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民价费工程体系研究

2013-12-29 00:00:00郭初民赵全新
中国经贸导刊 2013年36期

新时期的价格改革如何重新审视在“效率价格”改革的基础上,向“民生价格”改革过渡,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保障好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逐步建立起适合中国国情的惠民价费工程体系,已成为政府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

一、内涵界定

惠民的基本含义是在平等的基础上给惠于民,惠及民众。本文中惠民价费的概念是在中国政治、经济以及整个社会转型期和构建和谐社会这个大背景下提出的。是以“惠民”作为政府的出发点和归宿,并把行政行为是否符合“惠民”的要求作为衡量行政行为是否适当的标准,将惠民作为行政行为的实质内容与终极目的。惠民价费工程体系就是行政主体在行使价格收费调控、管理、监督、服务、协调等项职责时,以惠民的观念、理念和具体的行为,建立并实施的一系列方便百姓、利于公民、惠及广大公众的机制与制度的综合性系统工程。

二、惠民价费理念生成的条件

(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为惠民价费理念的生成准备了经济条件

市场经济体制催生服务型政府观念。市场经济体制的核心是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和基本手段,要求政府从经济竞争领域内退出,还权于社会、放权于市场,政府不再是一个经济的管理者,其主要作用是弥补市场的内在缺陷和不足,起一种补充性和辅助性作用,政府成为经济发展的“服务员”。因此,是市场经济催生了服务型政府的观念,为惠民价费理念的生成、惠民价费工程体系的搭建提供了先决条件。

市场经济体制强化人的主体性。只有在市场经济体制之下,才会存在处于平等地位的主体,才可能造就出独立的市场主体,独立自由的市场主体才是可欲的。市场经济对人的主体性的强调与尊重为公民参与行政和公民权意识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关注和保护公民的权利打开了一个视窗,从而为价费惠民理念的生成提供了条件。

市场经济体制要求柔和的行政手段。市场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政府行政手段的多元化和复杂化,行政手段不再限于行政命令、行政处罚、行政征收等强制性手段,大量的非强制性行政行为,诸如行政指导、行政合同、行政奖励以及行政给付、信息提供等行政手段不一而足。

(二)政府职能转变为惠民价费理念的生成准备了政治条件

惠民价费理念要求的是具有民主精神的服务型政府。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进行的6次政府机构改革,不断精简人员、调整和转变政府职能、转变行政观念,一步步向服务型政府靠近,从而在政治方面为惠民价费理念的产生准备了条件。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我国政府职能转变最终定位于给惠于民和服务于民,为惠民价费理念的产生奠定了前提条件,惠民理念的实现更具有现实可行性。

(三)和谐社会的目标为惠民价费理念的生成提供了契机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更加重视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及实践为惠民价费理念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惠民价费理念生成的客观需要

政府管理公共事务的本质,就是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价格公共服务是政府公共服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政府价格部门调定商品价格,实质上就是调节社会群体的经济利益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为广大市场主体服务,也是为民众服务。加强价格监督检查、查处价格违法行为,是维护正常社会经济秩序的需要,也是维护消费者及经营者合法权益的需要。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三、杭州在建立惠民价费工程体系方面的探索与实践

(一)加强领导、建立机制,为构建惠民价费工程体系提供制度保障

近年来,杭州市把涉及老百姓切身利益的价费问题,摆上物价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一是建立价费改革领导机制。为确保惠民价费改革深入推进,建立“数字电视收费改革”、“看病难”等若干价费改革、价格监管领导小组,明确责任人。二是建立价费改革集思广益机制。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价费改革问题,杭州市广泛听取群众各界意见,处理好当前和长远、局部和整体的关系,兼顾群众承受能力,把握好价格调整的时机和力度,集思广益,确定方案。三是建立价费改革目标责任制。对价费改革工作任务,确定具体目标、完成时限、落实措施、责任人等,明确工作进度和要求,实行“一把手”负总责和一级抓一级的工作责任制。四是建立价费改革部门联动机制。推进价费改革、维护低收入群体利益是项庞大工程,杭州市物价、财政、工商等部门密切配合,形成了价费改革、物价调控监管的合力,有效推动了一些民生价费问题的破解。五是充分听取公众意见。近年来,杭州市在制定、调整机动车停车收费、地铁票价、居民生活用水价格等涉及社会公众的价费政策时,通过发放征求意见函、召开听证会、座谈会等形式,充分听取各界意见,汲取民智。

