方面的学习,组织学校英语教研组进行听力教学的学习。
3.对教师自身专业化发展的建议
(1)教育部门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支持
教育主管部门应该重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问题,在规范英语教师的专业资格认证基础上,提供英语教师在职进修培训的连续性政治政策与经济政策的支持。例如,提供教师外出交流学习的机会,增加教师工资福利,改进高中英语教师教学评价,保护教师专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2)教研组织及学校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引领
教研组织与学校首先应该尊重教师,信任教师,给教师创造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和谐大环境。其次,教研组织与学校应该制订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为新手教师与专家型教师提供科学明确的专业化发展途径。最后,教研室应该向教师提供教研活动经验,学校为教师营造教育科研的平台。例如,开展教师总结“课例研究”的教研活动;创设本校教师共同体互助平台;组建本校教师与高校教师共同体,为教师获得新理念、新知识提供新来源。
(3)教师自身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终极保障
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是教师自身专业意识的发展。自我发展是人类对自身的不断追求。作为培养国家栋梁之才的教师,应该确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以反思性教学为原则,积极主动地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保障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可持续进行。
参考文献:
[1]Hughes A. Testing for Language Teachers[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23.
[2]Alderson, J. C. ﹠ D. Wall. Does Washback Exist? [J]. Applied Linguistics. 1993, 14(2).
[3]Cohen, A. D. On Taking Language Test: What the Students Report[J]. Language Testing,1984, 12(3).
[4]宋卫民.高考英语听力测试的现状与诉求[J].考试研究,2012(5).
[5]Alderson, J. C. ﹠ L. HampˉLyons, L. TOEFL Preparation Courses: A Study of Washback [J]. Language Testing, 1996, 13(3).
[6]朱淑颜.大规模测试的反拨作用对高中英语教学及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06.
[7]王淑萍.新课标下高考对高中英语教与学的反拨作用[D].山东师范大学,2008.
[8]Creswell, J. W. Educational Research: Planning, Conducting, and Evaluating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Research [M]. Boston: Pearson, 2012:159.
(作者单位: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教育学院)
(责任编辑:马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