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文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戏剧文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也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在中学教学中十分重要。接下来,笔者就戏剧文学作为必修课和选修课的不同讨论戏剧文学的教学策略。
一、戏剧文学必修课与选修课的教学重点
1.必修课教学的重点
(1)以文学性教学为主要目的
戏剧文学不等同于戏剧,一般认为,戏剧是以表演为中心,融文学、音乐、舞蹈等为一体的综合艺术,而戏剧文学是和诗歌、散文、小说并称的文学样式。作为一种文学样式,教学的重点要突出文学性,就中学而言,教学目的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戏剧文学的基本特征,培养鉴赏戏剧文学的能力。
(2)以阅读教学为主要方法
在戏剧文学中,学习的对象是剧本,而学习剧本就是阅读作品,教学的重点也应是阅读教学。在教学方法选择上要以阅读为基本方法,如通过戏剧语言和潜台词的学习,感受剧中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并借助一定的阅读经验达到对剧作主题意义的理解,进而对剧作作出评价。这个过程不仅是对语言理解的过程,也是对内容深层次把握和体会的过程,因此也是审美感知的过程。
(3)以直观具体为感受方式
较之于其他文学样式,戏剧文学的场景性很强,因此,直观动态的展示也是极为重要的。教师在解读过程中应鼓励学生自己进行阅读、体验、鉴赏、分析、评价。同时,可以借助播放戏剧视频,帮助学生快速进入到戏剧场景当中,从而获得最直观最具体的感受。另外,角色扮演也不失为一种好的教学方法。
2.选修课教学的重点
(1)以学生良好文化心态的形成为主要目的
培养学生的良好文化心态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因此,作为戏剧文学,要以促进学生良好文化心态的形成为主要目的。通过多种戏剧文学的学习,既培养学生开放的文化视野,也让学生学会尊重不同民族、不同宗教和不同地域的文化,培养多样化的文学眼光,形成世界文学的广阔视野,在了解各国文化的同时,能够领略到不同民族的文化心理,从而丰富精神世界。
(2)将戏剧的实演性作为重要方式
戏剧艺术是一种舞台表演艺术,具有很强的直观性。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亲自表演,从而获得直观体验。教师应引导学生在戏剧表演中产生浓厚的兴趣,并通过表演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准确把握人物形象,由此可以加深对戏剧作品的理解,从中感受到戏剧的魅力。在学生的表演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也是不可缺少的。高质量的演出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戏剧之美,还能在实践中提高能力,培养自信。
(3)将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作为主要内容
培养自主探究能力是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要求学生能够独立地发现和解决问题。戏剧选修课鼓励学生进行多角度的比较研究,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体验戏剧带来的乐趣。戏剧是多种艺术的综合体,开展探究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对多种艺术的了解,符合戏剧文学的学习特点。而课题的确定应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能力入手,利用教材资源进行专题研究和比较研究。在研究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查阅资料、比较分析、自主探究的能力和“大胆假设、科学求证”的精神。
二、戏剧文学必修课与选修课的教学策略
1.必修课教学策略
(1)课前预习基础知识
戏剧文学的教学目的之一是丰富学生的文学知识。由于上课时间有限,对知识的拓展和掌握就需要运用课余时间完成,教师要指导学生搜集相关资料来学习和了解更多的内容。通过自学,既能节省课堂时间,也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戏剧文本
传统的教师灌输性的课堂教学无法使学生对内涵极为丰富的戏剧文学有深入的了解,学生难以进入到戏剧特定的环境中。因此,在戏剧文学教学时,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带领学生进入到戏剧的文本世界,既可以分角色表演,也可以播放影像资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调动学生的思维,让他们更好地深入到戏剧文本中,从而挖掘文本的深刻内涵。
(3)突出戏剧文学的特色
戏剧作品一般篇幅较长,而选入教材的常常只是全剧的一部分,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了解,教师要讲解诸如剧情了解、冲突矛盾、形象分析、语言品味、主旨把握、分析评价等多个内容,教学效果并不明显。因此,教师应突出重点,大胆取舍,将戏剧有别于其他文学样式的特色作为教学的侧重点。例如,《雷雨》教学可以重点抓住话剧的语言特点,深入品味剧中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和潜台词,体味它们在戏剧中的独特魅力。
(4)运用比较法开展教学
比较教学法是学生知识迁移的一种有效方法。在戏剧文学教学中,积极运用比较教学法对培养学生的异同思维和提高探究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比较法分为戏剧剧本的比较和戏剧与其他文学样式的比较。首先是不同剧本的比较,例如《哈姆雷特》和《窦娥冤》中,两位主人公形象的塑造方式不同,人物台词也有着不同的呈现方式。其次是戏剧文学与其他文学的比较,例如通过对《祝福》与《雷雨》中底层劳动妇女祥林嫂和鲁侍萍的对比,比较不同文学样式刻画人物形象的异同,从而加深对戏剧文学特征的了解。
(5)注重评价能力的培养
在戏剧文学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批判性阅读法是一种常见的评价方法。在评价过程中,不仅要对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行为动作、语言表达进行评价,同时还应从不同方面进行深入的思考,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独到的见解有助于学生形成异于他人的个性评价体系,对日后进行文学评价有着深远的影响。
2.选修课教学的策略
(1)紧扣戏剧艺术的特点,利用资源,增强实践性
戏剧有两个生命,即剧本和舞台。在必修课中,关注更多的是戏剧剧本,而在选修课中,侧重点则是学生艺术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紧扣戏剧艺术的特点,让学生能近距离地接触到舞台,感受舞台的魅力。可以经常播放戏剧艺术欣赏片段,让学生通过模仿加深对剧作的理解。此外,还可以把课堂搬到剧院,让学生真正走进戏剧,对剧本进行编排和创新,身临其境地感受戏剧的魅力。
(2)重视对剧本的鉴赏
剧本是戏剧的基础,作为独立存在的解读对象,它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必修课程的戏剧教学虽然有对剧本的鉴赏,但受学习时间和学习任务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学生难以有深入的理解。作为必修课程的拓展与延伸,选修课程的开设为对戏剧感兴趣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平台。以戏剧语言学习为例,在学会对戏剧人物语言的基础性鉴赏之后,可以更深入、更细致地开展戏剧语言学习,例如对同曹禺的作品《雷雨》和《北京人》进行人物语言分析,感受它们在具体情境中的异同。通过细致深入的鉴赏,真正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3)扩大戏剧作品的教学范围
在以往的戏剧教学中,我们将侧重点放在欧美的戏剧创作上,对亚洲其他国家及非洲、拉美的作品关注较少。为了多方面培养学生的戏剧鉴赏能力,应扩大戏剧的教学范围,尽可能地收集较多风格的戏剧进行教学。此外,我国的地方戏剧也颇具特色,地方戏剧的引入可以增进学生对本土文化的了解。
以上是笔者就中学戏剧教学作为必修课或选修课的一些感想,希望能对中学戏剧教学有所帮助。
(作者单位:安徽省肥东第一中学)
(责任编辑:徐晓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