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飞立教授65年后再排“祖国大合唱”等

2013-12-29 00:00:00
人民音乐 2013年3期

黄飞立教授65年后再排“祖国大合唱”

2012年12月28日晚,天空飘起了晶莹的雪花,湿滑的路面丝毫没有阻挡住人们汇聚在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厅的脚步,大家满怀敬仰和感恩之情到此聆听“纪念马思聪、江定仙百年诞辰独唱、合唱音乐会”。

这份敬仰和感恩,是给予在马思聪、江定仙百年诞辰之际,倾情演唱两位作曲家声乐作品的育英·贝满老校友合唱团的。育英中学和与其相邻的贝满女中是两所有近150年历史的名校,成立于1995年的老校友合唱团,以20世纪五六十年代毕业的校友为主,他们都是来自各行各业的专家、学者。这些银发老人,演唱起江定仙的《呦呦鹿鸣》等三首合唱曲和马思聪的《祖国大合唱》,要比年轻人更多了一分真诚与感动。

这份敬仰和感恩,是给予王秀芬、刘珊、金永哲、刘旋等友情加盟音乐会的歌唱家们的。他们以优良的专业素养演唱了江定仙的《棉花》等三首歌曲和马思聪的《雨后集》、他在美国时创作的《李白诗六首》之“长相思”及歌剧《热碧亚之歌》中的三首歌曲。这些艺术意境深远、作曲造诣精湛的声乐作品,让人们对老一辈作曲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当然,这份敬仰和感恩更多的是给予95岁高龄的指挥家黄飞立教授的。正是在他的积极倡导和亲自指导、精心排练下,才形成了这场音乐会。1947年“祖国大合唱”在广州首演时,黄飞立教授即是当时的指挥,时隔65年,他再次排练这部作品,意义非凡。在排练的最后一个半月,黄老不顾刚刚逝去亲人的悲伤,每次都是风雪无阻,亲自到现场指挥。

正是这份敬仰和感恩,让郭淑兰书记,于润洋老院长,以及王震亚、周广仁、郭淑珍等老教授们在风雪之夜亲临音乐会现场。台上台下,这些两鬓白霜、年过花甲的老者们,出于对音乐的执著和热爱,聚汇到了一起。 (宋学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与美国陆军军乐团“潘兴军乐团”联合演出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与美国陆军军乐团“潘兴军乐团”(The United States Army Band“PERSHING’S OWN”)于2012年10月29日晚在国家大剧院举行了首场联合演出。此次联合演出,是美国陆军军乐团对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2011年5月访美的回访,旨在加强中美两国军人在文化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演出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由美军托马斯·帕默蒂尔上校指挥美军军乐团演奏《美利坚合众国国歌》(朗西斯·斯科特·基词,约翰·斯塔福德·史密斯曲)、《自由之钟》(约翰·菲利普·苏萨)、《永恒的荣誉和勇气》(菲利普·斯巴克)、《萨凡纳交响乐(第三乐章)》(史蒂夫·库贾拉)、《短笛流行曲》(乔治·哈密尔顿·格林,菲利克斯·阿恩特,约瑟夫·格林)、《木琴散拍乐》(伦纳德·伯恩斯坦)、《纸醉金迷》(阿雅图·沙巴兹)等欧美经典管乐作品;第二部分,由张治荣大校指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演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田汉词,聂耳曲)、《红旗颂》(吕其明)、《更进酒》(陈黔)、《祖国、慈祥的母亲》(张鸿喜词,陆在易曲)、《在那遥远的地方》(王和声编)、《胜利在召唤》(季承、晓藕)等中国当代管乐名作;第三部分,则由托马斯·帕默蒂尔上校和于海大校先后指挥中美联合军乐团演奏《牛仔》(约翰·威廉斯)、《饮酒歌》(朱塞佩·威尔第)、《朝天阙》(陈丹)等作品。(游红彬)

“深情的礼赞”——

女高音歌唱家韩芝萍演唱会在京举行

2012年12月7日,由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和山西广福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女高音歌唱家韩芝萍军乐演唱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演唱会包括《礼赞祖国》、《礼致和平》、《礼敬军旗》三个篇章。韩芝萍为观众献上了以36年前的成名曲《歌唱敬爱的周总理》为代表的十余首中外名曲。返场时,歌唱家杨洪基与程志上场与韩芝萍共同演唱了歌曲《走向复兴》,引得全场掌声雷动。表演艺术家、音乐家王昆、郭淑珍、李光羲、胡松华、田华、王铁成、陶玉玲、胡宝善、姜嘉锵、邓玉华、郑莉、王静、张华敏、董文华等出席了音乐会。(于庆新)

