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活动中构建有“温度”的同伴关系

2013-12-29 00:00:00赵红波
中国教师 2013年23期

中关村第一小学的核心价值观是“做最好的我”,希望最大限度地发挥师生的潜能,形成滋养师生心灵成长的精神磁场。“做最好的我”绝不仅仅只是做好自己,而是要一个个“最好的我”形成合力,成就一个“最好的集体”。学生在不断完善自我的同时也要学会合作与沟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校要营造和睦的人际交往环境,促进学生积极生活、快乐学习,为其养成良好的性格品质、积极健康的人格奠定基础。

良好的同伴关系能使学生心情舒畅、身心愉悦。然而,学生却经常会因为小事情与同学闹矛盾。例如,你碰了我一下,他挡了我的道这类的小事就会引发学生之间的争执。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低年级学生更容易出现同伴交往方面的问题。依据学生的成长规律,低年级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表现为同伴之间有矛盾时,常常采用“告状”的方式,或依赖父母来解决。这些学生能初步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认识,逐渐意识到对同一件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但是并不能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来思考问题,所以在出现同学矛盾时会将责任推到他人身上,导致同学之间不断地出现矛盾。如果学生长期处在不和谐的同伴关系中,势必会影响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影响学生亲社会行为与品德的发展,长此以往也会给学生的情绪带来负面的影响。因此,在低年级学生中构建良好的同伴关系尤为重要。

一、利用“拥抱时间”,加深同学之间的感情

“爱我,你就抱抱我”这句歌词大家一定不陌生,这也成了我们一年级3班学生常说的一句话。这源自我在班里实施的“拥抱时间”这一特色小活动。活动的灵感来自课间两个孩子的一次拥抱,我看到孩子们在拥抱时特别开心与快乐,突然想到为什么不让学生利用“拥抱”来拉近彼此的距离呢?这不但让学生有个表达自己情感的机会,让“拥抱”来传达自己对他人的关爱,让学生积极地表达正向情绪、释怀负面情绪,而且也能让学生在“拥抱”中认识自我。因此,我将课间操结束后的时间设定为我们班级的“拥抱时间”。这一刻,学生可以尽情地和同伴相互拥抱。

有一次,班里的小胖子小赵一下子把瘦小的小潘抱起来,全班同学都大笑起来,有的学生还打趣说:“小赵是大力士!”教室里充满了笑声。学生拥抱时天真灿烂的笑容,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学生是多么地希望他人给予关爱。此时一定是学生最幸福最快乐的时刻。当然,得到快乐的不仅仅是学生,我也享受着来自学生的爱。有一次,一个平时总是犯错误,经常被我特别提醒的女同学小声地对我说:“老师,我想和你拥抱。”我笑着说:“来吧,孩子,老师也想抱抱你。”于是,我给了这个学生一个深深的拥抱。其他的孩子看到了,也纷纷过来和我拥抱。最让我感动的是,有些女同学在拥抱的时候还会送我一个甜甜的吻。不仅如此,每天放学时,一些学生都会和我拥抱告别。拥抱不仅拉近了学生间的距离,也让老师和学生的心贴得更近了。

二、创设“文明礼貌棋”,构建和谐的班级文化氛围

我们共同生活在社会大家庭中,文明礼貌地待人处事,是我们每个人成长过程中必修的一门课。小学阶段是进行文明礼仪教育最关键的时期,也是促进孩子社会化的重要阶段。但是礼仪知识比较枯燥,一年级学生不容易理解和记住。这一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儿童时期,游戏无疑是他们最热衷的活动。怎样让这些一年级的学生了解文明礼仪知识,同时又能在游戏中学会合作,懂得谦让呢?如果能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礼仪是不是更容易让他们理解与接受呢?

