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反腐:生死之战
《经济学人》 2012年12月8日
近几个月来,对官员财产公示的讨论升温。中国大约有100万人达到了相应的级别需要公示其财产,但是这种想法很难付诸实践,官员们宁愿冒险,把昔日的腐败隐藏起来。对于那些不太愿意公示财产的官员,部分专家建议采取特赦解决问题:在2013年底前公示财产的官员得到赦免,免于追究其财产的来源——腐败行为。这是因为,从总体上来说,中国一直在和昨日的腐败战斗。其实,打击“明天的腐败”对社会更加重要。
美国减赤需要踩刹车
《华尔街日报》 2012年12月13日
美国两党正在就加税和减支措施讨价还价,以求避免经济坠落财政悬崖,那么是否存在这样一种可能:联邦预算赤字下降得太快了?联邦预算赤字确实给美国的繁荣构成了威胁,不过那是将来的事情。但是眼下立即实施规模过大的紧缩措施也是不明智的。
奥巴马2.0时代的致富战略
《福布斯》 2012年12月10日
美国正面临着紧迫的“财政悬崖”问题,喜欢“劫富济贫”的民主党赢得大选。但不要惊慌,在经济风暴之中,你照样可以赚大钱,可以保住财富。25-35岁的人可以买股票、在经济状态好的州买房子。35-55岁的人首先要为自己存钱,还要谨慎把握出售资产的时间。而55岁以上的人不要过高估计自己纳税后的总收入,应该买免税的政府债券、延期年金等。
应对QE3.5货币政策继续审慎
《香港商报》 2012年12月14日
央行主动降低逆回购存量,为明年一季度春节前后的资金需求高峰提前腾挪出空间;而美国再推新一轮货币宽松政策(QE3.5),中国或再次面临热钱流入压力,预计明年中国仍将以审慎的货币政策以应对相关影响,至少很难有明显放松的空间。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依次是逆回购、汇率、准备金率和利率,预调微调的基本格局将继续保持。
中国经济需终结十大不良循环
《中国经济周刊》 2012年12月3日
中国目前的实体经济与金融安全之间存在着一个不良循环。实体经济越是艰难,金融安全越是降低;金融安全性越低,越会提高融资价格;融资价格越高,实体经济越是艰难,并由此衍生出多重不良循环。这么多不良循环,其核心指向当然是“用紧缩货币政策对付输入性或成本推动性物价上涨”的政策。因此最为核心的经济工作要点在于,使经济重归更加良性的循环轨道。
新型城镇化带来的机会
《华尔街日报》 中文网2012年12月13日
“新型城镇化”先是一个资源要素集中的过程,接着是新经济形态和规模成形稳定的过程,随后是提升城市经济效率的过程,不同地域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对于城镇化率已经较高的地区而言,未来的发展方向可能更倾向于智慧城市,而对于中西部落后地区,还是需要走发达地区曾经走过的路径。
20英里法则:在失控中自控
《21世纪商业评论》 2012年11月15日
“20英里”法则源于《从优秀到卓越》的作者柯林斯,核心是通过拒绝追求一时的卓越来追求卓越,即“在失控中自控”:始终恪守上限和下限——可以越过的障碍和不能超过的上限,始终忍受两种不适,在外境艰难的情况下,因为坚持业绩水准而带来的不适,以及在良好的形势下因抑制发展所带来的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