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与艺术:我们要做点灯的人
——绿色教育基本理论组在行动
编者按: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与北京市石景山教育委员会的“绿色教育发展实验区”项目一直致力于推进大学、学区(含政府)和中小学的深度合作,基本理论组在其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基本理论组的成员由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基本理论研究院的老师组成,前期由檀传宝教授负责,2011年下学期改由康永久教授负责。其他成员有余清臣副教授、杜亮副教授和丁道勇博士。其中丁道勇博士为项目联络人,雷涛、李乃涛、郑梅钦和江雪婷先后担任项目秘书组成员。2011年下半年起,基本理论组选取石景山区银河小学作为项目实验校,围绕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开展听课、评课、研讨等活动,力求从一线的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采集课堂教学案例,与一线教师分享课堂观察成果,基于现场自下而上地提炼或建构理论,参与指导学校教科研课题与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提升一线教师自身的反思能力与研究能力。每次调研结束后,都及时整理课堂与研讨实录,力争在下次下校调研时与项目校的教师分享,同时向其他项目组和总课题组乃至石景山区教研室分发实录,产生了很好的反响。本期《特别关注》栏目主要反映基本理论组第一次下校研讨(2011年12月20日)的成果,供广大读者享阅教育理论与实践碰撞的精彩火花。
欢迎来到学校!我校有幸成为基本理论组的实验校,感到非常荣幸。两年来,学校绿色教育理念得到加强,在北师大专家和教育部门的引领下,教师的教育理念和课堂行为正在发生积极的变化。尊重生命、尊重规律、尊重差异、点燃学生热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为教师追求的职业目标和教师反思课堂教学行为的依据。根据绿色教育的总体方案,结合我校实际,我们确定了教学工作的总体目标:教学在持续改进中走向高质量。下面介绍一下我们学校层面具体的做法。
聆听“窗外”的声音
第一个维度,是聆听窗外的声音。比如说今天专家的指导,就是一次我们向专家、领导学习的机会。专家培训主要是指专家讲堂。使我们特别受益的,就是专家的这种浓厚的学术氛围。我们教师的教育情结得到了升华,教师的教育力、实践力、反思力以及应用教育技术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专家的精彩讲座开拓了我们的教育视野和我们的教育经验。上一次余清臣副教授来,大家就跟我说,余教授从不同的视角来评课,特别好。来自专家层面的还有“名师课堂”,分为“走进名师”和“名师走进”这两个课堂。在与名师的面对面学习中,我们的课堂更加生机勃勃。
优点说透、缺点不漏、方法给够
第二个维度,是“来自行政的引领”。我们学校从校长书记,到教学部门、科研部门,方方面面,通过三个点来指挥、引领我们这支队伍。每学期都有讲座、指导,还要听课评课。听课评课,我们都是“优点说透,缺点不漏,方法给够”(众笑)。确实是,因为很茫然,如果光提出问题,那怎么办啊?如果不给出具体的方法,等于我们听完就完了。所以既然说出了问题,我们就要给教师说出改进的方法、改进的具体措施。再次就是示范研究,比如,由校长亲自走向讲台、走向课堂,引领我们开展课题研究。
以情境为基础的反思
第三个维度,是我们教师自主的团队互助。常态下的同伴互助,我们学校每个年级四个班、五个班、六个班不等。教师之间的常态互助是不定时的,随时进行。同时有“教师讲坛”,我们发挥教学能手、骨干教师、教研组长的作用,每学期都有一些针对性的经验讲座,或者是展示。比如说,上学期围绕绿色课堂,我们教学能手做了几种情境式的反思,教师们特别喜欢。因为情境反思,不是干巴巴的PPT,有文字稿、有实录在里面,教师们受益匪浅。这学期呢,我们是骨干教师接着来做这种情境反思。也是在专家和教研部门带领下的“团队教研”。
“我们特别愿意承担任务”
第四个维度,是教师的个人修炼。通过一种考核,还有说课练兵、课堂反思,或者承担一些大的任务来促进教师的成长。我们教师特别愿意承担任务,因为在承担任务、在任务驱动的过程当中,能促进我们的发展。比如这学期我们就接待了贵州百名骨干教师来我们学校参观,我们教师欣然接受,把贵州教师的参观当作我们提升的一个过程。还有青海的教师来了,听听音乐课,看看合唱,我们也是抓住了这个机会,跟教师好好沟通,很好地体现了绿色课堂的理念。这个“个体历练、磨课研讨”让人体会非常深刻,我们教师的一节课,试讲七八遍,修改六次。就是这样的磨课、这样的历练,看出成长了,也有了研究成果。
有效的课堂与教研范式像“抓手”
绿色课堂改进以来,我们确定了我们学校的有效课堂范式和有效的教研范式。这个课堂范式和教研范式给了教师、教研组以后,他们就有了改进的“抓手”,知道课堂应该朝哪个方向去努力。比如说,首先我们课堂要体现绿色“尊重生命、尊重规律、尊重差异”,我们要体现勃勃生机的课堂,因此课堂改进目标也是:生动、扎实、有效。所以教师们也要随时注意,师生的课堂互动要有效。其次,明确目标,包括像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整合教材内容、引领和培养学生思维,我们都给教师“抓手”,有方向性的范式。两年来我们这样去做,去摸索。再者,我们也引导教师在工作当中提炼有效的教研范式,这是教师在教研过程中提炼出来的,不是外界硬给的。比如我们有了什么问题,在教研部门、专家的引领下,我们就把它确定为课题。有了课题以后我们进行目标的制定,然后进行集体备课。在研究过程当中,我们通过课堂观察、案例分析的形式去研究。遇到共性问题,我们提炼出解决问题的经验,还有问题,我们再思考改进。主要是通过集体评议,主要形式是通过“同课异构”,然后探索有效的教研范式。教研组也是通过这样的范式来推进绿色课堂的改进。下一步的工作就是要提炼出教研成果,推广到教师。
当然,课堂教学中依然存在困惑,这也就是今天专家和领导来,我们最想跟各位专家、领导说的,希望得到专家、领导的帮助。我们想分别让语、数、英的学科组长跟专家讲讲我们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