带着这些思考,我利用课间的时间问班里的学生:“你们平时都爱玩什么游戏呀?”孩子们议论开了,七嘴八舌地说了起来,“我爱玩抓人。”“我爱玩大富翁。”……这些学生无意间的回答点醒了我。是啊,我的女儿也上一年级,还没有开学的时候,她经常缠着我和她一起玩“大富翁”(一种棋类游戏)。一段时间下来,游戏里的几十个国家名称她都了如指掌。我突然萌发了一种想法:如果设计一个“文明礼貌棋”,学生就能够在下棋的时候掌握文明礼貌,岂不是一举两得的好事?于是,我开始着手制作“文明礼貌棋”,先从互联网上搜集各种游戏棋,经过修改加工,最后设计出一副“文明礼貌棋”。我把学校、家庭及社会生活中的文明礼貌知识融入到彩色图案中,在充满童趣的场景中,让学生边玩边学。这小小的“文明礼貌棋”一拿出来就引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课间活动时,学生经常是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开始玩“文明礼貌棋”。他们一会儿哈哈大笑,一会儿皱起小眉头,班级里经常充满学生欢乐的笑声。

当然,如果只停留在玩的层面上,则意义不大。班会课上,我特意拿出“文明礼貌棋”让孩子们一起了解并熟悉棋里所介绍的文明礼貌知识,让孩子们在玩中能够学到知识并养成良好的习惯。当然,仅仅依靠游戏来培养学生养成文明礼貌的好习惯是远远不够的。文明礼仪教育是一种养成教育,教师也要不断地训练引导,持之以恒,学生才能逐步养成文明礼貌的好习惯。坚持正面教育,注意树立典型,评选班级“文明礼仪小标兵”,让礼仪榜样影响带动其他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这都是行之有效的方式。

三、组织“跨年级交流”,融入学校大集体

谈到同伴关系,我们想的大多是同一班级中的同学关系。但我校的同伴关系是跨年级与跨年龄的。按照“良好的同伴关系有利于学生认识自我,有助于学生社交技能的发展,而且能为学生提供安全感和归属感”的规律,我们班开展了“探索风车的奥秘”的主题活动,并把四年级2班的学生请进教室,开展“大手牵小手”活动,一起研究风车的奥秘。

由于一年级教室离高年级教室较远,学生一般只跟自己班的同学打交道,没有机会接触高年级同学,更谈不上沟通与交流。这次主题班会,四年级的学生走进一年级的课堂,学生们异常兴奋。四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带着这些学弟学妹一起查资料,修改风车,那认真劲儿俨然是一个个小老师。我们一年级的小同学也认真地听着大哥哥、大姐姐的讲解,还不时地发出开心的笑声。一时间,教室里充满了快乐。40分钟很快就过去了,可孩子们还意犹未尽,相约以后继续开展合作研究,让跨年级、跨年龄的学生进行直接的沟通与交流,融入学校这个大集体中。

现在,“拥抱时间”成了我班学生一天中最期待的时刻。同学相处融洽,即使有了小矛盾也会在拥抱中化解。同学之间也能够自己处理和化解矛盾,互相帮助的多了,生气打架的少了,出现了积极的、可喜的变化。每天学生都在充满爱的集体中享受着爱与被爱的快乐与幸福。同时,我班学生逐步地养成了主动问好、排队进出、文明课间、慢步轻声等文明礼貌的好习惯。此外,在学校这一大环境里,孩子们逐渐地消除了陌生感和羞怯感,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亲切感,认识到在“一小”中人与人之间是没有距离的,哪怕是在不同年级学生之间也能构建有“温度”的同伴关系。

依据学生这一阶段的身心发展特点及成长规律,通过设计独特的体验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愉快地学到做人的基本道理,在潜移默化中养成终生受益的良好交往习惯,在同学交往中构建有“温度”的同伴关系,这是一种有效的方式。用真情沟通,用真心交流,让同伴在交往中感受温暖;为学生创设表达情感的机会,彼此建立信任感,逐步形成团结友爱的集体氛围,这些措施都有效地改善了同学们之间的关系,让同学之间充满了“温度”。

基于此,根据小学生成长规律,我对学生同伴交往问题进行了更多的思考和探索,也设计和实施了有针对性的学生活动,教会学生如何与人友好相处,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实现班里同学和谐相处,这为学生养成良好的社会技能和提升社会适应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有助于学生形成受益终生的优秀品质。

(作者单位: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一小学)

(责任编辑:孙建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