中国音协管乐学会2013年年会在京举行

本刊讯 2013年1月19日上午,中国音协管乐学会2013年年会在解放军军乐团新排练厅举行。中国文联办公室副主任王仁刚、中国音协副秘书长王建国、管乐学会主席于海,副主席赵瑞林、戴中晖、孙铭红、姜斯文、朱汉城、魏煌、席伟泷,解放军军乐团团长邹锐,学会高级顾问、来自全国各地的管乐学会会长、驻京的管乐专家、学会理事、团体会员代表和多家管乐器制造经销商代表等近两百人出席了年会。

于海作了2012年管乐学会工作报告。赵瑞林作关于理事、会员、团体会员重新申请注册相关规定的说明。上海市杨浦区文化局副局长张敏、南昌国际军乐节组委会办公室主任胡国栋、青岛市教育局体卫艺处处长李业庆分别介绍上海管乐节、南昌军乐节、“中国管乐杯”独奏展演暨管乐夏令营相关情况。北京理工大学附中音乐教师吴莎介绍了该校管乐团参加学会组织的各类活动的经验体会。王建国代表中国音协对管乐学会几年来的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对中国管乐事业的蓬勃发展给予充分肯定和赞扬。当日下午还召开了各地管乐学会会长会议。(荣)

“古琴古诗汇今曲”音乐会在天津音乐厅上演

2012年11月16日下午,在天津音乐厅举行了由天津音乐学院教授、古琴家李凤云和天津音乐学院教授、笛箫演奏家王建欣带领学生们一起弹唱的、古趣盎然的“古琴古诗汇今曲”音乐会。

音乐会选择了二十余首脍炙人口的唐宋诗词,由香港汉语教学专家、作曲家卢毓文女士谱写曲调,李凤云改订并编配古琴指法,将进、退、吟、猱融入其中。演奏和演唱的曲目有:杨万里《小池》;贾岛《寻隐者不遇》;王之涣《登鹳雀楼》;卢纶《塞下曲》;杜牧《山行》、《清明》;骆宾王《咏鹅》;李白《早发白帝城》、《静夜思》;孟郊《游子吟》;朱熹《春日》、李绅《悯农》;贺知章《回乡偶书》;孟浩然《春晓》;马致远《天净沙》等。所选诗篇,多是形式简短的绝句,音节和谐,韵味隽永,便于歌唱吟诵。穿插在歌曲中间,李凤云、王建欣还演奏了古琴独奏《流水》,琴箫合奏《梅花三弄》。

天津音乐学院于2006年成立了全国首个“古琴传习室”,相继开设了“琴学概论”、“琴乐鉴赏”、“琴箫合奏”和“琴歌吟唱”等课程,《诗经》、乐府、唐宋诗词等,都是该课的教学内容,学生们在传习室还能学习到书法和昆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音乐会上,还播放了同学们学习书法和昆曲的视频短片。(王建欣)

晏璐婷板胡硕士毕业音乐会在京举行

本刊讯 2013年1月10日,由中国音乐学院国乐系、中国音乐学院研究生处主办的“晏璐婷板胡硕士毕业音乐会”在该院国音堂歌剧厅举行。音乐会上演奏了《寒鸦戏水》(汉乐古曲)、《大姑娘美》(彭修文编曲,刘明源演奏谱)、《杨贵妃(一、四乐章)》(吴华曲)、《兵车行》(景建树曲)、《链环》(吕黄曲,沈诚配伴奏)、《河北风》(陈树林曲,沈诚改编配伴奏)、《撼庭秋》(沈诚、张晓峰曲)、《夜深沉》

(京剧曲牌,吴华编曲)。晏璐婷的演奏韵味醇厚、洒脱细腻。

晏璐婷,1986年出生于大连,10岁开始学习二胡,先后师从于丛德全、丛志春、刘长福老师。2000年考入中国音乐学院附中,2006年和2009年先后升入该院大学攻读本科与硕士研究生,期间一直跟随中国音乐学院教师沈诚主修板胡,随中国京剧院张顺祥老师辅修京胡,并得到过多位胡琴名家的指教。曾荣获2009年“CCTV民族器乐电视大赛”板胡中青组一等奖、2012年文化艺术院校奖——第四届全国青少年民族乐器演奏比赛拉弦乐器组青年组演

奏奖(最高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