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教授的私人空间与公共空间

2013-12-29 00:00:00董晓萍
中国教师 2013年23期

女教授无一不在私人空间和公共空间之间往来穿梭。当她们出入私人空间的时候,要处理好家庭关系、私交关系和以个人身份结成的其他关系。当她们进入公共空间的时候,要投入国家关系、集体关系、公益关系、对外关系等与私人空间相对的公众事业。新时期的女教授,富于两个空间的个人经历,创造了许多得失成败的动人故事。

女教授的故事是内向和低调的,她们也许在事业上桃李成蹊、名扬天下,但是她周围的人,包括她的丈夫、儿女、腻友和研究生,有时却不了解她的奋斗事迹。女教授的故事是口头的和民间的,她们也许在私人空间里如芙蓉出水,流光溢彩,但在公共空间领域却没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三分之才。女教授的故事是零散的和个人化的。20世纪后期的改革开放,给了她们彼此思想见面和文章见面的机会;21世纪来临后,扩大开放的祖国,又给她们提供了结为知识分子群像的时代新舞台。在这片天地里,女教授们跨世纪、干事业、爱家庭、重教育、姐妹联袂,充当了美化私人空间和建设公共空间的能手。

由于历史传统和社会变迁的原因,现在中国女教授的私人空间中,也会涌入大量的社会问题,她们会发现在两个空间中的另外的位置:一是在家庭关系上,由于中国父母对子女的保护期,会覆盖到子女的成年期,甚至延续到子女成年以后的任何需要父母帮助的时候,这使女性的心理健康建设和性格独立的发展放慢了速度。二是在公共空间中,由于重男轻女的传统影响,以男性成就覆盖女性成就的统计方式,成为女性可以接受的社会方式,这使女性的自觉公共意识(包括献身学术的理想)遭遇了阻碍。三是在对外交流上,由于中国文化长期闭关发展,中国女性在国际场合缺少锻炼,不大习惯于对外流畅地表达,反过来也就不能充分介绍本民族的科学文化成就,这使新世纪所要求的双向介入式人格发展受到影响。在现代中国社会和现代中国大学教育迅速发展的整体背景下,女教授要从新的角度,把两个空间的关系调整好。

《礼记》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这是所有中国人的思想财富。中国女性还有另一种文化遗产,即在先进社会文化向前发展的时候,能从国家民族利益的大局出发,调整私人空间,以礼治家,以贤会友,以德育才,以奉献于私人与公共空间的心灵智慧和丰富情感,成为社会进步力量的另一半,女教授应该是另一半的中坚。

这几年,由于学术工作的关系,我结识了几位西方女学者,她们从青春期就走出了父母的怀抱,独立发展。她们平等地与男性学者共处,以出色的女性成就赢得男性同行的尊重。她们聪明而幽默地在国际学术场合中发出信息和收回信息,显示了与中国女教授不同的风格。我曾跟一位西方女人类学家一起到陕西农村调查,我们一起观看村社舞龙表演,当看到村民装扮的鱼兵虾将出场,她兴奋地大喊了一声:“啊,海鲜!”引起了在场村民和学者的一阵欢笑。她及时而巧妙地利用了一个语言的“错误”,勇敢地、独立地、友好地、训练有素地走进了中国的乡村文化,于是她马上成了惹人喜爱的“洋人”。当然,西方女教授中也有不少人,因为过分强调独立性,养成了情绪化的或不理智的个性,这与中国女教授的稳定心态和顾全大局的群体素质,形成了反差。

不过,总体说,在处理公、私空间的关系上,中、西女教授还是有很多共性的。我曾有机会与法国女教授Marie–Claude Charnay夫人的一家生活在一起。她在私人空间中是成功者,她本人是飞机设计师兼大学教授,丈夫是一家国际知名企业的高管,儿子是巴黎一流工程学院的尖子生,家庭对话中充满了教育、管理与创新学习的氛围。她擅长厨艺、园艺、画艺和建筑手艺,在她周围的朋友、邻居和同事中颇有名声。如果她发出邀请,人们会纷纷到她的私人空间中来做客,与她结交,分享她的多才多艺的快乐。她对我说,她经历了二战,战争教会了她独立的人格和本领,战后又教会了她珍惜亲情、友情和和平。夫人还是当地的社区领导,她带领社区市民花费了极大的心力,向政府、企业和个人筹款,保护了社区内的一处教堂文化遗产。他们到处搜集教堂原有的绘画和祭具,连创教人的描金绘像也被他们找到了,放到教堂的储藏室里精心保管。夫人带我去看过这所教堂,她让一个年轻人拿出绘像给我看,只见金粉脱落、画纸脆危,已是垂朽之像。这个年轻人是历史和艺术史两个专业的研究生,也为无力修复而哀叹。她们说,明知这幅画迟早要灰飞烟灭,但也尽力保存下去。教堂的后部墙边有一个洗礼处,洗池边尚有一个罗马人的头部雕像,是最老的文物,现在用书架挡着,以免游人触碰损坏。1960年代以后,法国的老教堂有一个变化,就是不再以天主教独尊,而是保护其他弱势小宗教,提倡保护文化多元性,于是这所教堂在保护上也注意到这一点。现在教堂的墙壁上就有不少圣像就是其他宗教的信徒捐立的。从他们的介绍来看,在法国的基层社会,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也经历了拥有、转移、出卖、回收和保护等曲折阶段,前后花费了约150年的时间才走上正轨。他们最宝贵的经验,就是专家学者与市民一起进行全民保护,共同开展公共文化空间的建设。这些保护者不仅了解法国的各种文化遗产保护公约和法律知识,而且通过保护社区教堂的共同经历,对法国宗教史、法国大革命史、法国工程史和法国艺术史也都扩大了了解,他们完全是理性地在参加国家文化遗产保护的工作。夫人还开车带我去看了一家社区自动垃圾回收站兼污水处理厂 ,这也是她带人建成的,筹款者和设计者都是她自己。我国高校也不乏这种女教授,如果两相交流,可以营造一个互为补充的女性知识分子的空间形象。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责任编辑:林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