(二)下大力气狠抓惠民价费管理,积极稳妥推进价费改革

近年来,杭州市把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维护群众切身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了一系列政府惠民价费机制。一是建立教育收费公示和轮查制度。在1300所学校推行教育收费公示制,提高了收费透明度。建立教育收费轮查制度,坚决查处教育乱收费行为。经过多年治理,杭州市教育乱收费已得到明显遏制,大大减轻了学生家长负担。“十一五”期间,仅杭州市区就为学生家长减轻经济负担4.7亿元。二是建立保障性住房价格稳定机制。在钢材等建安成本不断上涨的情况下,杭州经济适用房价格控制在每平方米3000元左右。从严核定廉租房租金标准,根据土地等级不同实行差别化租金,对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给予租金减免。实施商品住房销售价格申报备案管理制度,实行一房一价,抑制房价上涨。三是加强医药价格监管。“十一五”期间,杭州市降低数万个品种规格的药品价格,降价额3亿多元,减轻了患者经济负担。开展医药价格检查,查处价格违法案件469件,经济制裁935万多元,医药价格秩序进一步好转,老百姓看病负担不断减轻。四是建立有利于缓解城市拥堵的停车收费新机制。杭州市通过差别收费政策引导出行方式、调节交通需求,把规范停车收费行为与改革收费办法、调整收费标准相结合,道路泊位周转率提高,中心区域拥堵现象有所缓解。五是严格控制门票价格上涨。西湖周边公园景点免费全国一片赞誉,但杭州仍不放松景点票价监管,对实行市场调节价的景点门票价格涨幅严格控制。杭州市游览参观点及公园景点票价在全国同类景区中是偏低的,受到游客称赞及媒体高度评价。六是认真实施一系列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机制。2008年以来,杭州取消、暂停征收和降低收费标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共375项,每年可为企事业单位和城乡居民减负约6亿元,成为全国暂停和减免收费项目最多、金额最大的副省级城市。七是实施公交票价季节性降价措施。为了缓解交通拥堵,引导市民出行,杭州市从2008年10月1日起,每年3、4、10、11四个月份,对政府购买城市公交服务的空调车票价实施季节性降价政策,对政府购买城市公交服务实行补偿,每年减轻市民出行负担9700万元。

(三)坚持创新创优,为民破解价费难题

近年来,杭州开拓创新,积极探索破解涉民价格热点难点问题的途径,进一步丰富了应对价格异常波动和稳妥推进价费改革的经验。一是建立物价补贴“两个联动机制”,为低收入群体撑起“保护伞”。杭州于2008年建立了物价上涨与低收入群体临时物价补贴联动机制。至今,每年向35万多低保困难人员、企业退休人员累计发放补贴20多亿元,为低收入群体生活撑起“保护伞”。二是建立民生商品价格信息引导机制,引导经营者合理定价、消费者“货比三家”。2008年,杭州率先在全国建立民生商品价格信息公开制度,通过《杭州日报》等媒体发布大型超市、商场、农贸市场民生商品价格信息,引导经营者合理定价、消费者“货比三家”。三是建立行政引导约束机制,运用告诫等形式约束经营者。对没有违法价格法律法规政策规定,但其行为不规范、不合理或者属轻微价格违法行为,依法可不予行政处罚或不宜直接作出行政处罚的违法行为,口头或书面形式对其作出行政训诫或建议。当部分重要商品和服务价格上涨幅度较大时,价格部门通过会议、约谈等方式对经营者给予提醒。四是数字电视机顶盒免费发放,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实行费用减免和补贴。杭州充分考虑弱势群体利益,对低保、困难家庭免收基本收视维护费;对列入区级救助对象的家庭不调整收视维护费。同时,企业退休人员生活补贴从每人每月63元提到73元。新的数字电视收费政策出台后较为平稳,大部分市民对这次调价较为理解,反应较为平静。五是建立油运价格联动机制,缓解油价上涨影响。杭州于2006年研究制定出租汽车、道路客运班车油运价格联动机制,2010年又研究制定油价与财政补贴联动机制。机制实施后,政府肯定、经营者欢迎、消费者理解、社会反响平稳。

