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务必明晰三个策略。
一、落实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崭新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旨在真正合作,注重实效。例如,在教学《林海》第二自然段时,教师可让学生先自由阅读,再独立思考。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设置这样的问题:“大兴安岭的‘岭’有什么特点?哪一个特点是作者最想告诉我们的?”通过自由阅读和独立思考,学生回答第一个问题:“‘岭’的特点是很多且温柔。”针对第二个问题,学生有两种答案:有的学生认为作者最想告诉我们的是“岭”很多,有的学生认为作者最想告诉我们的是“岭”的温柔。于是,教师要求学生再次研读课文,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最后,学生的观点逐渐集中于“岭”的温柔。理由有两个:一是“这里的岭的确很多……可是没有一座岭让诗人想起‘云横秦岭’那种险句”;二是“大兴安岭的这个‘岭’字,可跟秦岭的‘岭’字大不一样”。因此,作者最想告诉我们的是“岭”的温柔。可见,在教师的巧妙设问之下,学生自由阅读和独立思考,并将“自读自悟”与“小组合作”有机结合。这样,学生学得有兴趣,小组合作有价值。
二、追求“以读为主”
“读”是学习语文的根本。让学生在“读”中生疑、成长、品味和生情,进而形成独特的感受,这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所谓“以读为主”,即在研读课文时,让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下读出自己的理解。例如,在教学 《军神》一课时,当学生抓住“微笑一下”“平静”“汗珠滚滚”“一声不吭”“青筋暴起”“汗如雨下”“抓破”和“勉强一笑”等重点词语交流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把刘伯承的勇敢(拒绝麻醉后不畏疼痛)读出来。这样,学生在阅读中便能深深感悟。接下来,教师可抓住沃克医生称赞刘伯承的那句话(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引导学生反复读。在反复读的过程中,有的学生重读“真正”,因为刘伯承是真正的英雄;有的学生重读“男子汉”,因为刘伯承具有男人气概;有的学生重读“钢板”,因为刘伯承具有钢铁般的意志;有的学生重读“军神”,因为刘伯承很有毅力,不是神,但胜似神。这样,学生的感情逐渐升华。于是,文本语言内化为学生心中的情感。
三、强化语言训练
为了强化语言训练,教师应做到两点。
1.注重引导,不断积累
学生的语言表达体现其观察的角度、想象的空间和交际的方式,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语言表达越发具体、形象和生动。例如,在教学《春天的发现》一课时,为了强化学生的语言,教师可设计这样的教学环节。
师:请大家选择一种景物或动物,抓住它的特点,并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试着在小组讨论时把它说具体。
(小组讨论。)
生1:春天,冰雪融化了,小河里,流水潺潺,憋了一冬的小鸭子跳进河里嬉戏,像一个个顽皮的小孩子,可爱极了!
师:请大家说说他抓住了小动物的什么特点,是否说具体了?
生2:他抓住了小鸭子的顽皮、可爱的特点,但是没有说具体。
师:你能不能帮他说具体?
生2:小鸭子有的大口大口地喝着清凉、甘甜的河水,像吮吸着母亲的乳汁;有的伸出自己的长嘴巴梳理身上的羽毛;有的不时钻进水里,试图捕捉小鱼。
师:谁还有补充?
生3:一群小鸭子追逐着鸭妈妈游来游去。忽然,有一只小鸭子离开了鸭群,虽然鸭妈妈大声喊叫,但那只小鸭子不仅没有回来,还故意伸长脖子呱呱乱叫。似乎它已经长大,不需要鸭妈妈担心。
2.紧扣教材,扎实训练
语言训练的关键是: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情,紧扣教材,扎实训练。例如,在教学《回声》一课时,教师可设计三个教学环节。
(1)填词解意,初次训练
师:根据课文内容,请在横线上准确填写表示青蛙妈妈动作与河水变化的词语。
生:青蛙妈妈捡起一颗石子,扔进河里,河水激起一圈圈波纹。波纹碰到河岸,又一圈圈地荡回来。
(2)观察演示,迁移训练
师:请注意观察老师的动作,抓准关键词,用一两句话描述老师的行为。
(教师拿起板擦,擦掉黑板上多余的字,又放回讲台。)
生:老师右手拿着板擦,她先是从左往右横向擦黑板,小心翼翼地绕开要用的字。接着,她从上往下纵向擦黑板,接近要用的字时,她的板擦就躲开。很快,黑板上多余的字被擦掉了。她满意地看看黑板,然后把板擦放到讲台上。
(3)联系生活,延伸训练
师:回想自己生活中的某一刻,抓住表示行为、动作的词语,准确、精练地表达那一刻。例如:家里来客人时,你怎样沏茶端水?教室的地面上有废纸时,你是怎样做的?
生:(略)
教材为语言训练提供了生动、具体的内容,既使学生掌握语言规律,又让学生尝试语言练习,还令学生形成语言技能。于是,学生的语言表达越发准确、精练和规范。
总之,要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就要明晰并落实上述三个策略。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开发区第二小学)
(责任编辑:梁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