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

2013-12-29 00:00:00
中国教师 2013年24期

“原来教师和学校是聘用关系,如果教师从一个学校到另一个学校,就可能不太容易,所以我们要让他们成为县里面的人,由县一级统筹。”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实行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校长、教师的交流、轮岗。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教育部将建立“县管校用”制度,即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统一管理教师人事关系和聘任交流,使教师由“学校人”变成“系统人”。

“同情是必要的,可面对像老奶奶那样的弱势人员,大学生的同情心不能仅止于‘恻隐之心’,而应通过相应的制度维护老人的合法权益。既长远解决老人的困难,又不破坏公共秩序,还体现制度的保障作用。这才是21世纪的大学生应有的情怀、心胸、境界和水平,而这些绝不是仅仅买几双鞋垫就可达到的。一味放任‘悲悯之心’,忘记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原则和规范,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河北师范大学附近有一位摆摊卖鞋垫的老奶奶,和学校“共存”了好多年,但最近不得安生了。因为学校整顿校园秩序,巡管不再让她进校。老人今年75岁,家贫,第一个丈夫早亡,没有孩子;第二个丈夫带来两儿一女,她还收养了一个女儿。现在儿女长大成人,但关系渐渐疏远。她很想家,但不愿回去,所以租间小屋,独自居住。由于路边摆摊遭城管驱赶,所以把摊子摆到学校里,现在校园也容不下她了,实在凄凉。老奶奶的身世引起河北师范大学学生的极大同情,“鞋垫奶奶”成了学校名人。许多学生要求学校不要驱赶老奶奶,于是有评论指出:“大学生的同情心不能仅止于‘恻隐之心’”。

2013年11月18日,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芝加哥中美高水平大学校长圆桌会上发表讲话,提出:实现中国梦,人才是根本,教育是基础。中国坚持把科教兴国作为国家战略,已建立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体系。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作出了新部署,我们将抓住机遇,推动高等教育加快改革步伐,实现内涵发展。具体有四点。一是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改革人才选拔和培养模式。着力提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水平。二是以促进公平为导向,改革资源配置方式。扶持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完善国家助学体系,不断满足广大群众特别是贫困地区、困难群体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三是以优化结构为重点,促进高校特色发展。完善培养层次,优化专业结构和区域布局,加强分类管理,健全现代高等教育体系,推动不同学校在各自层次上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四是以简政放权为突破口,建设现代大学制度。坚持推动高校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实行民主管理。

“各高校今年起须发布学生就业质量报告。”

2013年起,各高校须编制和发布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并且今后须在每年年底前发布此报告。教育部认为,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是高等学校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反映。发布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是高等学校建立、健全就业状况反馈机制,引导高校优化招生和专业结构、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和及时回应社会关切的重要工作。

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的基本内容应包括毕业生的规模、结构、就业率和就业流向等;主要特点包括: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措施、指导服务等;相关分析主要是:对毕业生就业状况的数据分析、结论总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