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前面只是作为负责人说了几句开场白,结果你们一说就说到了十二点(众大笑:我们错了)。错了?现在才知道自己错了?按计划是到十一点半(众笑)(杨丽红:说明这个有效)。被他们吊起了胃口,我也说两句。我觉得大家真说得挺好的。按照我们的期望,其实每一次都应当是四个人一起来校,这才有威力。但今后的工作方式可能……因为有两个学校,估计要分两队,所以你们要看我们就多看两眼,我们今后有可能就要去另外一所学校了(众笑)(杜亮:我们也要多看两眼)。你(杨丽红)也要多看两眼……下一次可能只有到北师大集中开会的时候才看得到,或者到你们教委集中开会的时候才看得到(杨丽红:我以为就相忘于江湖了)(众大笑)。其实挺遗憾的,但……但因为这……(余清臣:没事,你是组长随时能看,甭管分到哪个学校……)(众笑)假设没有分到这里的话今后要看就要专门过来(余清臣:工作检查,作为一项工作……呵呵呵)(杨丽红:随时欢迎),所以还得留一点印象。说不定大家回去觉得这个地方好,就抢着来。那我作为组长肯定必须是最后一个轮到发言的嘛(杨丽红:肯定有吸引力)。你这么一说我就更着急了,再不说的话,我就只能在这个地方“齐天大圣到此一游”了(众笑)。
绿色教育的根子是我们自身的改变
我觉得刚才讲的不要用一把尺子去量学生,也不要用一把尺子去量教师,这一点很重要。我们现在的教学太强调模式了。包括我们自己,整个课题组可能也试图在搞一个模式。这个东西有的时候其实也是相互逼出来的。有些时候你们逼我们,有的时候我们觉得你应当要,就这样做出来了。所以有一阵大家都在讨论绿色教育的课堂指标。那天讨论的时候,我觉得挺困惑的。大家总觉得我们要给你们搞出一个模式来。你们为什么要模式呢?我们搞理论的很不理解这个,就像我们说你们要尊重所有的学生你们不理解一样,你们要模式我也特别不理解。要是大家都不用操心,都希望依葫芦画瓢,按照我们给他定出来的这些东西,他就能够做出绿色教育来?我真是不相信这一套。绿色教育的根子还是我们自身的一些改变,是不是?不是我们要你改变,你自身得改变你才绿色,你才有活力,你才能够生根发芽,你才能够成长。不然的话推一下动一下,然后你自己照着做,把所有的人做成一个样子,这个确实是有问题的。
另外一个,刚才杜亮老师讲的文化的问题,我觉得确实很重要。如何接纳中国的教师,如何接纳中国的学生,又如何接纳中国的文化,这个真的是一个很深的课题。所以很多时候都要我们消除这个偏见,消除那个偏见,然后要中立、科学、有效,这一套话语就都来了(杨丽红:多元文化并存嘛)。对!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偏见中,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特定的文化模式中。我们有自己表达的习惯,有自己语言的习惯,有自己行为的习惯。我们学生在课堂上,有的时候很羞涩,换个眼光来看其实是挺可爱的。何必要求他们一站起来就嗓门特大?我们老师要求声音洪亮,觉得那才可爱,也不是。我们现在的迫切任务就是如何真正利用好老师本身,用好老师本人,而不是从老师身外去找一套东西,让他照着做。绿色教育实际上就是要运用好环境之中的力量,运用好我们已有的这个系统中间的力量,不是到外面来搞一套东西。玫瑰花是很好的,但不是要把所有的东西都换成玫瑰花,树有树的美,草有草的美,各有各的美。
老师不是交际花,教育的力量在内心
(杨丽红:把教师的禀赋引导出来。)对。我们老师有的时候不能够教所有的学生,所以有的老师为这个事情所困惑:我只能够教一部分学生,其他的学生就离开了我。我们把他们说成是学困生,其实人家也不困,人家在别的地方挺好的(众笑)(杨丽红:跳绳跳得好)。对!跳绳跳得好,唱歌唱得好,跳舞跳得好,人家哪困呢?从我们自己的角度来说是“困”,其实问题的实质是,我们老师自身“困”。(余清臣:我们只是说他学习课本知识困难)
学习困难也不是,只是说跟着你学,他是困难的(杨丽红:换一老师也行)。对,换个老师也行,或者说,你多看他两眼,多拍拍他,他就学好了。你多朝他笑一笑,他就学好了。所以这个东西,这个人的成长,确实是一个很奇妙的事情。但我们老师的这个内在的力量,很有力量但又很有限。所以我们交朋友只能够跟一些人交朋友,总不能够跟所有的人交朋友,这是正常的。但是我们老师现在为这个事情所苦恼。这个,我觉得就不是一个绿色、环保、生态的理念了。我们希望跟所有的人……就像一个交际花一样,跟所有的人都交往(众笑)。这个确实不好,要是那样的话就需要训练了。我们老师本人自己的个性、自己的魅力、自己的学识那一块,确确实实就有问题了。所以我们有的时候,包括改革本身,也是制造问题。事实上,当我们尊重学生个性的时候,有些学生不能教,就是一个很自然的事情了。如果是很自然的事情,只要我们往那边努力过,这条路也就基本上可以放弃了。实际上就需要我们用其他的办法、其他的门路来思考这些学生。或者引入多元智能的观念,人家就是有不同的能力啊;或者使师生的组合产生变化;或者,既然我们多朝他(学生)笑一笑,多拍一拍,他就好了,那么我们师生这个距离、交往的模式,改一改,不就可以了吗?所以未必就要改变我们老师太多的东西,这个我觉得确确实实是很重要的,我们太不把老师本身的这个力量当回事,太不把老师已有的东西当回事,所以拼命地(杨丽红:想灌),就像邯郸学步(杨丽红:应重视内在的东西,内在已有的东西),让学生跟着老师跑,让老师跟着专家跑。所以一看到我们“专家”就想求教,这个就……
