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题的产生
1.问题的提出
加快教育改革,切实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以保证小学生每天1小时的校园体育活动。从目前的情形看,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仍存在四个问题:一是学校和社会注重升学率,重智育,轻德育和体育;二是城市学校运动场地狭小,农村学校缺少运动器材,很多学校缺乏体育教师;三是有的学校因害怕学生意外伤害而不敢组织体育活动;四是学生的体能指标不断下降。上述问题如不切实解决,将严重影响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2012年,为了全面推广素质教育,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菩提路小学(以下简称“菩提路小学”)参加了区子课题的研究。该子课题主要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广东省中小学生体能素质评价标准(试行方案)》和《中小学生健康体检管理办法》为学生体质健康的基本依据,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围绕“提高兴趣,主体参与,分层指导,及时反馈,激励评价”的方针,提出“在构建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强化创造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主体思想,从而提高小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2.选题的依据
激发兴趣是构建学生主体地位,提高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关键。因此,在实验中我首先注意学生兴趣的激发和培养,使学生在轻松愉快、无忧无虑的情境中学习,从而体验到体育学习的快乐,最终产生体育学习的兴趣。
由于教学条件所限和某些教学理论的偏差,在体育教学中存在三种不良现象:一是教学内容低水平重复,二是一部分学生偏项,甚至逐渐失去体育学习的热情,三是很多学生上课懒散、练习质量不高,甚至怕苦怕累。那么,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体育课呢?为什么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越来越差呢?笔者通过调查研究获悉了原因,并针对原因在我校三年级的体育教学中开展“兴趣教学法”的教学实践,最终取得较好的效果。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是我校五年级4个班的184名学生,其中男生89人,女生95人。
2.研究方法
针对我校五年级4个班的184名学生,笔者采用“兴趣教学法”开展教学实践。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笔者采用问卷调查法。发放问卷184份,回收问卷183份,问卷回收率为99.45%。
3.研究内容
首先,笔者把小学体育教材包括的体育运动项目分为四大类,以“兴趣程度高、一般或低”为标准,设计问卷,进行调查(详见表1)。
其次,笔者运用数理统计分析对数据进行分析(详见表2)。
通过以上数理统计分析可知,学生最感兴趣的是游戏,其次是球类、体操和田径。值得注意的是,相对田径、体操所占的教材比重和课时,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所占的教材比重较低、课时较少。
最后,通过与学生谈话了解到,他们喜欢球类、田径及体操,但在“兴趣程度”上却写“一般”或“低”的真正原因是:在课堂上球打得不好、短跑跑不快、耐力跑缺乏耐力及做体操怕受伤等。
4.教学方法
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笔者采用“兴趣教学法”开展教学实践,具体把握五个关键:一是将复杂的技术动作化难为易,培养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二是创设教学情境,诱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三是采用灵活多样的练习手段,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四是教师参与学生的练习,与学生互动,帮助和指导运动能力较差的学生,以使学生在运动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体育的兴趣;在教学中尽量以游戏的形式进行田径与体操项目的练习,最终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
5.三个注意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体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以境激情,以情育人,为学生创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例如:对动作做得好的学生给予肯定;当学生以顽强的意志克服困难,达到教学目标时,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当平时纪律较差或技术动作掌握较慢的学生取得进步时,教师应及时给予鼓励,以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2)教学实行“分层指导”
根据同一教学班学生存在的差异性,笔者采取“分层指导”的教学方法,创设教学情境,设计教学要求、内容、目标和方法,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最优的发展,具体包括三点。一是对体育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应充分满足他们的学习愿望,用“优秀”的标准严格要求他们,使他们“更上一层楼”。二是对体育学习水平中等的学生,应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他们积极进取,向“优秀”目标迈进。三是对体育学习水平较低的学生,应帮助他们树立信心,选择适当的练习内容,激发他们的兴趣,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努力达到“及格”,甚至力争“良好”。
(3)在教学中寻求教学方法
第一,在短跑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跑的基本技术,明确正确的跑姿。一方面,在练习中充分利用学生好强、争胜等特点,采用分组接力比赛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迅速地、全身心地投入到短跑练习中,另一方面,将短跑教学与球类教学有机结合。例如,将30米跑的练习与快速运球练习相结合。练习手段多样化有助于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提高。第二,在耐力素质练习中,采用各种各样的练习手段。例如,在音乐伴奏下,以跑跳步进行“蛇形”路线跑,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第三,在急行跳远技术中,加强助跑和起跳的练习。在急行跳远练习中,由于学生怕脏、怕受伤,所以练习的积极性不高,加上学生的速度较慢、力量素质较弱,从而影响助跑最后阶段的速度和节奏、准备起跳和用力起跳间的衔接,无法保证助跑和起跳的最佳效果。因此,在教学中,笔者采用节奏击掌快速跑、10米计时跑等练习,以提高学生的加速度;并用细绳把排球系在竹竿上,悬挂在沙坑前的一定高度和距离处,要求学生在助跑不减速的同时用手触及排球。这样,以游戏的方式使学生积极参与练习,从而提高学生起跳和空中动作的技术。第四,有效进行体操项目的相关技术训练。体操项目动作繁多,技术复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困难,甚至产生畏惧心理。针对这一现象,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重视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做好保护与帮助工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及时表扬和鼓励学生,使学生克服胆小的心理,促进学生的进步,从而逐步提高练习质量,达到教学要求。
6.预期结果
通过一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再次进行问卷调查,这时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程度有了较大提高(详见3)。
回收问卷的数据表明:当全面了解学生对体育的需求后,教师针对需求重新解读体育教材,改变练习方式,不仅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更有助全方位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水平。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菩提路小学)
(责任编辑:梁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