(四)坚持调控监管并重,为民创造良好消费环境

完善的物价调控监管机制是稳定市场物价总水平的重要保障,也为政府实施惠民价费政策提供了一定的条件。一是完善价格调控与监测预警机制。加强价格监测,综合分析判断经济运行趋势,是稳定民生价格的前提。杭州市密切跟踪民生商品价格运行情况,加强市场巡视,及时掌握动向,为政府发挥参谋助手作用。发现价格异动,及时启动应急预案。二是建立提价项目管理机制。杭州市不断完善政府提价项目计划管理,对按规定可以出台的政府调价项目,把握好调价时机、力度和节奏,避免集中提价和涨幅过大推动价格总水平过快上升,同时出台相关配套措施,努力减少社会震动。三是建立价格违法行为预防预警制度。通过消费者举报、媒体报道等渠道收集、捕捉预警信息,及时分析评估,对可能发生的不规范或涉嫌价格违法行为提出警戒,有效预防和减少价格违法行为的发生;对突发的重大价格事件做出快速反应和处置,达到预警和预防的目的。四是建立民生市场价格检查机制。杭州市建立完善价格检查、媒体曝光等若干机制,进一步加大对价格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仅“十一五”期间就查处价格违法案件2870多件,实施经济制裁6830多万元。年末公开曝光十大价格违法案例。五是建立价格成本监审机制。杭州市在制定一些涉及百姓重要公用事业和公益服务价格时,充分发挥成本监审作用。仅“十一五”期间,杭州就开展民办学校等成本监审250多项,监审总额近260亿元,核减不合理成本20多亿元,为科学进行价格决策奠定了基础。六是建立宣传舆论引导机制。

(五)坚持预警与服务并举,净化市场指导消费

建立较为完善的价格预防预警服务机制,及时发现、快速查处价格违法行为,是价格部门净化市场指导消费重要途径。一是建立有关价格收费方面的消费警示制度。杭州从价格投诉举报、价格监督检查以及民生商品价格信息监测预警中获得信息源,定期或不定期通过在报纸、电台、电视、网站等向社会公布一定时期有关价格收费方面的消费警示信息,指导社会公众消费,提高辨别能力。二是建立健全价格维权服务机制。为维护群众合法价格权益,耐心解答群众询问,及时受理公众投诉,畅通群众维权渠道。及时将群众咨询关注的价格收费问题,通过报纸、网络等形式向社会公布。积极引入调解机制,成功化解多起价费纠纷。“十一五”时期受理举报和咨询7.1万件,得到消费者的肯定和市政府领导的高度评价。

四、打造全国领先的惠民价费工程体系的路径

(一)建立惠民价费合力调处机制

加强价格调控监管、稳定价格总水平、建立合力惠民价费机制是一项系统工程。一是加强协调配合。各级政府要把惠民价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价格、财政、工商等部门要加强协调,各司其职,切实把国家确定的加强价格调控监管、稳定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二是发挥舆论引导和监督作用。价格部门要借助媒体力量,宣传价格法律法规,提高政策法规的知晓率;发挥新闻媒体的威慑作用,对典型案例给予公开曝光,对经营者产生强大的舆论压力;发挥新闻媒体的佐证作用,确保价格违法行为检查处罚工作顺利进行。三是严厉打击各种价格违法行为。要针对当前社会和群众关心、关注的价格热点、难点问题,特别是价格失信行为,加大查处力度。同时逐步建立惩罚和披露制度。四是审慎推进价格改革。根据经济运行和价格形势变化,妥善把握政府管理价格调整的时机、节奏和力度,审慎出台涉及民生的调价项目。在推进有关价费改革时,一定要精心组织,制定好惠民价费配套政策,安排好群众生活。

(二)建立最低工资标准与物价涨幅联动挂钩机制

建立健全就业与再就业援助制度,采取税费减免、贷款贴息、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等办法,对就业困难人员实行优先扶持和重点帮助,要注重方法,使补贴到位。加大财政转移支付,不断扩展城乡保障面和提高保障额度,建立最低工资与物价的联动增长机制,保障低收入群众基本生活不因价格上涨而受影响。进一步完善物价补贴联动机制,落实好对大中专院校家庭困难学生食堂补贴,保持学生食堂饭菜价格基本稳定。