教师的命运注定既幸福又痛苦
教师的这个命运呀,有时是既幸福又痛苦的。你怎么学都不可能摆脱自己的痛苦,怎么学都觉得自己不够。像我们也是这样,今天上了一节好课,就特别想上下一节。但是心里也挺紧张的,下一次的课学生还喜不喜欢?心里一直都在打鼓呢。你说这个焦虑怎么能够去得掉,肯定去不掉的,所以,教师就与焦虑相伴,焦虑与幸福相伴,这是没办法的。
关键是不断进步,并学会迷恋自己
关键是你是不是在思考这个问题,你是不是在提升自己,是不是在不断地改进。但这个东西绝不是要让你按照别人的一套东西去做。你还是要从自己这个地方生根,从自己这个地方开花。从绿色教育这个角度来说,每个人都要站住……立身之本不能丢。但是问题是,我们老师也不知道自己是个什么人,也不太迷恋自己,不太相信自己。不像你(杨丽红),你一见到我们,就把你的那些东西(童谣集、散文集)拼命地往我们面前推,不断地向我们展示(众笑)(杨丽红:我太有影响力嘛)。是的,所以,你看,一个这样的人,跟我们初次见面,就像老朋友一样。其实我们一来的时候也在想,这个杨校长,我们联系她,她又不给我们派车(众大笑),我觉得这个距离很远!(众笑)然后,我还有别的想法,好像联系的过程中还出了一些事情(杨丽红:没有的事)。误解嘛!(众笑)人与人之间……但是,本来距离那么远,已经快两极分化了,我们这四位学生(即理论组的四位老师)在你们面前已经快两极分化了,但一来结果都成了你的好学生,这个过程究竟是怎么回事?
所以,实实在在的,我们老师要迷恋自己,你不要把自己那套丢掉了,我们要帮助老师形成自我,这点最重要。现在老师没自我,拼命地想去跟别人学。(杨丽红:自我了不好管)(众大笑)你这个校长,主任(叶向红),你看,这个这个……她就是说给叶主任听的(余清臣:最后杨校长也自我了)(杨丽红:孩子太自我不好管,老师太自我也不好管)。但是如果真的自我了,他也不太需要你原来的那些管了。我最近参加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结题,已经写了研究工作总结,又写了研究的新闻公报,前面的那些什么计划也都写了,他最后还要我写一个研究总报告。我说什么叫研究总报告?我把我的论文一点一点地都整理好了,印得特漂亮,而且文章写得都特好,发的层次也不错,有《教育研究》,还有台湾的。他说这个东西不是我们要求的,我们要求的是你得给我们写一个研究总报告,交待研究目的、内容、方法,写3万字。我说我不已经写了,新闻公报就是这个东西,研究工作总结也是这个东西,我已经写了两遍。然后再加上我们前面开题、申请也都写这东西,三遍、四遍了,他还要我写。我说我不写。他说你不写我就不能够给你上报,结果就真的把它退回来了。
(杨丽红:不好管吧?不好管吧?)我就不好管(众笑),但你干吗要管我?(杨丽红:这要是我,我就给您解决)(众笑)你是搞管理的,你是做服务的,你是要做好服务,为我的成长负责的。你现在不用为我的成长负责……(杨丽红:那下回你不写他也不写)(众笑)怎么可能?我们都已经写了,而且写得很好。所以我就不再写,然后他就找学部,学部领导也来跟我讲,真是把我气得。我做的好东西他不要,原生态的东西他不要,他非得要你按照他那个框框搞个东西出来。你(杨丽红)事前也说搞绿色教育之后,原生态的东西(送我们的那种童谣、散文、诗集)已经几年都没写了(杨丽红:呵……没有这事,没有这事……)(众大笑),你这不是拆我们绿色教育的台吗(众笑)?(杨丽红:我说我那几本书是我在前面的学校写的,到这个学校我就专心致志做绿色课堂、绿色教育,我们那行动纲领我拿给主任看)别看了,她原来那原生态的跟这个东西(学校绿色教育行动纲领)完全不是一回事(众笑),你难道看出来这跟你原生态的相关?(众笑)(叶向红:绿色教育其实两者都要,你要写,到这也要写)(众大笑)
使教师成为人,使人成为他自己
我们理论组的,可能跟其他组不太一样,都是强调理论……所以要说我们这个理论组今后的方向是什么,我们肯定会说,使人成为人,使人成为他自己,使教师成为人……我们主要是帮助教师个人成长。而且我觉得绿色教育是建立在教师成长的基础之上,从外面搞一套东西让他照着做,没有内在的动力源,你不把他这个内在的发动机给发动了,这是很难的。
如果是这样,假设我们这里也算是一个课堂,如果是这个课堂要绿色的话,你们就不能眼巴巴地望着我们,是不是?其实这个东西对于大家来说都是个挑战,你们面临的那些问题,对于我们来说也是难啃的硬骨头。我们都是一条船上的,一根绳上的(众笑)。所以这个过程也是一个同舟共济的过程。好多东西,你启发我一点,我再启发你一点,大概是这样,我们整个工作方式大概也是这样。如果你启发不了我,可能我也启发不了你。很多东西可能都是遇强则强,遇弱则弱。所以很多时候都是(众笑)……“诗向会人吟”。你给我们这些会人吟诗(杨丽红活动前曾给我们看她的诗集),你的劲头就足。如果你给我们吟诗吟了半天,我们一点反应也没有,你那些书也就不会送给我们了。
当然,这势必就给我们的学校和学区工作提出严峻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