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
您好!
我女儿今年上小学二年级了。每天早上,孩子自己穿衣服很慢,而我和她爸爸又要赶时间上班。于是,我习惯于帮她穿衣服,这样会快一点。可是,孩子的爸爸认为应该让她自己穿,不让我帮忙。孩子穿得慢他就老催孩子,越催孩子就越穿得慢,弄得孩子哇哇哭;我觉得孩子还没睡醒,穿衣又慢,自己赶时间上班,帮帮也无所谓。但她爸爸就不让帮,为这我们吵了两年了。
苦恼的妈妈
苦恼的妈妈:
您好!
非常理解您的心情,其实这也是很多家庭中常见的一幕。爸爸和妈妈的出发点似乎都有道理,但立足点不同,争吵也就在所难免了。
我有些好奇的是,对于一个二年级的孩子来说,完全可以熟练地自己穿衣服了,而您和孩子爸爸争吵的这两年中,为何孩子穿衣情况没有改善?或许家长需要去反思个中原因,并及时调整教育方式,而不是习惯性地争吵而已。
在这件事情上,首先重要的是父母意见不一致的情况,其次才是孩子的穿衣问题。其实父母在教育孩子时意见不一致是正常而普遍的现象,但父母如何处理这种不一致,对孩子的影响很大。如果父母因此在孩子面前争吵,会让孩子无所适从,她会感到害怕、伤心,也容易不自信。所以这一点上建议您和孩子爸爸好好沟通—下,尽量达成一致,至少首先在意识上、思想上一致,要坚决避免在孩子面前争吵甚至攻击对方。
其次,在女儿的穿衣问题上,家长较好的做法是不催也不帮。催促和帮忙都不利于培养孩子独立、主动的自理能力。因为催促常伴随着不满意的含义,会挫伤孩子的自信,而所谓的帮忙则剥夺了孩子自我成长的机会,使孩子习惯于等待和依赖。我们可以用一些积极的办法来改变现状:
坦然接受:接受孩子目前的状态,尊重孩子的先天气质与个性。每个孩子都有他与生俱来的独特的特质。如果您女儿做每一件事都是没有理由的“慢”,那很可能她先天就是所谓的“慢郎中”;如果只是在这件事上“慢”,那就需要“对症下药”。坦然接受能够让父母拥有一个更平和理性的心态。
明确指导:耐心教孩子穿衣服的技能。在孩子练习的过程中,给予明确的指导,比如“两只手抓好衣领”、“伸左手”、“换右手”等这些具体的指令比起笼统的“快把衣服穿上”、“快点穿裤子”,更能给孩子实质性的帮助。
积极暗示:暗示就是用一个良性的词引导孩子朝好的方向发展。用良性的语言引导孩子,把她现在
“穿衣慢”的表现当作一个“暂时”的现象。不管在什么场合,提到这个情况,都要说“我女儿很愿意自己穿衣服,她穿得也很好,现在速度也越来越快了”之类的积极语言。当看到孩子有任何一点进步,都要及时肯定孩子,以形成良性循环。
自然后果法:如果孩子确实没有时间观念,也不妨试一试自然后果法,让孩子体会到“穿衣慢”给自己带来的损失。如上学迟到、蓬头垢面地出门。二年级的小女孩应该是比较在意老师和同学的评价的,这一自然后果可能会让她体验到尴尬、不舒服,下次自然就会自觉地“快”起来。
所以,对于孩子早上穿衣慢的问题,其实不是谁说了算,而是要尊重孩子的内心成长和发展的规律,积极地寻求方法去改善。愿您一家每天早晨都有一个快乐的心情,快乐地开始一天的学习和工作。
(夏晓鸥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江苏省教育学会心理专委会会员)
责编:冯慧婧