(三)建立惠民价费问题快速处理机制

为进一步强化新时期的惠民价费工作,维护群众合法价格权益,价格部门应切实规范价格投诉举报的办理规程,明确职责,增加投诉举报力量,耐心解答群众询问,及时受理公众投诉,畅通群众维权渠道。每月对社会公众的咨询和投诉举报案件进行认真分析,以便使价格部门更有针对性的解答群众疑惑,集中力量查处违法行为,维护良好市场价格秩序。同时,及时将群众咨询关注的价格收费问题,通过报纸、网络等形式向社会公布。积极引入价格争议调解机制,化解价费纠纷,维护社会稳定。

(四)建立惠民价费基础调控机制

农副产品价格事关农民增产增收,也是确保市场有序供应的基础,政府必须多管齐下,综合治理。一是稳定生产。要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巩固、完善和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二是健全体系。打击囤积居奇、哄抬价格,并通过抛售储备等办法平抑价格,使其价格回归合理。对于城市低收入群体因农产品价格上涨而增加的生活负担,通过建立完善补贴联动机制措施,对低收入群体进行相应补偿。三是促进衔接。鼓励农民建立经济合作组织,打破中间商独占定价权的格局。通过订单农业、协议供货等方式,推行“农超对接”模式或“直供直销”模式,打造产区、销区无缝对接。四是统一配送。按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方式,实施统一配送,降低批零环节物流成本,缩小批零差价,稳定农副产品零售价格。五是降低费用。将农贸市场定性为公共产品,让农贸市场享受相关的税费优惠政策,规范摊位费收取行为。六是降低成本。在清费减负基础上,进一步降低流通成本、清理收费项目,加强监督检查,确保惠农价费政策落实到位,促进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有序衔接。

(五)建立重要商品储备机制

建立适度的重要商品储备,是稳定民生价格的重要基础。一是重视商品储备。政府有关部门要增加粮油肉蛋菜等生活必需品储备,确保供应不断档、不脱销,维护市场价格基本稳定。二是做好吞吐调剂。政府有关部门要密切关注重要商品供求和价格变化,及时提出价格调控和储备吞吐建议。三是加快完善预案。要控制农产品物流核心环节,对外资进入农产品流通领域不能满盘接收,要进行必要的限制,对涉及定价权与产业安全的关键环节必须严加控制。进一步完善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调控预案,运用价格调节基金,保障储备规模,防止生猪价格大起大落。

(六)建立政府价格调控机制

惠民价费工程涉及面广,影响大,既与生产、流通有关,又与政府调控密不可分。一是完善价格宏观调控体系。要加快价格监测和价格调节基金立法步伐,积极争取将《价格监测规定》上升为《价格监测条例》,尽快出台《价格调节基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二是加强惠民价费预警调控。要加强生活必需品价格调控,加强应急能力建设,确保及时发现,及时处置,维护社会稳定。对事关民生的、由政府定价的公共产品和垄断行业提供的教育、医疗、有线电视、水电气、公共交通等产品,实施价格限制。三是改革和完善价格形成机制。减少农产品流通中间环节,促进农民增收。对于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产品价格收费,完善价格决策听证,增强政府定价的透明度和群众参与度。四是设立平价商店。借鉴新加坡和广东等地做法,设立平价商店,平时价格不高于其他超市、农贸市场的平均价格;当价格大幅上涨时,平均价格低于超市、农贸市场10%左右,切实平抑农副产品市场价格。

(七)建立惠民价费警示服务制度

通过建立民情研判机制,及时组织民情分析会和民情恳谈会,对社情民意进行动态梳理,保障沟通顺畅。一是建立民情沟通分析恳谈机制。通过这种机制,及时与群众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交流,宣传价格收费政策,讨论交流热点、难点价格收费问题。二是建立消费警示制度。从价格投诉举报、监督检查以及民生商品价格信息监测预警中获得信息源,定期或不定期通过在媒体公布一定时期有关价费方面的消费警示信息,指导社会公众消费,提高辨别能力。三是建立社会监督机制。进一步扩大价格监督服务范围,有利于及时发现、查处各类价格违法行为。逐步建立健全新闻媒体监督制度,对一些影响较大、性质恶劣,又不配合检查的价格违法经营者,及时给予公开曝光。在开展“价格服务进万家”基础上,进一步健全社区、村民委员会价格监督网络,扩大价格社会监督服务的范围。

(作者单位:杭州市物价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